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和黨

共和黨是常見的政黨名稱,可以指:

共和黨 (美國),是美國的一個政黨,與民主黨並列為美國當代的兩大主要政黨。 --來自 維基百科


最新文章

2023/03/20 | 張博丞

川普預告21日將被逮捕,呼籲支持者抗議聲援,幕僚憂國會山莊事件重演

根據檢方的調查,該筆封口費是由科恩設立的空殼公司支付,隨即再由川普向白宮報帳,要回款項。法律專家表示,川普把科恩對丹尼爾絲的付款,登記為「法律費用」,這在美國相當於犯了「偽造商業紀錄罪」。科恩已經承認,該付款違反了聯邦競選財務法,也表示自己是受川普指使,才會向丹尼爾絲支付封口費。

2023/03/17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法國總理未經國會投票、強制通過退休改革法案,在野黨齊聲砲轟、7000民眾聚集巴黎抗議

由於執政黨團對投票結果沒有把握,因此在最後一刻宣布動用終極武器——憲法第49.3條,即辯論終止,且不須投票,法案立即視為通過。此決定引發朝野震動與反對黨怒火。激進左派不屈法國領袖梅朗雄對法媒表示,退改法案「沒有任何國會正當性」,並支持向政府提出不信任動議,「政府多數在我們眼前崩垮」。

2023/03/13 | 張博丞

拜登推新預算案向富人大幅增稅,計劃10年內縮減3兆美元財政赤字

早在2022年,拜登就試圖推動類似的增稅法案,然而當時即便在民主黨佔有參、眾兩院多數席位的情況下,拜登仍無法通過增稅措施。考量到如今共和黨佔眾議院多數,拜登此次以向富人增稅為主的預算案,在國會獲得通過的可能性只會更低。然而,此次預算案,也很有可能成為拜登競選2024美國總統大選的政策支柱。

2023/03/13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馬克宏年改法案取得關鍵勝利,法國參議院通過退休年齡延至64歲

政治鬥爭激烈角力,街頭鬥爭也同時登場。法國工會11日舉行第7場反年改全國示威,抗議年改法案。根據內政部資料指出,11日全國共有36萬8000人上街;法國總工會數字則為100萬人,為自1月19日反年改社會運動以來人數最低的一次。但法國民主工會聯盟秘書長貝爾傑(Laurent Berger)告訴媒體:「或許街頭的人比較少,但內心的憤怒卻更多。」

TNL+ 2023/03/09 | TNL國際編譯

美國參議院否決華盛頓特區《刑法修訂案》,為何連民主黨議員也「倒戈」投下反對票?

自1901年以來,華府的《刑法》從未經歷變動,諸多民眾及立法者認為該部法令已不符合現今的社會脈絡,因此特區議會於2022年草擬《刑法修訂案》,除重新定義部分犯罪的形式、以更貼近當代的語境撰寫,修訂案中也減少多數暴力犯罪的法定最高刑期。然而,下修刑罰的舉措卻也引發各界的撻伐。

TNL+ 2023/03/08 | TNL國際編譯

佛羅里達州共和黨參議員提《終極廢除法案》,若通過「曾支持蓄奴」的佛州民主黨恐被消滅

「既然現在的民主黨,堅持移除南北戰爭時期主張蓄奴的人物紀念雕像,那我們也應按照同等的標準來審視民主黨,也就是說,當時支持奴隸制度的民主黨也應該要被『消滅』,否則民主黨這些自以為反種族主義的行徑就只能用虛偽形容。」英格利亞在對外發布的新聞稿中如此提及。

TNL+ 2023/03/07 | 李可心

美國勞工部ESG規定意外引發兩黨惡鬥,背後是「反覺醒浪潮」與政治利益的糾葛

還記得拜登在國情咨文中多次向共和黨傳達願意合作的訊息,然而拜登可能很快就要動用第一次的「否決權」將共和黨提出並支持的法案退回國會,而這部法案是與在台灣幾乎毫無爭議的「ESG」(環境保護、社會責任、公司治理)概念有關。

2023/03/05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中國今年軍費達6.86兆元,德議員表示台灣須做好應戰準備;過半美國人認為護台比維持與中關係更重要

斯洛維尼亞前總統圖克建議,勿一味從中國會攻台的角度來思考事情,因為海峽兩岸衝突並非無可避免,各界應多思考和平解決歧見的辦法,比如摒棄冷戰思維、管理戰略競爭、增加各領域合作等。德國聯邦議院議員貝葉則說,他同意和平解決歧見,但中國正積極進行攻台準備,台灣必須做好充分因應措施。他說:「時間表?我不知道。但它肯定會在未來2至5年間發生。」

