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電視

公共電視可以指:

公共廣播(英語:Public Broadcasting):是指包括廣播電台、電視台在內,以提供公共服務為主要使命的廣播電視服務機構。 --來自 維基百科


最新文章

2023/05/11 | 方格子vocus

從《人選之人》看勞動問題:黨工適用勞基法嗎?遇到職場性騷擾該怎麼辦?

在《人選之人》我們可以看到,好幾幕在下班時間後用LINE交辦訊息,那到底這樣算不算加班呢,其實關鍵在於是否有因為該訊息而「立即實際提供勞務」;此外,劇中花了蠻多的篇幅在處理性騷擾,倘若真的遇到這種事,我們又該如何尋求幫助與解方?

TNL+ 2023/05/10 | 芬多經

【隨點隨看串流+】Netflix《人選之人》:幕僚困境不夠透徹、選戰節奏也欠佳,只有「造浪」缺少「人選」

實在無法理解,《人選之人》的文宣部,就只是一個為了總統大選才成立的文宣單位,更偏向競選總部的文宣編制,這樣與真實的政黨文宣部的情況相比,是否又有些定位不明?或許因為編劇的政治經歷並不夠久或涉入不夠深,因此對於幕僚個人的困境描述得不夠透徹,也沒有把選戰的節奏步伐詮釋好,導致選舉操作部份有些無力。不但沒有演出公正黨主動製造議題的橋段,也沒有在政黨議題攻防中做出什麼成效。

2023/05/04 | 方格子vocus

為什麼「我們不要就這樣算了好不好」這句台詞,在《人選之人》中那麼重要?

要說起《人選之人 - 造浪者》最有共鳴的台詞,相信應該是:「所以我們不要就這樣算了,好不好?很多事情不能就這樣算了,如果這樣的話,人就會慢慢地死掉,會死掉。」雖然是文方的經典名句,但隨著劇情的開展可以看見,還有很多角色呼應著這句台詞。

2023/05/03 | 王祖鵬

《人選之人 - 造浪者》登Netflix台灣排行榜冠軍,導演:「這些文化、語言是只有台灣人才懂的細節」

Netflix華語職人劇《人選之人 - 造浪者》開播之後引發台灣觀眾熱議話題,對此,劇中主創團隊,製作人林昱伶、導演林君陽、主演謝盈萱、鍾瑶也各自發表對於好評迴響的看法,其中導演就表示:「我們紮實地製作戲劇,很開心這些努力經營的細節能被好好看見。」

TNL+ 2023/04/28 | TNL特稿

【關鍵專訪】Netflix《人選之人 - 造浪者》林君陽、黃健瑋:台灣明明有自由民主,但為什麼沒有政治劇?

在過去曾經被視為「雷區」的政治題材,成功賣出Netflix國際版權,呈現台灣社會的民主自由、選舉與激情,本篇文章特別專訪導演林君陽與男主角黃健瑋。「新加坡有人認真問我們為什麼台灣沒有政治劇?這個問題一直在我心裡,覺得對啊,應該要來做政治劇的。」

2023/02/23 | 《卓越新聞電子報》

推動公廣集團數位轉型,公視董事長胡元輝:我要讓《公視+》成為國人最常用的本土串流平台

在國際串流影音平台大舉入侵台灣的現在,社會被這些外來商業平台限制了想像,台灣應該建立「數位公有領域」,讓我們的內容、個人數據不會為外國商業平台所控制,同時能擴大公共參與。而公共電視,就身負了建立「公共OTT平台」的重責大任。

2023/02/14 | 《卓越新聞電子報》

面對付費頻道與串流夾擊,「韓國公視」KBS如何活用數據與IP延續競爭力?

KBS數據政策部副總監金大韓認為,《紐約時報》是數位轉型的成功案例,它超越了傳統媒體,讓讀者願意付費訂閱,來閱讀高品質的新聞;另外像「達美樂披薩」的企業轉型,則是讓營運目標不只停留在「推出好吃的披薩」,而是讓客戶可用多元的數位管道訂購餐點,「把本質加上創新,就是數位轉型的成功。」

2023/01/08 | 《卓越新聞電子報》

【座談】陳信聰:我在《有話好說》十幾年,應該有一些東西可以做吧?

