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制裁

制裁可能指:

刑罰,即法律上的制裁。 --來自 維基百科


最新文章

2023/08/24 | 德國之聲

疑強迫同化百萬藏族兒童,美國對有關中國官員停發簽證制裁

美國國務院宣佈對涉及西藏同化政策的中國官員開鍘,將停止發放他們的簽證。於此同時,中國學者在上週呼籲,應該更改西藏的英文譯名,從英文慣用的Tibet,改為漢語拼音的Xizang。

2023/08/07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中國打壓失利,立陶宛議員:台灣是最後的贏家,北京苦思如何讓其大使返回維爾紐斯

馬爾德基斯認為,從某種意義上說,立陶宛是一個榜樣,對其他國家,特別是歐洲國家,帶來了不同的作用力,3年前中國一直只被視為一個市場,一個可以出售產品的市場,而不是一個政治話題。但現在,歐洲人在提到中國時,關注的不再只是它的市場,還會考慮到安全威脅和人權等其他問題。

2023/07/29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傳白宮禁李家超出席APEC,分析:涉及美中角力

香港中文大學亞太工商研究所名譽教研學人李兆波表示,美國是否邀請李家超出席APEC也是中美之間的政治角力,香港並非一個國家,當年能成為APEC會員,是因為國際社會認為香港有其獨特性及一國兩制的優勢。李兆波表示,香港必須在美中角力中準確拿捏自己的定位,「我不相信香港事事都是中央有指令,應該有空間香港可以自己做決定,如中國大陸動態清零,都沒有指示香港要跟著做。」

2023/07/07 | Swissinfo瑞士資訊中文

【專訪】RUSI國防智庫學者:在對俄制裁上,瑞士必須付諸更多努力,否則將會背負罪責

針對瑞士是否在盡其所能地實施對俄制裁,基廷格表示:「我希望如此。但很顯然,主要盟友們並不這麼看。瑞士應該認真對待七國集團等盟友提出的質疑和擔憂,並提起重視。在許多觀察人士看來,在瑞士明確證明自己的清白無辜之前,依然是負有罪責的。」

2023/06/20 | Swissinfo瑞士資訊中文

這些「突然出現」在瑞士的貿易商如何鑽法律漏洞,採購俄羅斯石油?

在當前制度設計下,俄羅斯石油仍在全球市場中流通。由於西方制裁體系的一處漏洞,原油可以經過提煉加工後被運往世界任何角落,甚至經過提煉後還能重新流入歐洲且不招致任何懲罰。對於那些並未簽署制裁協議的國家的煉油廠而言,這意味著巨大的商機。

TNL+ 2023/05/25 | TNL國際編譯

加大柏克萊分校爆收取中資2.4億美元未依法申報,美憂高科技軍備技術流入中國

加大柏克萊分校接受中國官方捐助的資金具高度敏感性,校方也有刻意隱瞞之嫌。該資金主要用於該校與中方共同簽訂的研究計畫,雙邊期望在此計畫架構下於中國深圳市建立聯合研究機構「清華-柏克萊深圳學院」(TBSI)。自TBSI成立初期,中國政府在TBSI的理事會11個席位中就佔有3席,當中更設立中共黨委職務。

2023/05/13 | 《思想坦克》

俄烏戰爭一年後,國際對於支持台灣、制裁中俄的民意有怎樣的變化?

在烏俄戰爭一年之後,原本支持強力制裁中國的歐洲國家變得比較緩和了,但在同時原本強力反對制裁中國的中東國家也變得比較緩和了。雖然整體上來說還是呈現著民主國家與非民主國家之間的差異,但是差異程度變小了。

2023/05/09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歐盟擬對俄羅斯祭出第11輪制裁防堵規避行為,中國企業首次入列

歐盟執委員會發言人馬莫爾(Eric Mamer)表示:「本輪計畫將側重在制裁的實施與有效性,以及如何防堵規避行為。」根據《法新社》所見的文件,作為制裁計畫的一部分,歐盟建議停止向7間中國公司出口敏感技術,因為他們懷疑這些公司將相關技術轉交給俄羅斯。這將是歐盟首次因北京在烏克蘭戰爭中的角色而懲罰中國。

