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部推全台「汰舊換新」買冰箱、冷氣補助3千,北市加碼到1.5萬
中華民國電器商業公會表示,一般民眾冰箱買的都是中大型,冷氣機主臥也有2.8瓩,因此3000元補助幾乎都拿得到,只拿1、2000元的很少。
Line@漲價哀嚎一片!許禾杰:每個企業都該擁有自己的DMP
第三方數據平台說變就變,企業該如何掌握、善用自家寶貴數據,跳脫投廣告、買流量的苦海?蝙蝠移動暨烏龜移動執行長許禾杰認為,企業擁有自己的DMP(Data Management Platform),才是唯一解法。
以「吹冷氣心態」進行教育,是氣候調適最反諷的手段
教育部曾表示估算全台中小學加裝冷氣,用電度數將增加3.1億度,是現行的48%。冷氣裝設將大幅增加用電,一舉抹滅自97年開始的「政府機關及學校節約能源行動計畫」努力,自廢10年武功。
在倫敦時裝周遇見來自台灣的純淨保養-綠藤生機
台灣純淨保養品牌「綠藤生機」,登上倫敦時裝周的國際舞台,希望全世界看見台灣品牌展現的創新與研發實力!並於即日起至 2/23 特別推出「倫敦時裝秀指定保養組」,內含活萃修護精華露 2 瓶,讓消費者在台灣同步感受純淨保養帶給肌膚的美好改變。
電力產業的節能商業模式與創新:合約能源管理和分佈式供電
節能這件事,不是大家隨手關燈、冷氣不要開太冷那麼簡單而已。這些也許在個人層次上是個好主意,但若是想要在公司層次、甚至產業層次看到效果,顯然不能只靠這些道德勸說 。更何況,目前用電的大頭其實是工業而非家庭用電。而現在國際上比較常見的兩種靠「節能」來賺錢的商業模式有兩種。
免跑銀行也能換到傳說中的低點?兌換外幣的划算小撇步
不分四季、想玩就出去玩,現在對國人來說全年都是旅遊旺季,而對於旅遊的規劃,不再只有上旅遊網站比較機票飯店價格、請年假、打包行李而已,如何提早在理想低點換匯,更成為聰明旅行者的必備功課之一。
為什麼廢家電要回收?回收處理專家告訴你(上)資源循環篇
你知道家中的廢家電可以回收再利用嗎?回收廢家電不僅能夠幫助資源循環,更可以避免有害物質污染環境、傷害人體健康。《回收生活報報》今天帶大家到臺灣最大的廢家電回收處理廠──「綠電再生」。讓我們一起來瞭解不堪使用的廢家電們,回收之後,進到處理廠的處理流程。
家電回收大本營─帶你看「綠電再生」的專業級回收處理
你知道家裡的冷氣、冰箱、電視機淘汰之後去哪裡嗎?今天《回收綠報報》帶大家到「綠電再生」,這是亞洲第一家、也是臺灣最大的廢家電以及廢資訊物品回收處理廠。
控糖.重生:一場糖尿病,喚起一家三代女性的改變與溫暖
每年都做健康檢查,就可避免常見慢性疾病上身?罹患糖尿病的「糖友」,就沒有享受甜點的權利?慢性疾病對病患人生的改變,就只有無情破壞、毫無良性回饋嗎?讓身為第2型糖尿病患者的陳純慧,來告訴你如何活出不一樣的糖友生活。
冷卻空調可以救命,但也可能是潛在的災難
獲得涼爽空氣、安全食品和安全藥物,是大部份的美國人和世界幸運的人認為理所當然的事情。但是,在世界上某些熱點正在劇增的地區,以及缺乏獲得冷卻系統的地區,這意味著痛苦和死亡。
炭王金霸一代顏家:臺灣最神秘低調的地方望族
臺灣最神秘低調的礦業家族,臺日混血作家一青妙的「父親那邊」,就是當年獨霸九份的基隆顏家。曾經日進斗金、富可敵國,身為臺灣5大家族之一;時至今日,基隆顏家似乎少再被提起,漸漸隱匿在臺灣的望族圖譜上。
雨天步行地圖、晴天綠蔭地圖、夜晚街燈地圖——更切合都市慢活的地圖應用
地圖的應用可能,不只是告訴我們兩地之間,怎麼走距離最短,怎麼走最省時。它還可以有更多可能,更多符合人們步行需求的可能。本文利用騎樓、綠蔭、路燈等資料,帶我們思考,地圖應用與人們需求之間的更多可能。
冷氣不只是讓你夏天涼爽的機器,它還改變了美國政治生態
冰乍看之下似乎像是一項微不足道的進步:奢侈品,但非必需品。但如果從長鏡頭視角來看它,會發現過去兩百年它的衝擊一直非常大:從北美大平原的改頭換面,到透過冷凍胚胎誕生的新生命和生活方式,一直到在沙漠裡欣欣向榮的大城市。
先理解文化,才能說一個好故事:清真認證與他們的產地
你理解伊斯蘭教、清真認證對於東南亞當地穆斯林的生活意義嗎?跨境電商不僅得跨越有形的國界,更得跨越無形的文化差異;先理解文化,才能說一個好故事。
經濟部新規劃:電影院冷氣不得低於26度,一年可望節省1,692萬度電
目前全國有130家電影院,共有742廳,如果每個電影院都從現在的冷氣溫度23度變成26度,一年下來可以節省1,692萬度用電。
沒有人是局外人!讓聲音成為力量,一起為台灣人權發聲
70年前的12月10日,是全球步向迎接「言論」和信仰自由的關鍵日。全球為紀念這一日,特別舉辦響應活動紀念「世界人權宣言」。自栩為民主、自由國家的台灣,自然也不能錯過這樣的機會,眾多藝文人士、教授都站出來齊聲為人權發聲,身為台灣公民的你,這次也有機會一起來為台灣發聲。
【影片】台灣也沒這麼熱!巴基斯坦熱浪來襲,先「替活人挖墳」
頻繁的「熱浪」肆虐南亞,巴基斯坦、印度等「自掘墳墓」、甚至引爆「農民自殺潮」,以消極的方式面對毒辣的太陽。跟著影片一同來看,南亞的人們為什麼這樣做、又是怎麼在夏天中「求生」的?
【青春還鄉】留下孩子笑容的101種方法:攝影師楊文逸的偏鄉畢冊義拍行動
「畢業照」有沒有拍都不重要?對於偏鄉學童來說,這可能是他們將求學階段的回憶珍藏一輩子的紀念品,而很多孩子卻沒有機會擁有這種奢侈。
張景森建議美食街午後「暫停營業」節電 業者:下午人潮正多
太平洋SOGO百貨公關副理曹春暉表示,夏天是用電高峰,同時也是暑假人潮最多的期間,人潮整天都是絡繹不絕,下午又是最多民眾至美食街用餐的時段,張景森說法恐與實際情況有落差。
【紐澳新聞週報】至2030年全球將增加7億台冷氣,這意味著什麼?
勞倫斯伯克利國家實驗室的報告指出,至2030年止地球將增加7億台冷氣,而至2050年,則將增加13.6億台。就能源消耗以及溫室氣體的排放量而言,這就像地球上多出了好幾個新國家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