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公共運輸

大眾運輸(英:public transport;美:public transportation),或稱公共交通、公共運輸、集體運輸(mass transit),泛指所有向大眾開放、並提供運輸服務的交通方式,通常是作為一種商業服務付費使用,但也有少數免費的例外狀況。 --來自 維基百科


最新文章

TNL+ 2023/08/04 | 陳明忠

馬來西亞通勤月票:減低人民對汽車依賴,但月票仍排除鐵路和外國人

馬來西亞早在2019年於首都吉隆坡所在的巴生谷地區推出公共交通通勤月票,可30天內無限次搭乘公車和地鐵,月票價格從最初的馬幣100元到如今只需要馬幣50元(約新台幣350元),但和台灣的TPASS相比,提供的公共運輸選擇仍不包括鐵路系統,而且外國人無法購買,因此馬來西亞的「MY50」月票仍有許多改善之處。

2023/07/14 | 梁敏萱

【圖表】TPASS通勤月票使用人次破千萬,北中南最常搭哪種大眾運輸?

公路總局最新統計顯示已經有超過千萬人次使用月票通勤旅遊,你也買了TPASS公共運輸通勤月票嗎?你會用來搭什麼大眾交通工具呢?我們整理各生活圈數據,來了解究竟大家都搭什麼大眾交通工具。

2023/07/13 | 歪脑|WHYNOT

國際認證的「行人地獄」:台灣交通問題背後飽受困擾的外籍居民,與社會轉型之痛

台灣在1960年代開始讓道路現代化。此時的台灣還在接受美國軍援,並且計劃反攻中國,因此很多城市規劃設計都體現戰備訴求,並且以美國慣例為參考,比如道路設計就以滿足車輛為主導,很多路只有車道和路肩。但是,美國畢竟國土廣闊,而台灣平地狹小、分散,生硬照搬美國,必然造成未來城市發展困境。

2023/03/31 | 賴詩涵

電動滑板車事故多:法國政府推新規定、巴黎4/2公投決定「共享服務」去留

由於法國電動滑板車亂象多,有1/5的交通事故與電動滑板車有關,法國政府決定祭出新政策整頓,包括提高使用者年齡及違規罰款。與此同時,首都巴黎也將在4月2日舉行公民投票,決定是否禁止共享電動滑板車租用的服務。

2023/03/29 | 德國之聲

德國運輸業要求加薪10%陷僵局, 陸海空面臨數十年來最大規模罷工

由於通貨膨脹之後的生活成本增高,德國兩個工會要求為交通運輸行業工人要求漲薪10%,為此組織數十年來最大規模的全國罷工,全國各地的火車、長途客運、公共汽車以及大部分航班都於當天停止營運。

2023/01/22 | 潘柏翰

各地省道路況一次看:公路總局預估初一部分觀光景點、熱門廟宇周邊道路車多

部分旅遊觀光景點路段亦預估將有車多或壅塞情形,如廟宇周邊道路,包含台3丙線竹山紫南宮、台19線北港朝天宮及台17線南鯤鯓代天府等;公路總局建議用路人出發前可利用幸福公路App、CMS及警廣獲得壅塞路況與旅行時間資訊,以避免塞在車陣中。

2023/01/18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共享電動滑板車亂象頻傳爭議多,巴黎市府將發起市民投票決定存廢

新聞指出,全巴黎有約1萬5000台隨租隨停的共享電動滑板車。2022年,其使用頻率為每個月40萬人次;旅程趟次在10月時也達到170萬次,年成長71%。在環保人士看來,滑板車共享對地球的助益其實沒有想像中大。就貝拉德觀察,「轉而使用這些滑板車的不是汽車駕駛,而是行人。」

2023/01/05 | 楊先驊

「移動式納骨塔」惡名不假?台中公車撞死母子憾事背後,是評鑑制度下的行人悲歌

從台灣大道的BRT到台中市幹線公車,為了與台中的私有運具競爭,我們花了多少努力?努力了多久?換來了多少?還是到頭來只是把大家的精氣神花到緊繃,然後發現受苦的仍然是身為台中市民的使用者與司機員?長期以來我們到底把公車當甚麼了?