陳信聰表示,自己之所以改弦易轍,用一種幾近「搞笑亂來」的方式來做節目,就是希望吸引人來看。在這個意義下,點閱率是重要的,如果不要點閱,又何必做節目?只是點閱並不是他追求的目標......

2022/12/23 | Becoming Aces 未來大人物

等不到2050年「還有海嗎?」環境名導演柯金源跨域與藝術共創《海之岸》

當舞者張開五感在雲林麥寮感受連風與海都讓人感到刺痛、當藝術家在台東南田海岸輕浮海浪與乾淨之海共舞、當柯導演帶著大家親眼看見墾丁大街排放出的廢水垃圾直接流向我們的大海....「還有海嗎?」柯金源導演這樣反覆問著?會不會等不到2050年,我們的島內,還有海嗎?

2022/07/19 | TNL特稿

【音樂】《茶金》OST:魏如萱、王若琳等人唱出悲歡離合的過去,在未來給予撫慰與溫暖

用音樂品味那些悲歡離合的人生,宣洩自己心底深藏,或許愛過,曾經熾熱也曾經受傷,或許懷念又依戀,唱出屬於你的故事,也讓《茶金》四大OST,在歲月洗鍊之下,成為屬於你的人生之歌,在未來繼續給予撫慰與溫暖芬芳。

2022/06/17 | 移人 Migrants' Park

《南國啟示錄:檳城篇》:兼容並蓄的歷史寶藏,多元共榮的人文城市典範

檳城有太多太多故事了,每個故事都可以閃閃發光,讓人看得目不轉睛。有峇峇娘惹文化,華麗氣派的混搭風格,女性為主承載的文化;有「逢山有客、客住山」樸實、腳特實地、努力奮鬥的客家移民;有隨遇而安、飲水思源、宗族精神展現的「姓氏橋」

2022/06/08 | 《卓越新聞電子報》

英國實驗:80戶家庭連續九天不能使用任何BBC的內容,才發現對它的依賴有多深!

那些最初表示BBC對他們來說沒太大意義的人,常將費用與串流影音Netflix和Disney+等訂閱費用進行比較,但許多人在9天不能看BBC後發現「BBC能提供的比自己想像得要多」,費用相對來說也十分合理。

2022/05/16 | 《思想坦克》

公廣集團治理失能的根本原因,就是超高政治審查門檻的公視董監事選任制度

若放任這種舉世罕見、荒謬絕倫的公視董監事選任制度繼續存在,未來類似或更離譜的政治惡鬥還會發生,公共媒體被期待的普及性、高品質、獨立性與多元性也將難以充分實現。

2022/05/11 | TNL特稿

從《我們與惡的距離》到《華燈初上》佳作不斷,台劇如何走出台灣、登上國際?

這個時代裡,影視聚集的開發依然面對諸多競爭,開啟國際合作的橋樑是第一步,如前所述,台灣的影視產業在近5年才脫離傳統電視台製程的綑綁,接下來如何在載體不斷轉換、各類內容爆炸的時代,建立完整的影視產業鍊,依然是一大挑戰。

2022/05/10 | 李秉芳

國民黨審查委員以「研究228撕裂族群」反對陳翠蓮任公視董事,台派批:台灣轉型正義的悲哀

國民黨推舉的審查委員廖元豪指出,陳翠蓮的意識形態是否會影響和其意識形態不一樣的人、會否讓員工為難,要深思,他認為陳翠蓮不適任公視董事。

2021/12/16 | 方格子vocus

公視不只是台劇!我們與公視的距離

公共電視臺,作為屬於全體人民的媒體,時至今日依然堅守著它的角色。即使公視臺劇當道,他們的新聞依然中立客觀,各語言版本的頻道依然為其非主流的受眾而努力,節目依然排除受眾小的風險而開播。

2021/10/11 | 精選書摘

【小說】公視時代生活劇《茶金》選摘:看著父親把心愛的事業交予陌生的文貴,薏心感到羨慕

《茶金》希望以微觀的一個茶商、一個茶廠,看到一個產業,更到一個國家的宏觀視野。一個無法代表家族在宗祠上香的客家女兒,歷經退婚、倒債和詭譎難測的政商算計,如何靠著不服輸的意志和精準的判斷,贏得父親的信任,並將台灣特有的膨風茶推向世界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