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和黨

共和黨是常見的政黨名稱,可以指:

共和黨 (美國),是美國的一個政黨,與民主黨並列為美國當代的兩大主要政黨。 --來自 維基百科


最新文章

2023/01/11 | 張博丞

烏軍將赴美接受愛國者飛彈訓練,美駐歐陸軍前司令:防禦贏不了戰爭,對烏克蘭幫助有限

去年12月,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訪美,與美方共同商討戰爭未來的走向。《CNN》報導指出,訪問前夕,美國承諾會提供價值約20億美元的軍事援助,其中包括愛國者飛彈防禦系統。此次對烏克蘭軍事訓練的行為,也是延續當時的約定。

2023/01/11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美眾院議長麥卡錫通過極右派版議事規則,並兌現承諾成立「美中戰略競爭特別委員會」

麥卡錫在去年期中選舉結果出爐後就曾表示,當選眾議院議長後,首要任務之一就是成立中國特別委員會。這個委員會將以揭露和打擊中共對美國網路、貿易與軍事威脅為主。10日針對美中戰略競爭特別委員會的決議案,在365票贊成、65票反對,其中包括146名民主黨與所有共和黨議員支持下通過。

2023/01/07 | 張博丞

美國眾院議長選舉:麥卡錫歷經15輪投票勝選,向極右派6大條件低頭引發其他議員擔憂

美國眾議院議長選舉落幕,共和黨議員麥卡錫在第15輪投票中勝選,結束164年來最漫長的投票。然而麥卡錫為勝選對黨內極右派做出過多讓步,也讓部分黨員不排除在未來與民主黨合作的可能,反制極右派潛在的濫權行為。

2023/01/07 | Louis Lo

【國際新聞圖輯】2023第一週:美國眾院議長難產創164年紀錄,教宗主持前教宗葬禮寫下歷史

2023年的第一個星期,國際上發生許多不同的故事,有些創造歷史、有些寫下難堪的紀錄。同時,也有幾位國際級人物告別了世界,但他們的身影,會永遠留在世人心中。現在,讓我們用八張精彩的照片,回顧這個星期的精彩時刻。

2023/01/07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美國眾院議長選舉:麥卡錫一口氣翻轉15票有望勝出,共和黨極右派扯自家後腿遭諷「塔利班20人」

美國眾議院新會期誕生不出議長,眾議院就無法履行任何重要職能,包括監督國家安全、調查政府不當行為及通過立法等,國會因而陷入癱瘓。沮喪的共和黨議員們為自家黨內這群難搞的極右派起一個「塔利班20人」的不雅綽號。

2023/01/06 | TNL 編輯

美國眾院議長歷經11輪投票仍難產,麥卡錫得票愈來愈少,共和黨議員甚至把票投給川普

美國眾議院經歷第11輪投票,共和黨領袖麥卡錫依然無法取得多數支持當選議長。此外,在第7、8、11輪投票中,來自佛羅里達州第1國會選區的共和黨議員蓋茨(Matt Gaetz)把票投給前總統川普(Donald Trump),《美國憲法》並未規定議長僅能從議員中選出。

2023/01/05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美眾院議長選舉2天6輪表決仍無結果,共和黨領袖麥卡錫逐漸失黨內支持

這是美國國會200多年歷史上,第15次未能在首輪投票產出眾院議長人選,前一次為1923年,當年眾議院表決9次才選出共和黨的吉勒特(Frederick Gillett)擔任議長。這場議長選舉也創下美國史上第9多次表決紀錄,目前最高紀錄為1856年的133次。

2023/01/04 | 精選轉載

百年來未曾一遇,為什麼美國眾議院議長無人當選?