2022/12/31 | 賴冠伶

國安高層會議敲定民生經濟4大方向,蔡英文:財政許可下,中央剩餘1800億元研議全民共享

蔡英文指出,除各部會既有經費外,也將再以其中約1000億元額度,投注「加強韌性經濟方案」,來因應全球通膨及國際經濟挑戰的衝擊;最後剩餘金額約1800億元,除預留一定財源以備不時之需,在財政許可範圍內,也會適時研議與全民共享的可行方案。

2022/09/07 | 巷仔口社會學

台灣公職男女的調動與升遷現象:看似性別平等,但實際情況沒有想像中的樂觀

台灣的公職體系已推動許多性別友善政策,也致力於讓有能力的女性有公平升遷的管道。但在制定與實行這些政策時,若未考慮如何讓兩性遷調的管道同樣暢通,使有能力的人——不管他們是男是女、已婚未婚——都能有適當的公職歷練與平等的職務選項,那政策成效將因此打折。

TNL+ 2022/07/24 | 劉威良

交通費昂貴的德國推出「9歐元月票」吃到飽,成功帶動全國疫情後觀光復甦

據統計自從6月開賣以來,9歐元的售票已超過1600萬張,遠遠超過德國人口數五分之一以上,再加上原本使用的月票者無須再買票,用此票搭車者就更是不計其數。

2022/07/07 | 環境資訊中心

綠色交通如同均衡飲食:公共運輸才是「主食」,全部轉型電動車無濟於事

綠色運輸就如同「均衡飲食」,要以公共運輸做為主食,不能偏食排除其他種運具,要正視每種運具的必要性,相互搭配。如完善鐵路或公車系統,民眾可以騎車到車站轉乘,比起民眾換電動車更永續。

2022/06/27 | 藍妮蒨

北捷24年沒調過票價難以負荷成本暴增,呼籲中央勿調漲軌道事業電價

1997年至2021年,已調整電價漲幅約20%,加上疫情期間各行各業均受到衝擊,特別是各軌道事業如北捷、桃捷、中捷、高捷、臺鐵及高鐵,各業者營收可用「哀鴻遍野」形容。

2022/04/30 | 林 承毅

由MaaS領導的未來交通(上):除了大眾運具和小黃,「回家的最後一哩路」有哪些新可能?

在都會區裡要出門的時候,通常你就會打開App,告訴你要搭公車或捷運、叫小黃,但在非都會的地區呢?可能就要依賴「家人的溫馨接送」來完成最後一哩的接駁。而打破交通障礙、創造移動便捷的重要性,正是MaaS被提出的初心,

2021/09/26 | 地球公民基金會

落實減碳救地球,製造、住商、交通、能源四大部門分別該做到這些事

扭轉氣候危機,沒有單一救世主,每個人都負有共同而有差別的責任,製造、住商、交通、能源部門應該落實這些工作,並盼執政者與國人都能以對話代替對撞,通力合作,促進能源與社會轉型。

2021/06/11 | 潘柏翰

本土新增286例、死亡24例,高速公路今晚9點起實施嚴格匝道儀控降低車流

明天開始即是端午連假,交通部長王國材表示今年交通疏運的目標是希望民眾盡量不要移動,因此在管制上是以讓民眾不方便、不容易上匝道為管制目標。

2021/02/17 | 林柏勛

運將對老人破口咆哮,背後是「免洗筷司機」經營模式的惡性循環

運將破口咆哮,背後是「免洗筷司機」經營模式所造成,你問這樣的事情市府難道不知道嗎?當然知道,但既然是勞動問題,就不在交通局的管轄範圍之內,加上「勞工/勞動局」無法管轄「交通局」管理的公車,就讓市民就成為祭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