里長可以參加參與式預算過程嗎?從參與者的認同彰顯與壓抑出發
參與式預算在各地的操作結果並不像童話故事一般的浪漫,其中經常困擾著學者與實作者的問題是:「參與式預算與既有政治力量的關係」。一個常被提出的問題是,里長在參與式預算中的角色。
陳菊執政十年 高雄抗爭不斷 民團串聯控訴市府傲慢
從高雄鐵路地下化的決策過程中,完全忽略民眾的聲音,到登革熱疫情爆發期間,文化局大量拆除鳳山地區的日治時期重要建築,經民團抗議,官員卻當著立委和議員的面說,「文化資產不是他的重點政策,市府要的是發展觀光。」
大學生學習從不同的角度蹲點台灣,用行動與創意服務偏鄉與部落
「蹲點‧台灣」活動由中華電信基金會和政治大學廣播電視學系共同主辦,至今第十一年,每年邀請大學青年以15至20天期間,至台灣鄉鎮、部落蹲點進行「一手服務、一手記錄」,至今已有超過40校80系500多位大學生投入,為自己也為全台70多個鄉鎮角落帶來改變的契機。
航空城出現變數 鄭文燦:將把公民聽證制度納入自治條例
「他並說,競選期間聽到許多團體、民眾反映,重大建設召開座談會或說明會並無實質幫助,就任後將把公民聽證制度納入自治條例,建立公民參與機制。」
公民參與只是說說?流浪狗公民審議「雷聲大雨點小」
公民會議的結論僅作為政府日後制定政策時的參考,「流浪犬管理政策公民審議會議」的執行方式,令人無法寄望花費的公帑曾在民眾腦海裡激起絲毫水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