議長選舉弄得如此難看,實是美國政壇現時處境的反映。共和黨近年不停走向激進化,意識形態上走向原教旨主義,對待政敵則一一當作是國家叛徒來攻擊;現在這場激進化浪潮蓋到自家身上,很大程度上也是自找的。

2023/01/04 | 精選書摘

關中《美國霸權的衰退和墮落》:在描述美國未來外交政策時,不可能排除「川普主義」的巨大影響

即使川普已非美國總統,但共和黨不太可能和川普主義脫鉤。至少,共和黨仍將對世界保持其本土主義和民族主義,拜登即使要恢復原先的美國國際主義,但他的民意基礎是不夠的。

2023/01/04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麥卡錫遭共和黨內極右翼杯葛,美眾院議長連續3輪投票仍難產,一世紀以來首見

第118屆美國國會今天中午開議,眾議院卻因議長選舉陷入膠著遲遲未能開始運作。目前共和黨內議長人選呼聲最高的麥卡錫因黨內極右翼勢力跑票杯葛,連續兩輪投票都僅獲得203票,離當選門檻218票還有15票距離。

2023/01/03 | TNL 編輯

美國眾議院議長選舉:共和黨候選人麥卡錫少了關鍵川普支持者選票,恐無法在第一輪就勝選

美國國會將於在美國時間3日將舉行眾議院議長選舉,共和黨提名的候選人麥卡錫若要勝選,需要共和黨幾乎全數支持。然而多位共和黨眾議員表示不會把票投給麥卡錫,眾議院也恐面臨停擺危機。

2023/01/02 | 精選轉載

美國政客為何把移民掉在副總統官邸門外

德州政府早前把數車的移民掉在首都華盛頓市的副總統官邸外,一些右翼輿論聲稱,是要讓支持外來移民者自己面對移民問題。美國這一波的移民問題很大程度上來自尋求庇護者的處理。今天很多香港人自己也跑到世界各地當難民了,是時候對難民制度多一點的理解。

2022/12/28 | TNL 編輯

美國眾議員當選人承認學經歷造假,辯稱「只是美化履歷,我不是騙子」

共和黨籍聯邦眾議員當選人喬治・桑托斯(George Santos)在接受採訪時承認捏造學經歷,他說:「我沒有從任何高等教育機構畢業,我們總會做些蠢事。若我因美化履歷而讓人失望,我真的很抱歉。」

2022/12/28 | 羅子恆

美國最高法院暫時保留邊境移民限制,《CNN》:接納烏克蘭難民卻拒絕拉美移民,是種族主義的雙重標準

川普政府在2020年提出「第42條法案」,允許美國官員以健康因素,驅逐美墨邊境的移民。今年11月,該法案被地方法院判定不合法源,共和黨州檢察官隨即提出上訴,最高法院在27日做出裁定,推翻地方法院的判決,暫時維持該法案運作直到進一步的法律審查。

2022/12/22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TikTok分享個資、監控等疑慮,5面向分析為何威脅美國國安

雖然新的聯邦禁令預期不會對估計有1億3000萬名的TikTok美國用戶造成重大影響,但《路透社》諮詢的專家表示,這項措施可能會損害TikTok的形象,進而嚇跑有價值的廣告客戶。這項禁令包裹在為美國政府運作提供資金的一份龐大綜合開支法案,預計本週交付表決,再送交美國總統拜登簽署。

2022/12/20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美國國會暴動調查委員會建議司法部起訴,川普批「假罪名」是為了阻擋他參選2024

美國聯邦眾議院1月6日襲擊事件調查特別委員會一致敦促司法部,追究川普煽動叛亂、妨礙公務程序、密謀欺詐美國政府以及做偽證等罪名。聯邦眾議員拉斯金概述委員會的調查結果時說:「委員會已經掌握了重要證據,證明川普總統有意破壞我們憲法規定的和平權力移交。」

2022/12/15 | 精選轉載

2024美國總統大選:共和黨初選,特朗普可能又「執死雞」取勝?

美國兩黨的初選模式嚴格來說不是選人,而是選代表,然後那些代表再在黨代表大會中投你支持的參選者一票。現實上通常去到黨大會的時候,領先的參選者已獲得過半數黨代表的支持,所以提名大會也就變成加冕典禮。不過黨代表的分配不一定完全是按該州各人得票比例所分配,而這就是共和黨初選可供爭吵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