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動員

動員是國家召集軍隊及物資,為總體戰作準備的軍事行動。 --來自 維基百科


最新文章

2023/08/09 | 李秉芳

拿中資在台發展統戰、動員走路工抗議,共和黨主席等人遭北檢以《反滲透法》起訴

事後周克琦將3天將在台的統戰及造勢活動成果的影音和照片,以及參與人數等資料以微信傳給「江海寄余生」的中方人士,之後就收到轉匯來台的人民幣5萬元資助。

2023/03/10 | 《思想坦克》

輿論批評《全民防衛動員準備法》完全失焦,如何維持戰時通訊才是當務之急

簡單來說,在承平時期《全動法》並未生效,自然沒有管制媒體的疑慮。而在戰時總統會宣布戒嚴,進入軍管狀態,軍事指揮官可依《戒嚴法》第11條,解散集會遊行並取締妨害軍事的媒體雜誌,又何來新聞自由?

2023/01/09 | TJ

【關鍵眼中盯】北市第三選區立委補選:從得票數來看,王鴻薇和吳怡農的支持者誰比較「鐵」?

台北市第三選區立委補選過後,有些人說藍營就是票太鐵才會贏,這樣的想法或許有點錯誤——因為從數據來看,是綠營支持者堅持出來投票支持吳怡農多,王鴻薇的選票和蔣萬安的事長得票率相比反而是流失。這樣的投票結果,給藍綠兩黨都該從中得到警惕。

TNL+ 2023/01/05 | 吳崑玉

台灣民防系統最大的問題,是「訓」與「用」完全脫節,指揮系統與運作機制疊床架屋

政府與民間,不應一直把關注焦點放在「動員」,好像只要有更多人力物力投入,民防與救災便能順利成功。真正該關注的是「任務」,列出戰時與災變時需要完成的任務,再一條條回推所需資源與人力,整合可共用的部份,才是比較合理的思維方式。

2022/10/04 | 國際大風吹

【國際大風吹】動員令、入俄公投、核武威脅,升級戰爭的普亭能笑到最後嗎?

外界分析,普亭近來的行為,目的是迫使歐洲各國在冬天讓步妥協。但話說回來,如果烏克蘭最終取得對俄的全面勝利,普亭政權倒台,恐怕會讓中國漁翁得利,或許並不符合美國的最大利益......

2022/09/25 | TNL 編輯

普亭前顧問:俄羅斯最新徵召30萬人投入烏克蘭戰場的決定,是受到習近平影響

普亭前顧問認為,習近平可能希望普亭盡快結束烏克蘭的戰事,例如在10月份中共召開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之前。他表示:「俄羅斯打了七個月的仗,卻沒有取得勝利,這讓習近平感到尷尬,也讓他在進行自己一生中最重要的事情時顯得軟弱。但習近平不會允許自己顯得很軟弱。」

2022/09/22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普亭發出核戰威脅:歐盟北約齊聲譴責、美國將認真看待,澤倫斯基:談判止戰可能性不斷降低

歐盟及北約已齊聲發出譴責,稱普亭的核武言論「危險」且「不顧後果」。美國白宮國家安全會議發言人柯比(John Kirby)表示:「我們正盡可能監視他們的戰略態勢,所以一旦有必要,我們會改變我們的戰略態勢,不過此刻並無跡象顯示有此必要。」

2022/03/01 | 李秉芳

俄烏局勢緊張,邱國正:國軍還沒進到「應急作戰階段」,3月公布「全民國防手冊」

至於戰備是否升級?邱國正回應,有分三階段「戰備整備階段」、「應急作戰階段」及「全面作戰階段」,這個是看狀況來設定,目前為止是有所強化,還沒提升戰備層級。

2021/12/19 | 李秉芳

【圖表】公投結果分析:選前民調「三好一壞」失準,中間選民定勝負,哪些縣市沒「跟著黨投」?

雖然國民黨的「四個同意」整體票數輸了,但民進黨也不能算贏;因為國民黨這次推的四案同意,實際上催票率都和民進黨推的四個不同意差距非常小,兩者催票率相當。

2021/12/13 | 讀者投書

為什麼民進黨支持度明明比國民黨高,四大公投的民調卻一路挨打?

有些人覺得,公投支持「不同意」的民調一直落後,是因為民眾把不同意當成對懲罰民進黨的「賭爛票」,然而,對蔡政府和蘇內閣的民調卻看不出這種趨勢。我認為,其實是因為民進黨對自家支持者的動員能力不足。

2021/11/15 | TNL 編輯

民進黨全代會定調:各派系暫時休兵,先團結擋下四大公投,再來談提名

林錫耀指出,公投前的1個月,也就是未來34天會是「訊息作戰」最高峰;希望大家接續過去兩、三週的氣勢,多多轉發總統、副總統與部會首長相關發文。

2021/11/02 | 財訊

擔心林昶佐重蹈陳柏惟覆轍,民進黨有「輸不得」的壓力

林昶佐罷免案若成案,民進黨不會再犯下陳柏惟罷免案的錯誤。一方面,林昶佐是無黨籍,和民進黨關係密切,民進黨著手操盤沒有罣礙;再者,萬華地區選民結構綠大於藍,和台中第二選區大不相同,不會再處於挨打的局面。

2021/10/26 | 《思想坦克》

「刪Q」之後造成政黨與世代對立,國民黨真的贏了嗎?

此次罷免投票先冷後熱,一開始兩黨並未強力動員,但隨著話題升溫,國民黨也開始積極動員,最後就連民進黨也由蔡英文主席正式表態呼籲「反惡罷」,竟催出史上最高的罷免的投票率。但在刪Q成功後,國民黨真的贏了嗎?

2021/06/03 | 新公民議會

疫情嚴峻人力吃緊,正是「後備動員體系」派上用場的時候

自去年開始,後備戰力提升成為國防政策顯學,此時台灣遭遇嚴峻疫情打擊,須短期建構大量專業人力、物力、場地等能量,未嘗不是運用並同時驗證後備動員體系運作之機會。

2021/03/03 | 新公民議會

公投案總會扯上藍綠,因為台灣能號召「35萬簽名」的也只有藍綠

社會運動若只是單純追求直接民主,而不考慮自身的組織發展與社會影響力,未來在台灣社會任何議題,將會變成單純的兩大黨選邊站,唯一破解的方法,還是紮實的進行組織工作,不要對直接民主有過度的浪漫幻想。

2021/02/09 | TJ

【關鍵眼中盯】相較於藍綠背後鼓動,「公民意志」才是罷免成功與否的真正驅力

每場選舉都有愚忠的投票部隊,但我寧可相信「公民獨立自主的思維」是背後真正的驅力,寧可相信大多數選民會不分黨派為自己所支持價值的候選人投票,因為若此為真,未來的選舉才能回歸價值倡議,真正的根絕所謂動員仇恨的惡鬥。

2020/06/13 | 黃靖芸律師

罷免案如果廢除門檻,直接用「簡單多數決」會造成什麼問題?

因為罷免案是想要罷免的一方會去特別關注的投票,同意罷免的一方可以簡單動員出比不同意罷免的一方更多的票數,如果把同意票的門檻刪除了,就可能會造成幾乎所有的罷免案成案後,都會罷免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