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劉曉波

劉曉波(1955年12月28日-2017年7月13日),吉林省長春人,2010年諾貝爾和平獎得主,中國作家、社會活動家、文學評論家、人權活動家,《民主中國》網刊主編、《零八憲章》主要起草人之一。 --來自 維基百科


最新文章

TNL+ 2022/12/01 | 余杰

白紙不是起義,也不是革命——從今天起,不再為公權力口交

正如最先帶頭舉起白紙抗議的清華大學女學生所說:「如果我們因為害怕被捕,所以就不敢發聲,我覺得我們的人民會對我們失望,我作為清華的學生,我會後悔一輩子!」所以,必須堅持「從今天起,不再為公權力口交。」

2022/10/13 | 香港文學生活館

《方圓》「敵/Anti」對談四:敵我理論與實踐之間的裂縫

俄烏戰爭中,當有侵略者打到來,當我還在「手軟」的時候,那個士兵已經將我們全部打死。那當下,如果你手上有一把刀,你要不要捅向眼前的那個士兵呢?劉曉波說的「我沒有敵人」,但別人卻把他視為敵人。他即使好像聖人一樣,卻逃不出這種敵我關係和悲慘的下場。我們應怎理解敵我關係?

2022/04/17 | 精選書摘

《斯德哥爾摩裸奔記》:這群人在諾貝爾頒獎典禮場外裸奔,並高喊:「劉曉波!劉霞!中國!自由!」

最具歷史意義的進展是,由於裸奔者之一的貝嶺時任獨立中文筆會會長,而劉曉波是獨立中文筆會前會長,影響力強大的瑞典筆會促使瑞典文學院作出了其歷史上首次,也是唯一一次的重大政治表態。

2021/11/17 | 余杰

受困「圓圈遊戲」的李澤厚(上):否定「天賦人權」與民主,跟習近平有異曲同工之妙

李澤厚談及自己與中國知識界的兩大陣營「自由主義」與「新左派」之異同,彷彿他是高居兩個陣營之上的裁判,對雙方各打五十大板,但他對「自由主義」的批評似乎更多。

2021/10/06 | 余杰

對六四最好的紀念不是「封神榜」,而是老老實實地寫出各自的「懺悔錄」

在所有的「六四」學運領袖中,可能只有劉曉波寫下了這樣的懺悔。然而,很多六四參與者撰文對劉曉波發起惡毒的攻擊:他們認為,這不過是劉曉波又一次地自我形象塑造,並且是在幫助官方「抹黑」學運領袖和知識精英。

2019/05/28 | 余杰

劉曉波最不希望離世後,劉霞被世人當作「劉曉波的遺孀」來讚美

劉霞離開中國獲得自由之後,沒有任何人有資格要求她作為「劉曉波的遺孀」繼續充當「人權鬥士」的角色。

2019/05/28 | 余杰

劉曉波最不希望他離開之後,劉霞被世人當作「劉曉波的遺孀」來讚美

當劉霞離開中國獲得自由之後,沒有任何人有資格要求她作為「劉曉波的遺孀」繼續充當「人權鬥士」的角色。劉霞自由自在地從事自己的藝術創作——寫詩、攝影和畫畫,這才是讓在彼岸的劉曉波最感欣慰的事情。

2018/09/28 | 余杰

中國「全面依法治國」,就是「被失蹤」和「被死亡」成為常態

成立「中央全面依法治國委員會」的三大意義或原因,振振有詞,天花亂墜,剝去其官話套話的包裝,歸根到底其實只有一點,那就是「集權」,集權於習近平一人。

2018/07/17 | 精選轉載

從釋放劉霞到開放外資,「中國或成最大贏家」?

中國與歐洲在工業生產的競爭,就像是考第二名同學跟考100分的第一名說,我們的差距只有小小10分,第一名的同學冷冷的回說:「我只能考100分,因為考卷的題目只有這麼多,完全考不出我的程度」。

2018/07/11 | Abby Huang

中國用「人權」賣世界一個「人情」?被軟禁近8年的劉霞抵達柏林

劉霞獲准出國的時機,正逢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拜訪德國,「李克強彷彿把劉霞作為一件『禮物』送給德國」,「劉霞就是中國政府手中的一枚棋子,這時候把她拋出來,就是向德國、歐洲示好,希望能聯手對抗特朗普」。

2018/07/11 | Abby Huang

中國為何用「人權」賣世界一個「人情」?被軟禁近8年的劉霞安抵柏林

劉霞獲准出國的時機,正逢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拜訪德國,「李克強彷彿把劉霞作為一件『禮物』送給德國」,「劉霞就是中國政府手中的一枚棋子,這時候把她拋出來,就是向德國、歐洲示好,希望能聯手對抗川普」。

2018/07/10 | Alvin

劉曉波逝世一周年前夕 劉霞離開北京前往柏林

BBC引述消息人士報導,諾貝爾和平獎得主劉曉波的遺孀劉霞,剛剛乘坐芬蘭航空班機離京前往柏林。

2018/05/03 | 李秉芳

遭軟禁七年劉霞崩潰哭喊:以死抗爭對我來說最簡單

劉曉波的遺孀劉霞遭到軟禁已八年,流亡作家廖亦武公布一段電話錄音,劉霞在電話中哭喊表示「以死抗爭最簡單不過」

2018/05/03 | 李秉芳

遭軟禁七年劉霞崩潰哭喊:以死抗爭對我來說最簡單

劉曉波的遺孀劉霞遭到軟禁已八年,流亡作家廖亦武公布一段電話錄音,劉霞在電話中哭喊表示「以死抗爭最簡單不過」

2018/03/29 | 讀者投書

【時評劇】假如毛澤東遇到習近平,他會說什麼?

Parody是一種針對時事的諷刺文體,常以尖酸的情境展示現實的荒謬,想像一個沒有言論審查的春晚,舞台上站著毛澤東、習近平和中國領導集團的「諸公」們,他們會併出什麼火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