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大風吹EP5】我的家卻是你們的戰場:敍利亞內戰為何這麼多「外國人」?
這場戰爭除了敘利亞國內的挺反政府之爭,還包含了伊斯蘭世界的遜尼和什葉派的地緣政治角力、土耳其和庫德族的恩怨、美俄之間的傳統對抗,同時在一個戰場上演。
《闖世代》:低薪低就時代想要實現夢想,絕對不要追隨熱情
要怎麼將心動化為行動?秘訣在於,除非你的動機明顯是想傷害他人,是什麼促使你踏出第一步其實並不重要。只要那個動機是源自你的內心深處即可。
缺乏動力怎麼辦?不去思考「為什麼」,我們反而得以行動
我的理性告訴我,我現在應該做某事,因為這件事情對我有益,對現在的我來說,做這件事是最理性的選擇。但問題是,我現在完全沒有動力去做。面對這種「明知理性的選擇,卻沒動力去做」的情況時,我該如何推動自己去做、去行動?
結合動機心理學和行為經濟學,人人可用的「遊戲化」八項核心動力
不同種類的遊戲技巧會以不同方式驅動我們前進。有的是以激勵與授權,有的則是憑藉操控與著迷。我深入探討一種動機與另一種之間有何不同,結果產生名為八角框架的遊戲化設計架構。
「遊戲化」八角框架的核心動力:為何有人肯為維基百科付出心力?
在許多遊戲中,開頭的故事介紹會敘述世界即將被毀滅,出於某種原因身為玩家的你是唯一有資格拯救世界的人。這段話馬上產生對於冒險的興奮感與動力。但在真實人生中呢?我們真的碰過被重大使命與呼召驅動的例子嗎?
金錢並不總是能夠激勵人,事實上,付錢降低了那種「我為人人」的意願
過度強調金錢獎勵時,便傳達出金錢至上的訊息。著重在個人私利的獎金制度往往會因為公司始料未及的原因而失敗,因為這樣的制度會抹殺員工在工作上所需的道德感。
電玩的好處超乎你想像,關鍵是你要非常清楚玩遊戲的「動機」
一天打電玩遊戲不超過3小時的人,通常能從遊戲中獲益。這些玩家表示,他們能在電玩遊戲與現實世界的目標之間,取得良好的平衡。然而,無論孩童或成人,只要一天打電玩超過3小時,就會剝奪玩家過多現實生活的時間。
「真相太寶貴,只能在謊言的護衛下登場」,所以我們該容忍領導人撒謊嗎?
在《當總統撒謊》(When Presidents Lie)一書中,歷史學家奧特曼(Eric Alterman)推論說,總統的謊言「難免演變為吞噬始作俑者的怪獸」。
【影片】同志夜店槍案動機成謎|東京都知事辭職下台|中國東協南海磋商疑破局
美國奧蘭多同志夜店槍擊案,犯案動機成謎|東京都知事遭揭濫用公帑,辭職下台|中國與東協的雲南外長會議疑似破局,未發表聯合聲明。
【影片】揭開毒品成癮的真相:人類要滿足的其實是情感需求
談起「癮」,一般人總覺得是煙、酒精、毒品的致命吸引力太強,讓人難以自拔。但心理學家提出另一種觀點:人會物質成癮,是因為失去人與人之間的心靈連結,心理需求無法滿足。所以該做的不是斷絕物質,而是解決「上癮」的背後動機。
想減少隨機殺人案的發生,台灣至少有這三件事情要做
如果今天受害女童的母親都能冷靜地說,「隨機殺人者不理智,無法靠立法解決,應從家庭與教育著手」,其他人更應理性思考到底怎樣才能減少這類慘劇再度發生。
車諾比核災30周年:我們帶著香腸與乳製品,探訪第一位「回歸者」
比起文明世界的一些人,戴上面具偽裝他們真正想要的東西,坦率表明就是需要物資的Rosaliju,讓人覺得可親得多。
心理學家:你總是找得到正面佐證支持自己相信的事情,但這一切可能只是自我感覺良好
人類生性厭惡空白,往往樂於在隨機事件中發現規律,只注意對自己有利的證據,看到自己想看到的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