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出家

出家,因為宗教信仰出離家庭而修行,必須守持獨身主義的戒律,稱出家人,通常是神職人員。 --來自 維基百科


最新文章

2021/04/13 | 楊俊業 博士

獨特的泰國王室與佛教文化:泰王必須是佛教徒,面見其選任的僧王得跪拜

自公元13世紀中葉泰族立國起,泰人信仰原先受到大乘佛教及其他部派佛教的影響,其後隨著泰王的政治考量及信仰偏好,轉趨尊尚斯里蘭卡大寺派的上座部佛教,惟原受大乘佛教影響的許多觀念和形式,迄今仍舊滯留在泰人傳統的生活習俗與日常實踐,例如:信徒會發願成佛或願生佛國,或相信國王就是菩薩或佛的化身,以及認為念誦或書寫佛經即可獲得功德等非屬原有上座部佛教觀念。

2019/10/20 | 50+(Fifty Plus)

日本退休新現象:「老後出家」成為嶄新看待自身的生存之道

在台灣,雖然目前尚未有針對高齡僧侶或是修行者所推出的特別規畫,不過許多宗教團體也透過舉辦短期研修、禪修之旅、退修會等體驗,甚至像是為期2週至1個月的短期出家活動,讓一般人也得以藉此了解佛門生活的樣貌。

2019/07/04 | 楊俊業 博士

從素可泰王朝至今,泰國歷朝護持佛教文化的傳承脈絡

泰國王室及政府高層為了傳承佛教文化及落實佛教精神,不斷呼籲泰民要踴躍參與政府機關與佛教機構主辦的佛節活動,其目的是希望藉由禮佛儀軌為國家的順利發展,與社會的和諧穩定以及家庭幸福祈福

2019/01/26 | Louis Lo

【圖輯】婦女地位比動物還低,泰國比丘尼努力爭取「眾生平等」

據官方資料,自1928年以來,就只有男性可以成為泰國的佛教僧侶,禁止女性經受戒儀式成為比丘尼,也不會獲得官方的承認。

2019/01/26 | Louis Lo

【圖輯】婦女地位比動物還低,泰國比丘尼努力爭取「眾生平等」

據官方資料,自1928年以來,就只有男性可以成為泰國的佛教僧侶,禁止女性經受戒儀式成為比丘尼,也不會獲得官方的承認。

2018/08/10 | 精選書摘

穿衣顏色、街頭粿條、崇敬泰王:我的曼谷十大驚奇發現

回想當初剛踏入曼谷時,立馬覺得這個城市裡的色彩頗為豐富。食物、計程車,連當地人所穿著的服裝顏色都相當多彩。

2018/07/06 | 精選書摘

張忌《出家》選摘:你要真想吃這碗飯,光將楞嚴咒念得漂亮是遠遠不夠的

《出家》這本小說藉著宗教講了一個世俗的故事。寫的是主人公方泉的漫漫出家路,幾番曲折,且多有反覆。他從初探佛門的悸動,到識破了帶他進入佛教世界的親戚,原來只是將寺廟當作賺錢的事業,到最後他擁有了自己的寺廟,並打算要實現他夢中的宏偉藍圖……方泉不斷地在出家與回家之間擺盪。

2018/04/17 | 精選轉載

泰國男子出家(下):有一個月剃度帶薪假,也可從小讀到佛教大學畢業

這些對血氣方剛的青年男子來說,也算是種邁向人格成熟的訓練,於是不管是出於父母期望,或自己想嘗試看看,曾出過家的男子,社會普遍認為他的性格比較成熟穩定

2018/04/09 | 精選轉載

泰國男子出家(上):泰僧人地位崇高,連國王都要向他們行禮

大家可能不知道,還有一位有名的出家人:電影《國王與我》裡的國王——拉瑪四世(電影裡的尤勃連那)

2017/06/30 | Lan Ying Pin

找好工作遠比當和尚重要?科技進步醜聞頻出,柬埔寨出家人數頻下降

當柬埔寨每人至少都有1.3部手機,有32.5%人口使用網路,到寺廟學習就不再是唯一獲取知識的方法

2017/03/15 | 精選書摘

30歲時我離開穩定的工作、告別感情 到紀律森嚴的永平寺出家修行一年

一位年輕僧侶在永平寺行住坐臥一年,寫下古寺的四季和三百六十餘天的日常,以及體悟「肯定過去一切事物、珍惜活在當下」的勇氣和喜悅。

2017/03/14 | 精選書摘

30歲時我離開穩定的工作、告別感情,到紀律森嚴的永平寺出家修行一年

一位年輕僧侶在永平寺行住坐臥一年,寫下古寺的四季和三百六十餘天的日常,以及體悟「肯定過去一切事物、珍惜活在當下」的勇氣和喜悅。

2016/10/09 | 地表最強國文課沒有之一

十六歲少女郭襄的愛情:在還不會恨一個人之前先愛上了,這一愛,就是她的一生

讀到滅絕師太以一招「黑沼靈狐」擊飛宋青書手上長劍時,想郭襄晚年青燈古佛,空山寂寞,依舊惦記著少年時最快樂的日子,心還是一揪。

2016/10/09 | 地表最強國文課沒有之一

十六歲少女郭襄的愛情:在還不會恨一個人之前先愛上了,這一愛,就是她的一生

讀到滅絕師太以一招「黑沼靈狐」擊飛宋青書手上長劍時,想郭襄晚年青燈古佛,空山寂寞,依舊惦記著少年時最快樂的日子,心還是一揪。

2015/02/26 | 董a

【插畫】萬事問鄉民:如果我想出家,該取什麼法號?

生孩子、養寵物時總需要親朋好友集思廣益想個好名字,但如果想剃度為僧,法號又該怎麼取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