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9/03 |
魯西迪的一生未來應該會拍成傳記電影,而且非常適合拍成驚悚片
《勝利之城》問世以來頗受好評,不少人認為它會是魯西迪又一部傳世之作。很可能是又一部,但應該不會是最後一部。魯西迪受訪時並不避諱自己身心遭到的重創:失去一隻眼睛讓他打字與閱讀(現在得靠iPad)分外辛苦,左手尺神經斷裂還在復原,晚上常會做噩夢,也難逃創傷後壓力症候群(PTSD)。然而在停筆一段時間之後,他已經回到書桌前方。
2023/04/14 |
臨老入書叢:開辦web3出版社追尋自由
假如二百多年前曹雪芹利用區塊鏈出版《紅樓夢》,後世就能基於數學憑證,追蹤文本的真偽。於清代使用區塊鏈固然是穿越劇式狂想,但時至今日已經變成小菜一碟,而我在去年的實驗已經做了一次。除了保持原封不動,NFT書亦可以更新、發展與再創造,區塊鏈的記錄則能幫助溯源,分清原著、作者更新以及他人改編等不同版本。隨著AI生成文本橫行年代的到來,內容的出處和根據將更受關注,幫助版權管理和文本溯源的出版證明將變得前所未有地重要。
2022/11/16 |
《所謂「我不投資」就是all in在法定貨幣》序:完成財務自由的篇章,揭開出版自由的序幕
如果本書有所謂目標讀者的話,大概就是一位年輕人讀者、昔日的我,和所有認為自己從不投資,也不打算投資,堅持「腳踏實地」的人。反而本來就有投資意識的,很可能不會滿足於本書的皮毛,畢竟它既沒教短炒,沒提槓桿,又不主張衍生工具。
TNL+ 2022/08/22 |
美國一場足以影響你日後閱讀的反壟斷訴訟
美國司法部入稟阻止全球最大出版商企鵝蘭登書屋(Penguin Random House)併購西蒙與舒斯特出版社(Simon & Schuster),這宗反壟斷案的結果將可能改寫美國人以至全球讀者將來有什麼書可讀,以及讀誰寫的書。
2022/08/05 |
《台灣文明進程的落實》:數位化溝通模式的異軍突起,使得台灣出版業的根基暴露出弱點
文學實踐與其機制因而有不可忽略的政治影響力。台灣的文明/公民性自有其獨特發展脈絡,本書多位作者無論是否依循轉渡理論,皆致力評析台灣民主之茁壯成長和文學的角色,從各自專研領域探討出版、文學史、社會學、哲學、影評、翻譯、教育等議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