2023/04/21 | 台灣東協研究中心

緬甸政變兩週年之國內外政經情勢分析(三):歐美祭出多項制裁,官⺠脫鉤是中緬關係⼀⼤變因

2021年緬甸軍事政變後,⻄⽅國家大多予以譴責甚或祭出制裁,惟中國與俄羅斯則默許甚或支持緬甸軍政府,因而削弱國際制裁的成效。東協雖試圖調解緬甸情勢,惟東協各國對緬立場依舊分歧。整體上,當前國際社會對緬甸情勢未有⼀致之立場,因⽽限制對緬甸軍政府制裁之成效。

2023/04/20 | 台灣東協研究中心

緬甸政變兩週年之國內外政經情勢分析(二):政變與疫情雙重打擊,讓緬甸跌落至貧窮邊緣

緬甸總體經濟因2021年軍事政變大受打擊,根據世界銀行最新統計,2021年緬甸國內GDP約650.9億美元,較2020年(政變前)789.3億美元萎縮17.5%。人均GDP也從2020年1477.5美元下降至2021年1209.9美元,在東南亞敬陪末座,低於東帝汶2741.4美元。

2023/04/15 | 德國之聲

在俄羅斯銷量領軍,中國手機龍頭小米被烏克蘭列為「戰爭資助者」

被烏克蘭列為戰爭資助者,小米集團14日發表聲明,稱「我們希望世界和平,從不支持戰爭。我們的使命是堅持做感動人心、價格厚道的好產品。」

2023/04/07 | Abby Huang

「蔡麥會」後,中國宣布制裁台灣駐美代表蕭美琴、美國雷根圖書館與哈德遜研究所

不只是蕭美琴「第二次」被中國制裁,中國外交部更指出,美國哈德遜研究所、雷根根圖書館為蔡英文在美從事台獨分裂活動提供平台和便利,嚴重損害中方主權和領土完整,決定對這兩機構和人員實施制裁。

2023/01/17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普亭、俄國富豪與中國企業家,世界經濟論壇的常客為何消失了?

過去政商界領袖想方設法才能拿到論壇邀請函,今年七大工業國元首則只有德國總理蕭茲出席。美國前總統川普任內曾率大陣仗官員出席,今年美國重要官員只有貿易代表戴琪參與,財政部長葉倫本週雖出訪瑞士卻對該論壇「過門不入」。

2022/12/21 | Abby Huang

歐洲議會國貿委員會副主席:中國與歐盟談判凍結,台歐洽談投資協定「接近最好時機」

中國因為制裁歐洲議會成員,和歐盟談了7年的投資協定目前停滯中,目前人在台灣訪問的歐洲議會副主席阿西馬柯波蘿表示,與台灣洽簽「台歐雙邊投資協定」的時機比以往更好,她笑說「有趣的是,有些事情要惡化才能讓這個時機點變得更好。」

2022/12/20 | 國際大風吹

【國際大風吹】美國與歐盟不斷祭出制裁,為何俄羅斯還是有錢繼續打仗?

歐盟制裁俄油的禁令並沒有造成實質影響,俄國政府短期內恐怕不會因為財政考量而改變目前的侵略行為。反過來說,烏克蘭這邊則是極度仰賴歐美各國的財政援助。學者估計大概需要500億美元的外部援助,才能撐過2023年。

2022/12/17 | TNL 編輯

俄羅斯16日對烏克蘭發射逾70枚飛彈,歐盟同意第9輪制裁俄,莫迪再度喊話普亭以外交手段解決衝突

烏克蘭武裝部隊總司令扎盧茲尼(Valeriy Zaluzhny)接受英國《經濟學人》(The Economist)週刊專訪時說,一項「非常重要的戰略任務是建立軍備,為可能於2月發生的戰爭作準備,最有可能是在3月,最壞狀況是在1月底……俄羅斯正準備將約20萬名新兵投入戰場。我毫不懷疑他們將再度向基輔發動攻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