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動物園

動物園或動物(學)公園是指把一些野生或外來動物放於圍欄之類的地方內,供公眾觀賞的地方設施。 --來自 維基百科


最新文章

2023/09/10 | 《科學月刊》

反思狒狒之死:動物脫逃事件其實比想像的多,動物園該負全責嗎?

即便到了21世紀,動物園仍繼承著人類對動物好奇的各種欲望需求,不論是教育目的還是休憩。這些動物大使們有如漢朝蘇武持節般遠渡重洋,遭受無限期的拘留,為人類及其自身種族之間搭起一條相知的橋樑,這樣的犧牲是否應該值得我們這個社會給予更高規格的尊重?

2023/09/08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遼寧地方政府財政惡化,動物園半年沒發工資,動物「吃一天餓兩天」即將斷糧

據《新黃河》報導,東山公園內一商戶表示,園內飼養員、保潔人員確實已經有半年沒能收到工資,「餵動物的班長一直是墊付(飼料款),現在墊付一萬多塊了,沒辦法報銷,動物就是吃一天,餓兩天。」

2023/08/24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美國動物園誕生「無網紋」長頸鹿,全球逾50年首見,命名活動舉行中

動物園園長大衛.卜萊特(David Bright)表示,這隻沒有網紋的「網紋長頸鹿」非常罕見,牠於7月31日出生,目前身高約182公分。他表示,這隻母長頸鹿是「美麗的純棕色」,身上沒有任何長頸鹿特有的斑紋,這些斑紋能夠幫助長頸鹿在野外進行偽裝。

TNL+ 2023/08/02 | TNL國際編譯

中國杭州動物園疑似「找人假扮」馬來熊,園方駁斥:40度高溫再套布偶裝會暈倒

中國有動物園曾被控訴以犬隻冒充其他動物給民眾參觀,例如河南漯河市就曾在2013年出現有動物園以藏獒冒充非洲獅的騙局,結果便出現關非洲獅的鐵籠裡傳來「汪汪」狗叫聲的怪異情形。

2023/02/26 | TNL 編輯

在美大貓熊樂樂猝死後丫丫健康備受關注引發中國民眾不滿,中方稱已做好準備接回

反觀日本近日返送大貓熊引發的爭議較少,在日本東京上野動物園的香香最近也啟程返回中國,香香深受到日本民眾喜愛,中國網友也認為,日本動物園的照顧似乎比美國要好。

TNL+ 2022/11/23 | TNL特稿

傀儡大貓熊團團之死:「贈台」的政治意涵,與動物為兩岸「團圓」付出的代價

中國研究大貓熊的權威專家胡錦矗表示,「圈養繁殖大貓熊的好處,是使得人們不必從野外再捕捉」。這個答案乍聽之下令人錯愕,卻反映了一項事實──大貓熊不需要人類,是人類需要大貓熊。人類不僅是「愈幫愈忙」,而且根本上是以物種保育之名,將動物作為達到政治、經濟、文化等象徵目的之手段。

2022/11/19 | TNL 編輯

大貓熊「團團」病況惡化北市動物園含淚放手,柯文哲:台灣人的記憶因你而美好

台北市立動物園說,面對最不希望出現的病情惡化趨勢,醫療照管團隊討論後,決定盡速幫團團進行CT斷層掃描及相關生理指數檢查。根據CT及生理指數研判,即使設法讓團團從深度麻醉中甦醒,也難再有品質地自主生活,醫療照管團隊在百般不捨痛苦中,共同決定讓團團在麻醉中沉睡、不再繼續痛苦。

2022/11/15 | 精選書摘

龍緣之《尋找動物烏托邦》:除了企業化養殖場,在中國也有家庭式籠養熊,經受著每天被抽取膽汁的折磨

本書記錄的是動保界鮮有的書寫角度、動保人未曾傾訴的生命故事;是勇於剝開現代社會美好的皮相才能揭露的真相,也是長年累月站在第一線才能目睹的現實。這是一部具備高度社會關懷、文化觀察與哲學省思的作品,更是一本旁觀動物之痛苦的我們必須閱讀、反思,然後有所作為的啟發之書。