TNL+ 2023/03/02 | TNL國際編譯

美國最高法院質疑拜登越權,4000萬人受惠的「學貸減免計畫」恐遭保守派大法官封殺

美國勞工統計局表示,擁有文憑的大學畢業生比起同齡僅持有高中學歷的工作者,年薪約高出2.7萬美元,但這樣的高薪卻須付出相當可觀的代價。美國大學理事會便揭露,2021年51%的公立大學畢業生,平均背負超過2.1萬美元的學貸,同年度的私校更有53%的畢業生,平均每人須擔負2.2萬美元的學貸。

2023/02/15 | 張博丞

共和黨首位川普挑戰者,前美國駐聯合國大使海利宣布參選2024總統

儘管在黨內沒有政敵,海利仍將在2024選舉中面臨激烈的競爭。除了川普以外,佛州州長迪尚特、前副總統彭斯、與前國務卿蓬佩奧都在考慮參選。海利擔任聯合國大使期間,在國內的支持度遠遠勝過川普。2018年4月,當川普的支持率在30至40%左右徘徊時,海利的支持率卻超過60%。

TNL+ 2023/02/14 | TNL國際編譯

「不說同性戀」爭議延燒:美佛州議會通過法案,州長有權指派專人接管迪士尼特區

由於迪士尼於佛州擁有近7.5萬名員工,該公司一直被視為佛州最具規模的私人企業,且迪士尼也長期透過向共和黨與民主黨捐款,來維持自身在佛州的影響力。州議會在「不說同性戀法案」通過的不到一年內,便針對迪士尼建立監管機制,實在很難不讓人聯想到,該法是在故意報復迪士尼對於不說同性戀法案的反對。

2023/02/08 | 張博丞

拜登發表國情咨文:讚許美國最有能力解決通膨危機,呼籲兩黨攜手取消債務上限

拜登表示,美國前總統川普任內,增加的國家債務比歷史上所有總統更多。然而國會當時正確的應對債務,三度無條件提高舉債上限,他要求這屆國會效仿。此言引發共和黨黨員不滿,共和黨籍議員格林甚至起立大罵拜登是「騙子」。

2023/02/07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多數民主黨人不希望拜登再戰2024,民調:近7成民眾對他引領未來沒信心

80歲的拜登雖大肆宣揚自己一連串的立法勝利和執政能力,但民調顯示,相對少的美國成年民眾在這兩點上給他高分。對受訪者的後續採訪顯示,許多人認為,他的年齡是一種負擔,拜登咳嗽、衰老步態和屢次被拍到失言失態一再成為各界關注的焦點,而年輕一點的人,可能較適合肩負起美國總統這個世界上壓力最大的工作。

2023/02/06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拜登遭共和黨議員批太晚擊落中國氣球,共軍:保留使用必要手段權利

美國共和黨國會議員昨(5)日批評總統拜登(Joe Biden)耽擱數日才擊落穿越美國領空的一顆疑似中國間諜氣球,指控拜登向中國示弱。中國國防部發言人譚克非則聲稱,美方動用武力襲擊中國「民用無人飛艇」是「明顯過度反應」,中方對此表示嚴正抗議,並保留「使用必要手段處置類似情況」的權利。

TNL+ 2023/01/31 | TNL國際編譯

麥卡錫將訪白宮商議美債違約,拜登拒絕「削減開支換取調高上限」, 為何美兩大黨無法取得共識?

《華爾街日報》(The Wall street Journal)認為,美國債務違約造成的影響難以預測,但有相當的可能會導致「全球嚴重衰退」,畢竟美國公債市場是全球金融體系的基礎,亦是全球央行及投資者的避風港,一旦債務出現違約,必會對全球多項資產類別、國家與地區產生連鎖效應。

TNL+ 2023/01/18 | 謝達文

潑糞,陰謀論,絕不妥協──前眾議院議長、美國極右派祖師爺金瑞契

金瑞契會在議事廳根本沒人的冷門時段上台發言,讓媒體可以拍攝他痛罵民主黨人的獨白,並指控民主黨人不愛國、「反美國」,在傳播「共產黨的文宣」——這在美國政治極為罕見,議長勃然大怒,說「這是我在國會32年來看過最低級的事」,這也使得金瑞契成功登上頭條,對此金瑞契相當沾沾自喜,向媒體說「我成名了!」

2023/01/12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波索納洛逃佛州鐵粉闖國會,拜登政府陷尷尬局面,民主黨議員施壓要求驅逐出境

卡內基國際和平基金會(Carnegie Endowment for International Peace)專家卡洛塞斯(Thomas Carothers)說,川普把「選舉否定主義」(election denialism)變成一股國際勢力。他說,巴西與美國有強烈相似之處,特別容易受到影響。

2023/01/11 | 張博丞

烏軍將赴美接受愛國者飛彈訓練,美駐歐陸軍前司令:防禦贏不了戰爭,對烏克蘭幫助有限

去年12月,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訪美,與美方共同商討戰爭未來的走向。《CNN》報導指出,訪問前夕,美國承諾會提供價值約20億美元的軍事援助,其中包括愛國者飛彈防禦系統。此次對烏克蘭軍事訓練的行為,也是延續當時的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