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4/10 | 方格子vocus 為何民進黨初選撕裂後能合作,國民黨卻不行?差別在「利益分配」 看了幾天兩人離譜的「撕芯裂費」互鬥的新聞之後,讓人不禁搖頭,這初選結束之後,真的可能握手言和嗎?筆者一個朋友,就問了筆者一個可能很多人都有的疑問:為何同樣是內鬥,國民黨最後往往是分裂,但民進黨卻不會? 國民黨 民進黨 More... 內鬥 團結 分裂 徐巧芯 費鴻泰 利益分配 2022/10/03 | 精選書摘 《情緒超載》:當你採取兩極化態度,就是分裂和洪水佔了上風 分裂不僅妨礙我們的判斷,也會提高經驗的強度。更糟的是,分裂結合否認後,常會讓人想起其他帶來極端經驗的情境。碰到這種情況,舊時的回憶跟過去經驗到的所有感覺如「洪水」(flooding)般淹沒了我們。 情緒超載 Judith Siegel More... 心理防衛 昇華作用 分裂 否認 洪水 記憶 反應過度 家庭 2022/06/17 | 精選書摘 周慕姿《羞辱創傷》:「情緒隔絕」那些難忍時刻——你想要《命運好好玩》的神奇遙控器嗎? 受到羞辱創傷的孩子最常見的,除了否認這件事情曾經發生,也試圖告訴其他人:「其實對方也有難處」、「我沒有你想像中的難受」等,試圖淡化並忽略自己的情緒感受之外,還有以幾種常見的形式出現:「說教」、「笑」與「打岔」、投射與分裂。 周慕姿 羞辱創傷 More... 防衛機轉 情緒隔絕 否認 說教 笑 打岔 投射 分裂 理想化 貶抑 教養文化 2021/09/24 | 讀者投書 候選人已殺紅眼,這場黨主席選舉正為國民黨帶來分裂危機 這次國民黨主席選舉選到現在這個地步,已經不是「路線」或「理念」之爭,而是在「包容壯大」與「互鬥分裂」的結果之間做出選擇,當朱立倫與張亞中互相殺紅了眼,兩人當選後都只會增加國民黨的分裂危機。 國民黨 主席 More... 選舉 張亞中 朱立倫 分裂 團結 2021/02/15 | 多維TW 差點變成「川普黨」,持續分裂與迷失的共和黨,誰來掌舵? 在馬侃離世後,共和黨完全被川普綁架,建制派敢怒不敢言,從初選期間短暫陣痛式的抵抗、推進保守議程時謙卑無能的順從、面對調查與彈劾時激化黨爭的共謀,到最後民主大廈遭受襲擊後的懊惱,是和以往共和黨所面對過完全不同的挑戰。 川普 共和黨 More... 茶黨 保守勢力 民粹 分裂 極端右翼 2020/05/28 | TNL 編輯 中國兩會閉幕:李克強重申「反對台獨」外,怎麼回應香港國安法和中美關係? 李克強表示,臺灣是中國的內政,從來都是反對外來干涉。中華民族有智慧、有能力解決好屬於自己的問題。 李克強 反對台獨 More... 對台政策 中國 兩岸關係 中國人大 和平統一 九二共識 一中原則 分裂 政府工作報告 兩會 人大 香港國安法 中美關係 美國 香港 2019/10/31 | 李碼齊 花蓮出現一份「詭異」的立委民調,傅崐萁背後有什麼盤算? 突然出現這份民調,加上之前有媒體報導傅崐萁想爭取列國民黨不分區,背後其實頗有「軍力展示」的叫陣意圖:在花蓮要贏必須靠傅崐萁,而且就算沒有安排不分區,傅崐萁也有本事自己殺回立法院。 花蓮 立委 More... 傅崐萁 黃啟嘉 不分區 國民黨 分裂 民調 2019/09/13 | 讀者投書 人人都想加入「討厭民進黨」的「新」黨外時期 「新」、「舊」黨外時期都有個相同邏輯,但本質上卻全然不一樣——以前是以終結極權、追求民主的「理念」為號召,但今天的「黨外」團結力量只是因為「利益」而讓各路人士結合,這終將導致分裂。 黨外 討厭民進黨 More... 分裂 國民黨 民眾黨 喜樂島 團結 柯文哲 監督 時代力量 2019/07/31 | 《思想坦克》 用數字解讀「國民黨初選」教我們的事 就算只是個無名氏,只要加入「韓粉」這個大家庭,照著非韓不投的指示做,這一輩子最紅的十五分鐘就可能降臨到你身上,這使得這些支持者不會那麼快消散,因為他們並不是單打獨鬥,而是能每天不斷從團體中獲得新的朝拜的能量。 