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

加拿大(英語、法語:Canada,IPA讀音:/ˈkænədə/(英)/kanada/(法))是一個位於北美洲最北部的國家,屬於西半球及北半球,其領土西臨太平洋,東瀕大西洋,北接北冰洋,有部分領土位於北極圈內。 --來自 維基百科


最新文章

2022/12/26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加拿大報告:氣候變遷衝擊,西哈德遜灣北極熊數量5年減少逾1/4

全球有19個北極熊棲地,遍布於俄羅斯、美國阿拉斯加州、挪威、格陵蘭與加拿大,但西哈德遜灣是當中位置最南的地點,科學家預測當地的北極熊可能會最快消失。

2022/12/20 | Abby Huang

外交部證實將於加拿大蒙特婁成立台北經濟辦事處,加強電動車、人工智慧領域交流

蒙特婁市是加拿大第二大城,是北美法語重鎮,也是加拿大著名的科技產業聚落,在電動車、人工智慧等領域都有很大的合作空間;蒙特婁市同時也是也是國際民航組織(ICAO)總部的所在地,美國、日本、英國、法國等國都在蒙特婁設有據點。

2022/12/19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2026美墨加世界盃】美國破除「關起門自己玩」笑柄,「冰球王國」加拿大提早瘋足球

如果每組有4隊,將有104場比賽,賽期至少得延長一週。比賽愈多,意味著電視轉播權利金也更豐厚,由於世足賽替國際足總帶來約90%收入,這對總會高層是很大的誘惑。國際足總也考慮在2026年世足小組賽平手比賽引進PK大戰決定勝負。

2022/12/19 | Readmoo閱讀最前線

《尋找母樹:樹聯網的祕密》:樹木間會互相傳遞訊息,就像《阿凡達》裡的「靈魂之樹」

森林不是孤立的生物體的集合,而是不斷發展的關係網。樹木通過複雜的真菌網絡進行地下交流,健康的森林以母樹為中心,母樹作為養分分配的紐帶,協調一個強大的網絡,治愈、餵養和維持森林的其他成員,在其他相同或不同樹齡和物種的樹木之間分享養分,這些樹木通過廣泛的菌根網路在化學上和物理上聯繫在了一起。

2022/12/07 | BBC News 中文

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大會(COP15)和剛結束的COP27有何區別?為什麼在加拿大舉行,主席國卻是中國?

這將是中國首次主導有關環境的聯合國重大政府間談判,中國政府是否能夠以主席國的地位創造性地將其他國家團結在一起,共同達成一項野心勃勃的協議,值得關注。

TNL+ 2022/12/02 | 湯名暉

習近平的出關外交:「避實擊虛」施壓美國盟邦,嘗試由體系內部瓦解美國主導的國際秩序

習近平於中共二十大三連任之後的出關之旅備受關注,面對西方國家對中國日趨嚴峻的質疑,習近平的出關外交在表面的和緩之下仍有圖謀,以發展利誘西方國家,但同時施壓美國盟邦。但是在烏俄戰爭、氣候議題、領海問題和美中貿易卻表現出與西方顯著的差距,中國與西方的對話仍有深層的人文與意識理解尚需努力。

2022/11/30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加拿大中國留學生聲援「白紙運動」,學者憂新疆化管控套用全國,習近平面臨堅持清零或放鬆兩難困境

多數學者對「白紙運動」的可持續性看法保守。中國政治學者陳道銀認為,「白紙運動」大多數人只針對防疫封控政策,要求自由民主和改革的比重不高。只要官方放鬆管控,參與抗爭的人數會大幅減少。陳道銀說,以河南富士康事件為例,雖然鬧得挺凶,但當宣布賠償人民幣1萬元給離職者後,抗爭馬上煙消雲散。

2022/11/29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加拿大公布印太戰略5年投入530億,外長趙美蘭:在中國做生意存在地緣政治風險

加拿大外交部長趙美蘭發表聲明介紹這份政策文件時表示:「印太的未來就是我們的未來;我們要扮演形塑的角色,要這麼做,我們就得成為真正、可靠的夥伴。」趙美蘭宣布新政策時,接受法語日報《新聞報》(La Presse)訪問時表示,這項訊息特別針對與渥太華關係緊張的北京。

TNL+ 2022/11/24 | 殷琦

談康樂治療(上):康樂治療是什麼?我們的社會需要它嗎?

