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

加拿大(英語、法語:Canada,IPA讀音:/ˈkænədə/(英)/kanada/(法))是一個位於北美洲最北部的國家,屬於西半球及北半球,其領土西臨太平洋,東瀕大西洋,北接北冰洋,有部分領土位於北極圈內。 --來自 維基百科


最新文章

2022/03/08 | 港台電視31

印第安人的烙印

加拿大政府以往從未就這段黑歷史向原住民道歉,直至2015年現任總理杜魯多上任才有轉變。

2022/02/24 | TNL 編輯

美卡車司機車隊前進華府「堵」拜登國情咨文演講,五角大廈部署數百國民兵維持首都交通

一些卡車司機團體將在3月1日準時抵達美國國會周圍,在拜登發表國情咨文演講時抗議,其他團體則預期會稍晚抵達。國防部22日時表示,其中400名國民兵來自華盛頓特區,將不會攜帶武器在身上,從本週六(2/26)開始將會部署在首都各交通要點,直到3月7日。

2022/02/23 | TNL 編輯

認定入侵烏克蘭,歐美對俄羅斯祭出暫停北溪二號管、封鎖金融機構等經濟制裁

俄羅斯派兵前往烏克蘭東部,對此,拜登於白宮召開記者會時直言:「這是俄羅斯入侵烏克蘭的開始。」面對俄羅斯的行動,將以制裁手段做出回應。除此之外,西方國家乃至亞洲的日本,也紛紛表示將經濟制裁俄羅斯。

2022/02/18 | TNL 編輯

特斯拉執行長馬斯克惹爭議:將加拿大總理杜魯道比為希特勒、指證管會發起毫無根據的調查

反誹謗聯盟(Anti-Defamation League)執行長葛林布拉特(Jonathan Greenblatt)怒批馬斯克拿希特勒來打比方,「並不恰當且冒犯他人」。美國猶太委員會(American Jewish Committee)也表示,馬斯克「須立即道歉」,把杜魯道比為「謀殺數百萬人、實施種族滅絕的獨裁者,並非批評政策的適當之舉」。

2022/02/15 | 曾凡芸

卡車司機反疫苗強制令抗爭:加拿大總理首度動用《緊急狀態法》,必要時可直接凍結示威者銀行帳戶

杜魯道援引的《緊急狀態法》中,聯邦政府可以禁止人民在特定地點集會,同時更允許官員徵用私人拖吊車。加拿大副總理方慧蘭(Chrystia Freeland)指出,《緊急狀態法》將禁止民眾使用群眾募資網站,來進行非法活動。另外銀行也可以在沒有法院命令的情況下,凍結抗爭者的個人戶頭。

2022/02/14 | TNL 編輯

加拿大警方清場,美加邊境大橋恢復通行、法國警方逮捕近百人遏止癱瘓首都抗爭

加拿大警方首先於13日一早清場,許多參與行動的車輛一開始在警方的命令下,和平地離開現場。但隨著警方行動的消息傳開,許多活動參與者來到現場,使得群眾的勢力一度增長。

2022/02/11 | TNL 編輯

加拿大卡車堵住邊境大橋兩國政府憂心衝擊經濟,美、法出現示威者「有樣學樣」

在加拿大發起的這場示威活動,到目前為止對美國汽車製造業工人的影響很小,然而美國汽車製造業者仍憂心大使大橋堵住的情形若是持續,將會對原先脆弱的供應鏈而言,更難從COVID-19疫情的泥淖脫身。

2022/02/07 | TNL 編輯

加拿大數百名卡車司機堵路抗議疫苗強制令,渥太華市長宣布緊急狀態

渥太華市警察局長史洛利5日時以「圍城」形容該市目前經歷的一切,並表示「這是我生活這麼久以來第一次感受到,不同於過去在民主體制裡的經驗」。史洛利表示,警方沒有足夠的資源能夠一邊維持日常的業務,一邊充分且有效地處理眼前的情形。