國民黨 初選 More... 總統 2020總統大選 韓國瑜 分裂 全民調 電話民調 2019/07/23 | 讀者投書 政黨叫選民「團結」好像理所當然,但你想過為什麼嗎? 選舉過程熱熱鬧鬧,看似政黨謙卑的跪求選民投下「神聖的一票」,實際上多是政黨和政治人物為了顧飯碗的博弈,而他們口中的「團結」,最後的得利者多也不是搖旗吶喊的支持者。 團結 初選 More... 大選 2020總統 分裂 民進黨 國民黨 候選人 2019/07/19 | 《思想坦克》 辣台派 vs. 韓流,兩黨初選到2020的五大觀察點 韓國瑜於國民黨初選勝出後,除了觀察郭台銘和柯文哲的動向外,初選制度的檢討、民進黨後續如何因應、資訊戰對台灣的後續影響也都是觀察重點,最重要的是,這會不會是國民黨裂解的開始? 韓國瑜 初選 More... 大選 2020總統大選 蔡英文 郭台銘 資訊戰 分裂 柯文哲 2019/07/17 | 李秉芳 要少數族裔女議員「滾回她們的國家」,川普民調竟不減反增 川普日前推特文章惹火民主黨議員,眾議院16日晚間投票通過動議遣責川普,決議案的正式名稱就叫做《譴責川普總統針對眾議院議員的種族歧視評論》。 川普 種族問題 More... 移民 美國 少數族裔 民主黨 共和黨 種族歧視 眾議院 難民 議員 仇外心理 民族主義 白人 分裂 美國國會 裴洛西 種族議題 2019/05/03 | 壁虎先生 【舊片重溫】《異裂》結尾的訊息:我們必須重新政治化我們的症狀(上) 任何的暴力都是一個象徵困局的「行動化」(acting out),而終於將三個角色集合在一起的《異裂》被獻給玻璃先生,正預示一個革命,那個邪軍在電影片頭耳語著終究不會降臨的革命。 異裂 Mr. Glass More... M. Night Shyamalan 分裂 雙峰:回歸 超人 人類之子 精神官能症 2019/04/26 | 圖發事件 【圖表】1996年以來的六次總統大選,藍綠兩黨候選人各是怎麼決定的? 看台灣總統直選後的初選史,好像在看近代的政治史,不論民調方式的改變,或投票單上名字的更迭,都能看到台灣民主一路走來的演變,而今年藍綠兩黨撲朔迷離的黨內初選歷程,又會將台灣帶向何方呢? 初選 國民黨 More... 民進黨 全民調 分裂 黨員投票 協調 徵召 換柱 整合 棄保 韓國瑜 蔡英文 賴清德 郭台銘 朱立倫 2019/01/30 | 傅紀鋼 奈沙馬蘭《異裂》:早在籌拍《驚心動魄》續集時,《異裂》的結局早就想好了 《驚心動魄》三部曲的核心就是「人類不希望超自然力量來干擾現實世界的運行。」因此三部曲中所有的懸疑性,都在以世俗的立場去挑戰英雄的存在。而在《異裂》裡,超自然力量(如「英雄」)卻成為必定的存在。 異裂 驚心動魄 More... 超級英雄電影 分裂 英雄 漫畫 奈沙馬蘭 神話 反派 2019/01/19 | TIME 年度關鍵字:在分裂的時代,「傾聽」特別需要勇氣 神學家萊因霍爾德.尼布爾曾說,「在對手的錯誤中找到真相,以及在自己的真相中找到錯誤,才是明智之舉。」真心勇敢地傾聽反對意見可以加深自己的洞察力,磨礪自己的觀點。 傾聽 溝通 More... 煤氣燈操縱 年度單字 分裂 2018/08/05 | 周雪君 特朗普侮辱勒邦占士,梅拉尼婭唱反調讚揚 梅拉尼婭不只一次跟丈夫特朗普唱反調。這次在特朗普出帖侮辱勒邦占士隨後一日,發表讚揚勒邦占士的言論。 梅拉尼婭 LeBron James More... 勒邦占士 分裂 2018/06/12 | 精選轉載 梁天琦︰我們確實有許多事應做而未做 「我無否定香港民主進程節節敗退的殘酷事實,我只是覺得在最壞的時代,人的責任也就更為重要。放眼當下,我們確實有許多事應做而未做。」 梁天琦 民主 More... 政制改革 香港 本土派 抗爭 政治制度 暴動 移民 年輕人 社會運動 分歧 分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