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業

出版社是指從事書籍、報紙及刊物出版,透過經營獲得利益、名聲或者知識積累目標的企業。 --來自 維基百科


最新文章

TNL+ 2023/02/28 | 罵克伍陸

【百工職人漫】《重版出來!》:出版界的靈壓尚未消失,探究「為什麼這本漫畫會暢銷」的永恆謎題

《重版出來!》呈現了一個不同於少年漫畫「憑藉一己之力拯救世界」的熱血,而是找回當年熱愛書籍的自己、投入工作的初衷,與他人協力完成一件事的酣暢淋漓。儘管在這個百業蕭條,出版業看似成長,實則衰退的年代,講「熱血」、「初衷」、「協作」似乎略嫌天真。但我想社會打一開始就是一個團體的概念。

TNL+ 2022/08/22 | TNL特稿

美國一場足以影響你日後閱讀的反壟斷訴訟

美國司法部入稟阻止全球最大出版商企鵝蘭登書屋(Penguin Random House)併購西蒙與舒斯特出版社(Simon & Schuster),這宗反壟斷案的結果將可能改寫美國人以至全球讀者將來有什麼書可讀,以及讀誰寫的書。

2022/08/14 | 黑波克

日本新書出版變質為幫名人打廣告的工具,實質上就和怪怪的宗教書差不多

傳統紙本書籍的資訊反而有機會得到半永久保存。現在要在網路上要找到十幾二十年前的資料,並不是不可能,但是已經相當不容易了。不過一般民眾只要到大一點的書店,發現十幾二十年前的出版品一點也不難。

2022/08/04 | 讀者投書

從胡適文集、殷海光文集到余英時文集,象徵自由意識在台灣的薪火相傳

就推廣度與親近度而言,全集雖完整但過於龐雜,因此後續便有選集的出現。胡適的文字有胡適文選的出版,以及李敖所編胡適語粹;殷海光的著作,台大出版中心也推出了殷海光選集上下冊。隨著這次余英時文集的出版,若能有選集出現,也能相當程度提高作者與民眾接觸的機會。

2022/06/08 | 王祖鵬

2022台北國際書展閉幕:6天有25萬「鐵粉」不畏疫情進場,明年波蘭接棒主題館

新任台北書展基金會董事長吳韻儀說,疫情之下的2022台北國際書展,「進場的25萬人次,就是25萬個鐵粉」,期待半年後的2023台北國際書展再次與大家相見。

2022/05/16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烏克蘭出版業登台北國際書展,出版銷售平台Yakaboo:期待與台灣切磋語言保存、文化認同經驗

年約19歲的布恬科對訪台肩負的重大任務感到既緊張又興奮。她受邀在台北國際書展擔任講座與談人,介紹烏克蘭整體現況、書市以及語言、文化與政治的多方交互作用。此外,她將造訪台灣各地重要的歷史和文化地標,包括國家人權博物館,為日後推動雙邊相關領域交流汲取養分。

2022/03/16 | TNL 編輯

英國出版商為省錢委託中國印刷書籍,敏感內容卻遭審查、「台灣人」被改為「東亞人」

兩家英國出版商被指控對書籍進行言詞審查,一本提及台灣的書裡,文內的「台灣人」被改為「東亞人」,還有兩本書針對西藏的內容進行修改,以強調西藏是中國的領土。

2021/08/19 | 李柏鋒

電子書不是紙本書的「數位版」,反而是最有效率的知識變現工具

當一個事件發生,傳統的出版社可能從二月開始觀察熱潮,三月決定出版,到五月整本書製作完成時剛好遇到疫情爆發;為什麼不走另一種流程,在一個月內直接出版切中議題、解決問題的萬字電子書呢?

2021/07/31 | Readmoo閱讀最前線

【專訪】《在所有母親之間》作者艾希莉歐娟:這本小說可說是公正地替女性不想生孩子的想法背書

艾希莉.歐娟(Ashley Audrain)藉小說《在所有母親之間》,顛覆一般對母性的認知,這是另一種可能,卻也是另一種現實。藉此次筆訪,我們將與艾希莉.歐娟談談她的靈感來源、寫作與生活。

2021/07/14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門市關閉銷售額卻逆勢成長,德國出版業如何安然度過疫情寒冬?

儘管德國從去(2020)年3月以來歷經3波疫情,不少書店因為防疫規定被迫關閉,書展和新書發表會也幾乎全都取消,2020年德國出版業的營業額仍達93億歐元(約合新台幣3100億元),較前一年小幅增加0.1%。

2021/05/02 | Readmoo閱讀最前線

「奔走」書市40年:陳隆昊談台灣書市變化、唐山出版的過去與未來

「賺的錢都被倉儲吃光了。倉庫是傳統出版最大的困境。」陳隆昊說,「我後來才明白,倉庫最好要用買的,地點很偏遠也沒關係。像三民書局的倉庫早早就是買的,本來那一帶都是田地,後來蓋了大樓,結果出版沒賺錢,地產倒是賺錢了。」

2021/04/07 | 潘柏翰

「如果圖書只剩下圖利」產學對談:放任折扣戰發展,會對出版業帶來什麼影響?

台大社會系專案助理教授李令儀指出,通路與出版社談折扣時,通常會要求出版社「折讓」——也就是吸收部分的折扣。對出版社造成的影響就包含了出版社自我壓縮利潤、定價與印量也都會連帶受到影響。

2021/02/01 | TNL 編輯

亞洲第一「公共出借權」在台已試辦一年,2月開放出版者登記、5月起發放補償酬金

經教育部統計,試辦2館開放符合登記範圍書目合計約11萬餘種,2020年度累計借閱逾79萬冊次。訂於今年2月1日分階段受理創作者及出版者線上登記,5月陸續發放去年借閱次數的補償酬金。

2021/01/17 | 洪啟軒

2020推薦書單【華文創作篇】:開卷有「疫」,各方好手用文字調出最好的良藥

2020的台灣出版業,作家、編輯、行銷們各自交織出的景色,已將萬言化作千花,各自綻放在山頭,用文字的萬馬奔騰之力,猛烈地迎面而來。「疫」常之年突如而至,作家非但沒有放棄,儘管開卷有「疫」,也用文字努力調出最好的良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