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7/30 | TNL 編輯 美日2+2會談:布林肯與林芳正強調台海和平穩定重要,重申美方反對片面改變現狀 美國國務卿布林肯指出,美中在台灣議題上存在分歧,但「過去40多年裡,我們處理了這些分歧,並以維護和平與穩定、讓台灣人民繁榮發展的方式做到了這一點。」 布林肯 美國 More... 美國國務卿 兩岸關係 台海議題 拜登 習近平 台海和平 分歧 美中台關係 裴洛西 訪台 林芳正 日本 外交 2021/11/19 | 張宇韶 「老朋友」「反對台獨」?解讀拜習會外人難以窺究的弦外之音 習近平一句先聲奪人的老朋友,頓時就把美中之間的實力差距、國對國間的對等關係,如情緒勒索般拉平成攀親帶故的「敘舊」,其次,中國也曉得,只要把調性拉高到最抽象的層面,就容易宣稱雙方已經取得共識並取得「重大外交突破」。 拜習會 老朋友 More... 分歧 共識 拜登 習近平 改變現狀 2020/11/05 | 柳金財 滋長中的「部落主義」,讓台灣內部與兩岸關係的分歧越來越大 當部落效應發生時,你看到對方做什麼都是不對的,也沒法公平的看待一個對方,如果放任「部落化」持續分歧台灣社會,想想一個團結台灣尚不足以應對中國崛起,更遑論是已經分崩離析的台灣呢? 部落效應 部落主義 More... 分歧 兩岸 中華民國 綏靖派 2019/11/06 | 精選轉載 【插畫】不支持我們的人,都是敵人! 有些人總把自己放到唯一正確的位置上,看誰都是敵人,看什麼都不順眼,導致堅持己見,不贊同自己的都是錯的,不和自己站在同一陣線的都是有罪的。 內鬥 進步力量 More... 意識形態 分歧 網內互打 衝突 分化 團結 粉 2018/11/26 | 書生百用 公共討論如何能達成最大共識? 公共討論從來不只是論證,擊倒對方的論證不是唯一的目的與手段。抨擊對方弱軟無力的論點,可以贏取偏好論辯批判者的掌聲,但也會忽略了對方論點背後潛在的深層理由和心理因素,以致雙方更加對立。 公共討論 討論 More... 說服 論證 辯論 陰謀論 逆火效應 公投 理性討論 證據 分歧 共識 2018/11/21 | 書生百用 公共討論如何能達成最大共識? 公共討論從來不只是論證,擊倒對方的論證不是唯一的目的與手段。抨擊對方弱軟無力的論點,可以贏取偏好論辯批判者的掌聲,但也會忽略了對方論點背後潛在的深層理由和心理因素,以致雙方更加對立。 公共討論 討論 More... 說服 論證 辯論 陰謀論 逆火效應 公投 理性討論 證據 分歧 共識 2018/06/12 | 精選轉載 梁天琦︰我們確實有許多事應做而未做 「我無否定香港民主進程節節敗退的殘酷事實,我只是覺得在最壞的時代,人的責任也就更為重要。放眼當下,我們確實有許多事應做而未做。」 梁天琦 民主 More... 政制改革 香港 本土派 抗爭 政治制度 暴動 移民 年輕人 社會運動 分歧 分裂 2018/06/12 | 精選轉載 梁天琦︰我們確實有許多事應做而未做 「我無否定香港民主進程節節敗退的殘酷事實,我只是覺得在最壞的時代,人的責任也就更為重要。放眼當下,我們確實有許多事應做而未做。」 梁天琦 民主 More... 政制改革 香港 本土派 抗爭 政治制度 暴動 移民 年輕人 社會運動 分歧 分裂 2018/02/19 | Kayue 一人一個獨裁按鈕 現實沒有小叮噹,但Facebook提供的封鎖功能,也許就像漫畫中的「獨裁按鈕」一樣。 回音室 迴音室效應 More... 社交媒體 Facebook 封鎖 逆火效應 討論 理性討論 流言 KOL 公共討論 異見 正反意見 多元 器量 分歧 2018/02/17 | Kayue 一人一個獨裁按鈕 現實沒有叮噹,但Facebook提供的封鎖功能,也許就像漫畫中的「獨裁按鈕」一樣。 回音室 迴音室效應 More... 社交媒體 Facebook 封鎖 逆火效應 討論 理性討論 流言 KOL 公共討論 異見 正反意見 多元 器量 分歧 2014/12/01 | TNL 編輯 【影片】伊朗核談再度延期 伊朗:發展核計畫不是為了核子武器,而是用於核能與醫療領域 2015年11月25日,六大國與伊朗的核問題談判持續延期。雖然分歧仍然存在,但伊朗總統魯哈尼表示,雙方立場也逐漸拉近,相信在不久的將來,就能全面達成協議。 中國 伊朗 More... 俄羅斯 六大國 分歧 安理會 常任理事國 德國 核問題 核子武器 核能 核計畫 永久協議 法國 濃縮鈾 立場 經濟制裁 美國 聯合國 臨時協議 英國 醫療 鈾235 魯哈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