在港澳台,相信都沒有人認真地考究過何謂「康樂治療」,更別說是有相關的大學/學院訓練。但在歐美地區,康樂治療可以是一文憑課程(通常是兩年制)、學士課程、一年制後學士證書課程或碩士課程(當然相信會有博士、但一般人不會突然去讀博士就是了⋯⋯)。

2022/11/22 | BBC News 中文

習近平G20「報復性會面」會見11國領袖,中國能否擺脫國際孤立感?

去(2021)年以來,各國放開防疫限制的步伐不同,但都陸續走出「冷和平」,參加到「外交派對」裡來,而還在孜孜不倦堅持「清零」的中國,成了最晚抵達派對的客人。再加上中國與西方關係緊張,俄烏戰爭又進一步考驗中國的外交站位,專家形容為「國際孤立感」。而這正是此次「外交派對」上想要擺脫的,因此找了最多人敘舊。

2022/11/18 | BBC News 中文

杜魯道被習近平公開「教訓」:G20印尼峰會罕見影片反映的中加關係

德拉科特還指出,從片段可見,當杜魯道從翻譯得知習近平其實在教訓他之後,「總理馬上直接盯著習近平,並走近了他——杜魯道每逢遭遇挑戰時都這樣做」。「加拿大人普遍喜歡看到他們的總理緊張應對充滿爭議的世界領袖。」

2022/11/17 | Abby Huang

習近平G20場邊指責杜魯道,學者分析:拿加拿大開刀「後果小」,做給其他國家領袖看

習近平與加拿大總理杜魯道的對談內容被洩漏給媒體,習近平罕見公開展現憤怒。渥太華卡爾頓大學國際關係教授卡文表示,習近平大概不滿他和杜魯道會談的新聞洩露給媒體,於是採取了衝突的方式以「挽救顏面」,「加拿大不是歐洲或美國,習近平知道他可以公開採取更激進的立場。」

2022/11/03 | Abby Huang

「空轉」2年拿不到工作簽證,加拿大廣播公司新聞網宣布關閉北京分社、派駐記者來台

「加拿大廣播公司新聞網」2日宣布,決定關閉北京分社,轉而派駐亞洲特派員在台灣2年。CBC總編輯強調,「好的新聞來自現場」,「當我們可以輕鬆的在另一個歡迎記者、並尊重新聞審查的國家設點時,(在北京)保留一個空的辦公室是沒有意義的」。 

2022/10/24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海地幫派與霍亂威脅與日俱增,美加增援裝甲車助維安、日本暫時關閉大使館

海地政府9月11日宣布燃料漲價後,這個本來就不穩定的國家頻傳抗議和搶劫。海地最大燃料進口港站維勒克斯(Varreux)從9月中起,就被強大的武裝幫派控制。海地本已深陷政經危機多年,前總統摩依士去年遇刺身亡,又使局勢更加不穩定,幫派勢力愈來愈大。

2022/10/17 | 讀者投書

加拿大印太戰略難產下的對台政策:渥太華的新印太戰略,並不必然代表將大力轉向亞洲

加拿大在印太戰略中,一直都被盟友視為處在邊緣的位置,從孟晚舟事件到組成充滿親中人士的「印太政策諮詢委員會」,加拿大與中國的關係持續藕斷絲連、曖昧不清。然而,自從烏俄戰爭與近期的台海緊張局勢,讓加拿大決定重新審視加、中關係。

2022/10/15 | 黃皓筠

【圖輯】氣候變遷下的因紐特人:失去海冰不只是食衣住行的劇變,更是一種文化的喪失

受氣候變遷影響,世界各地熱浪、洪水等災害不斷,因紐特人則是一如既往地適應著一切。然而,環境的影響不只涉及因紐特人的食衣住行,更是一種文化喪失。長輩憂心,即便子孫們將自己定義為因紐特人,他們卻再也不會有同樣的經歷。

2022/10/07 | Abby Huang

「越怕霸凌者,他就越霸凌你」:印度國會議員呼籲加深台印合作,對惡霸中國「說不」

印度國會上議院議員員蘇吉庫瑪(Sujeet Kumar)指出,印度和台灣都是中國霸凌行為的接受者,應該互相合作,應派更多的訪團訪問台灣,「你越怕霸凌者,他就越霸凌你;如果要制止一個惡霸,必須對他說『夠了』」。

2022/10/07 | BBC News 中文

英王查爾斯三世即位後,能否幫助推進加拿大與原住民和解?

曼尼托巴大學的原住民研究教授尼甘・辛克萊爾說,「所有跡象都顯示國王在原住民問題上參與度更高」,也比伊麗莎白女王「更勝任」處理這一事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