2022/02/03 | 讀者投書

歐美公衛統計顯示:追加劑能有效降低Omicron重症死亡率,且長者比年輕人更需要

從歐美的數據可看出,在當今Omicron疫情中,未接種者的相關風險仍遠高於接種者。從去年11月初到今年1月初的感染、住院與死亡率仍然是未接種者高於接種者;越來越多統計與研究也陸續證實接種追加劑更能降低相關風險。

2022/01/18 | TNL 編輯

英國提供飛彈、加拿大疑派特種部隊、德國外長出訪基輔,北約國家大動作挺烏克蘭

烏克蘭駐英國大使向《BBC》表示,他們非常歡迎英國送來武器和額外部隊,但最大的問題並不是這個,而是烏克蘭不是北約成員國。

2022/01/16 | TNL 編輯

外交途徑已走入「死胡同」,加拿大外長將出訪烏克蘭嚇阻俄羅斯侵略

華府智庫「大西洋理事會」(Atlantic Council)歐亞中心副主任哈靈(Melinda Haring)說,「令人遺憾的是,戰爭發生的可能性變高,我們已經陷入真正的僵局。就目前情況看來,俄羅斯和美國的立場是水火不容、無法協調的。」

2022/01/12 | 曾凡芸

累積死亡超過1萬2千人,加拿大魁北克祭出未接種疫苗者需繳納「健康稅」

魁北克約有12.8%的人沒有接種疫苗,卻占了住院病例數的一半。魁北克省長盧戈表示,沒有施打疫苗的人,會為其他魁北克人以及醫護人員帶來更沉重的經濟負擔。他也說,健康稅是一個「公平性的問題」,因為已經有90%的人為了疫情做出犧牲,前去施打疫苗。

2022/01/06 | TNL國際編譯

加拿大政府宣布8852億天價和解協議,賠償在寄宿學校遭迫害的第一民族原住民家庭

在寄宿學校系統存在的一百多年來,有數千位原住民學生在被迫入學後再也沒有返鄉,根據加拿大真相與和解委員會保守估計,寄宿學校系統存在的期間,至少有4000至6000位原住民孩童死亡。

2022/01/04 | 彭孟嫻 Jessica Peng

孩子成績落後不應歸咎於學校線上課程,父母應做到讀書的引導、而非督導

孩子學習落後,不是線上課程的錯。「學習成績差距正在擴大」,與其責備校方的線上課程,倒不如由孩子的「自律訓練」開始。在學習的過程中,同樣的課程用不同的方式學習,就會有不同的結果。

2021/12/29 | 彭孟嫻 Jessica Peng

如何讓孩子們在生活中實踐氣候教育?試試「為老師上課」(Schooling the teachers)

關於「氣候教育」讓孩子們來教育父母與老師,並不是意味著父母與老師的教育主導權失去,而是身為父母或師長,藉由讓孩子有更多的選擇方式,才能夠讓教育不侷限在刻板樣式。

2021/12/25 | TNL 編輯

加拿大乾旱與洪災夾擊影響薯條和芥末供應,日本麥當勞宣布未來一週「只賣小薯」

達爾豪希大學(Dalhousie University)農業糧食分析實驗室(Agri-Food Analytics Labs)每年都會發布與食品相關的前十大報導,加拿大西部的氣候災難今年名列第2,排在食品通貨膨脹後面。

2021/12/06 | TNL國際編譯

氣候異常造成加拿大「液態黃金」短缺,「楓糖漿界OPEC」宣布釋出一半戰略儲備

專家指出:「今年收成不是很好並不可怕,雖然沒有過去幾年那麼好,但實際上也不差。雖然所有的頭條新聞都寫說『楓糖漿短缺』,但楓糖漿的供應沒有中斷,且因為有戰略儲備,所以實際上短缺情況並不嚴重。」

2021/12/05 | 彭孟嫻 Jessica Peng

加拿大教育工作者面對「高得令人震驚」的校園暴力,增加人手只是治標不治本

校園暴力,不只是意味著施暴的學生與家長對於教育工作者的不尊重,更是代表教育工作者在校園的安全變得不安全。學生的暴力行為代表學生的自省能力偏差;家長的暴力行為更暴露那些施暴家長的家庭教育失敗。因為「教育」兩個字並不該完全歸屬於學校的責任,更是家庭教育應該培養孩子的「教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