2022/10/28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北市動物園大貓熊「團團」預後不佳,園方申請中國專家來台,陸委會、農委會全力協助

台北市立動物園大貓熊「團團」疑似罹患惡性腦瘤,預後不佳,動物園昨(27)日證實,已發文申請專案許可,讓陸方專家來台協助。陸委會發言人邱垂正表示,已收到台北市政府來文申請中國大陸專家來台協助,主管機關農委會將盡快核准,希望「團團」一切平安,早日恢復健康。

2022/10/12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布拉格動物園證實來自台灣的穿山甲懷孕,若順利生產將首開歐洲繁殖紀錄

捷克布拉格動物園11日證實,園內的穿山甲-「果寶」與「潤喉糖」,順利懷孕,預產期為12月中至明年1月中。這對穿山甲由台北市立動物園於今年4月借殖,作為姊妹市的友好象徵,若順利產下寶寶,將會是歐洲第一次成功繁殖穿山甲。

2022/06/10 | 讀者投書

動物園的現代定位與圈養動物處境:實際走訪台北市立動物園的觀察與反思

作者作為一位動保人士,實地走訪木柵動物園,感受動物園在對待動物的「動物福利」與「動物保育」之間是如何達成平衡,作為救治、教育、保育與娛樂場所之間,動物園又是做了哪些取捨?

2022/05/14 | 新加坡紅螞蟻

關於新加坡第一代動物園:曾讓愛因斯坦驚豔,創辦者勞倫斯是首位加入英國動物學會的新加坡人

據報導,愛因斯坦1922年來新是為了幫耶路撒冷希伯來大學(Hebrew University)籌集資金,在因緣際會下,參觀了這個動物園。大概是琳瑯滿目的動物種類讓愛因斯坦印象非常深刻吧,他當時還在旅遊日記裡記錄了這趟旅程,寫道「我到訪了一個『很棒的動物園』。」

2022/05/08 | 洪啟軒

【書評】賴香吟《白色畫像》:書寫白色恐怖的三重奏——是全面肅殺、是集體沉默,也是傷害的顏色

《白色畫像》裡這些紛紛與白色恐怖擦身而過的人,他們所面臨的,是在白色全面粉刷到自己之前,搶先一步逃離災難現場。例如凱西小姐,明明解嚴了,身體還活在戒嚴的時期:「每次回台灣,她依然感覺身後有眼睛盯著。」

2022/03/22 | 李秉芳

六福村「10年死8隻長頸鹿」還要再引進,立委批「動物墳場」呼籲政府駁回申請

動保團體曾多次到六福村調查,六福村的長頸鹿多數受「捻轉胃蟲症」所苦而必須服用各種驅蟲藥和抗生素,此病應是六福村地勢較低且緊臨其他反芻動物可能有跨區傳染所致。

2022/02/14 | TNL 編輯

可以坐著吃爆米花了!台北市15日起「微解封」,影廳內飲食、遊樂場所預約規範一次看

15日起,電影院內開放飲食。柯文哲表示,因為在電影院吃東西不會起來敬酒,因此影城內原則上先開放坐著飲食,另外並也開放台北市雙層餐車,皆比照北市餐飲業防疫管理措施開放。

2021/10/24 | 精選書摘

《就算牠沒有臉》:在後疫情時代思考動物園,正視被疫情放大的「災難的臉」

新冠肺炎帶來了形同戰爭規模的劇變,除了世界大戰之外,像這樣全球大範圍停擺、導致各地動物園幾乎同步陷入困境的局面,其實是非常罕見的,但它也因此更清楚地凸顯出人類社會一旦失序,圈養動物無論原本受到多麼妥善的照顧,牠們面臨的生存風險都可能更甚野生動物。

2021/05/16 | 關懷生命協會

動物展演的省思:很少人會在意,餵食其實是一門專業學問

許多人有親近動物的欲望,當動物從我們手中進食,可能真的會有驚喜或療癒感。然而動物因此失去自由,還要被業者訓練,無法展現自然天性,只為了滿足遊客的各種欲望,不管那欲望是體驗、樂趣,或是操控、戲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