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

2023/05/10 | 張博丞

印度僅10%女性符合就業條件,父權社會成兌現人口紅利一大阻礙

印度經濟監測中心發現2022年,在達到工作年齡的印度女性中,只有10%的女性符合就業或正在求職的條件。印度根深蒂固的傳統社會風氣,是女性勞參率低落與求職困難的主因。印度仍然是一個父權社會,認為女性應該是家庭的主要照顧者,對職業婦女多持負面印象,印度社工喬漢就直言:「當我開始工作並離開家時,我的家人常說我一定是在當妓女。」

2023/01/18 | 張博丞

印度將成為世界人口第一大國,專家憂就業機會不足恐錯過「人口紅利」窗口

印度每年培養70萬名工程科系畢業生。然而,印度科技業無法提供這麼多職缺,科技業的就業市場過度飽和,使很多工程學科畢業生無法將自己的所學運用在求職上。她表示,政府在教育政策上,存在巨大缺失,並補充:「印度的教育政策強調死記硬背,而不是創造性思維。」

2021/09/24 | 網氏/罔市女性電子報

性別平等大退步:透過疫情,思考習以為常的家務分配與情緒勞動

在家中負擔絕大多數的家務及情緒勞動之外,女性還得面對職場上工作權難以保障的問題。受疫情衝擊,去年(2020)美國勞動市場已經流失了86.5萬名女性,是男性的4倍以上。

2019/05/28 | Project Syndicate

美國經濟亮眼的數據假象:短期失業率下降不代表生活變好

大部分美國人既不滿意國家情況的變化,也沒有天真到相信2017年減稅是治亂之道。和許多宏觀經濟學家一樣,他們知道,短期GDP增長或失業率下跌並不代表生活變好。

2017/10/17 | 巷仔口社會學

女性比男性更熱衷宗教嗎?性別不平等提供的解釋

基督徒女性比例高過男性,而道教則是男性比例高過女性,顯示「女高男低」的信仰比例並非跨文化的普遍現象,甚至有的宗教群體內女性比例低於男性。

2017/09/23 | 巷仔口社會學

台資與越南女性:偷竊、搞破壞、集體昏倒

過去西方帝國統治者,總會將殖民地的人民女性化,創造一種西方陽剛,東方陰柔的雙元對立論述,而台商幹部所流傳的「母系社會」說法,正是這種東方主義論述的變形。

2015/08/10 | TNL 編輯

台灣總生育率世界最低、勞動力短缺,想靠「女力」扭轉不如建立「性別平等」的環境

總生育率極低、老化速度加快,台灣面臨了嚴重的人口結構問題,國家研究院建議政府借鏡日本的「女性經濟學」以解決勞動力短缺的困境。其實女性的角色遠比你想像的重要許多,將女性從傳統觀念中解放,就有可能看到拯救生育率與勞動參與率的解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