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分心

分心(英文:Distraction)是將人的注意力(注意力/專注力,下同)抽離目標區(desired area),因此阻絕(或是減少)接收目標區資訊的過程。 --來自 維基百科


最新文章

2022/05/03 | 精選書摘

《極度韌性》:如何抗拒想要放棄的衝動?請問問自己這五個直搗核心的問題

請容我再說一遍:如果某項任務、計畫或是目標與各位心中更遠大的夢想不再相符,果斷放棄倒也不是壞事。但如果只是因為缺乏堅定的決心就想要放棄,便得好好審視內心的衝動、好好問問自己上述這五個問題,再來決定是否要放棄。

2022/01/11 | 港台電視31

一心二用:Multi-tasking,科學上可能嗎?

我們的專注力真的很有限,只能以注意力轉換來「同時」處理不同的任務。

2021/12/07 | 創新拿鐵

對抗分心的時間管理心法(上):如果偷懶的事情是「沙子」,而非「石頭」,反而是好事!

人都有懶惰的一面,但懶惰並不全然代表負面。在時間管理上,少即是多,減量經營才能專注重點。真正的生產力意味著減少不必要的安排,善用減法,反而讓我們獲得更多。

2021/09/22 | 精選轉載

【專訪】心理學家謝淑蘭談「多重作業能力」:當網路成為必需品,該一心多用或心無旁鶩?

數位科技如何影響認知功能?長期且大量的多工作業(multitasking)會對注意力產生什麼影響?一心二用真的效率比較高嗎?多重作業能力可以靠後天訓練嗎?心理學家謝淑蘭一一回答了這些問題:

2020/10/30 | 希平方-攻其不背

恍神、放空除了distract,還可以用哪些單字片語來表達?

space out就是分心、恍神跟放空的意思,可以用在受到藥物影響或是想睡覺的恍惚上,但單純恍神或沒有集中注意力也可以用哦。

2020/07/21 | 精選書摘

《不工作》導論:假如我們不為了工作而活,那我們是什麼?

我們文化中的日常生活是由不停拚命活動與分心的強迫衝動所主導。有空閒時間就得塞點什麼事做,什麼事都好。就算是決定停止抽菸或減肥,也會把不做某件事這個目標變成必須完成的事。

2020/06/24 | 精選書摘

《創意提問力》:脫離舒適圈讓你不再專注在做的工作,但這種分心通常是好的

身在不安的地方還有其他比較隱晦、間接的好處。不安會讓你更繃緊神經,通常會讓你處於更用心、注意且更質疑的模式。這種狀態下至少會發生三件好事:你會驚訝,你會分心,而且你可能會手忙腳亂。

2020/04/28 | 精選書摘

《專注力協定》:對付最讓你分心的email訊息怪獸,用這四招駭回去

要屠殺這頭訊息的怪獸需要很多武器,讓我們駭回去這個頑固的分心源,使用這些效果經實驗證實的技巧,我們就能夠駕馭並控制住這些讓我們脫離正軌的誘因。 

2019/12/26 | 精選書摘

《生時間》:分心是「雷射模式」的大敵,一旦發生就難以完成你的「精華」

如果你改變你的優先順序,人們會注意到的。你的行動會向他人表明你覺得什麼重要。當你的朋友、同事、孩子和家人見到你這麼計較時間,他們也會開始質疑自己「永遠開機」的預設值,從「萬丈深淵」抽身。你不只是為你自己和你的「精華」生時間,也是為你身邊的人樹立典範。

2019/11/18 | 精選書摘

《網路讓我們變笨?》:網際網路被設計成「中斷系統」,一種刻意用來分散注意力的機械

瀏覽網路需要格外密集的腦內多工處理。這樣雜耍般的功夫除了讓我們的工作記憶被資訊淹沒外,還會對我們的認知造成科學家所謂的「轉換成本」。

2019/10/30 | 精選書摘

《胡思亂想的爆發力》導言:分心不是半調子!告別專心的迷思

一旦你學會在專心和分心之間來回轉換,你處理壓力和風險的方式和你理解人生的方式,將出現一些深遠的變化。你會發現自我存在著過去自己從不曾知道的驚人部分。

2019/10/26 | 書傳媒

《心理韌性》:用「科技排毒法」和「零科技假期」讓過勞大腦好好放鬆

美國成人約有四成的清醒時間花在數位設備上,但殊不知大腦功能和人際關係會因此受到嚴重影響。以下幾項練習是為了降低人們在數位產品花費的時間,讓你暫時放下發光的螢幕。

2019/10/14 | 鋼鐵 “V” 走闖職場(薇琪徐)

《深度工作力》:被科技綁架的分心時代,六個策略打造高產值的工作型態

我認為,花費在工作與在社群媒體時間,必須取得平衡,和我們要如何改善我們工作的習慣,的確值得我們去深深思考,讓我們既能不被邊緣化,又能產生具深度、高產值、高價值的工作型態。

2019/08/22 | 精選書摘

《渴求的心靈》:模擬瘋狂——我們怎麼會如此容易分心?

不可預測性就在這裡顯現出來,每一次我們無預警地聽到鈴聲、嗶聲或鳴叫聲,大腦就會射出一發多巴胺。就像前面章節所提到,間歇性增強會導致最強烈、黏著性最強的學習。

2019/07/23 | 精選書摘

《極度專注力》:運用「分心矩陣」事先排除可掌控的干擾

雖然我們無法阻止干擾產生,但可以掌控對干擾的反應。對於那些煩人事情,我們無法阻止他搶占注意力空間,最好的因應之道是心中謹記著原始目標,盡快把注意力拉回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