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最新文章

2022/09/22 | BBC News 中文

「沒人在意」工傷事故與勞動安全,成為印度邁向工業強國的「攔路虎」

印度政府還改變了工作場所視察的條例。勞工專家說,新規讓工廠業主更不可能重視工人的安全和社會安全。Sidheshwar是一位學者和勞工運動人士,他說,「總之並沒有人會在意工人的安全並承擔責任。」

2019/10/16 | 精選轉載

不需認定食物外送平台為僱傭制,而是繼續以承攬制再加強工作保險

你認定外送人員必須是平台業者的僱用制勞工,每個外送人員每月至少要多出4~5千的營業成本,然後薪資是以時薪制還是抽成制計算,搞不好還要算出勤率,外送人員不爽,業者也不開心,政府還被罵豬頭搞死新興產業,何必呢?

2018/09/10 | 英語島

歐洲公司「薪」煩惱:低失業率與高薪資報酬的兩難

勞動市場問題並不是一個容易解決的問題,政府必須在薪資與就業、以及勞資雙方和諧等方面取得平衡。因此員工除了重視自己的薪酬福利外,也應珍惜雇主所提供的工作機會。而雇主也應持續改善勞工福利,才能吸引優秀人才。

2017/12/17 | 彭振宣

壓制勞權保護中小企業,等於在未來製造更嚴重的失業問題

讓中小企業生存,制定特別條款鬆綁某些行業,固然可以討論。但以中小企業的勞動條件為範本,制定全國一致性的標準,等於政府鼓勵全國的就業環境向這樣的模式靠攏。是讓惡劣的環境把勞工訓練成廉價勞力,再要勞工自行去跟資方議價。

2017/11/09 | 林立青

一句「我認命」背後,是基層勞動者順應壓迫的辛酸

她說:「我認命」我想著這句話:順應壓迫會是基層勞動者活下來最適合的方式?我看著照片隨手敲下鍵盤,恐懼著發現自己連文字都理所當然的冷漠了起來。

2017/11/01 | 林立青

我看著民進黨政府將勞工獻上祭壇,活人獻祭以取悅財團

勞動部說勞資協商,但台灣根本沒有支撐勞工進行談判以及協商的空間,勞資完全不對等。取得了合法的政府背書,可想而知本來就還沒跟上法令的就業環境將會變得更加惡劣。

2017/10/30 | 周 海威

「勞動契約」的載明條款,遠比你的工作多少錢、有多少福利來的重要

各位在找到工作的時候,第一件事情就是要看「勞動契約」上的載明條款,這遠比你的工作多少錢、你有多少福利來的重要。因為沒有載明的勞動條件,都是個「屁」,這一點麻煩記清楚。

2017/09/16 | 周 海威

討好完勞工再討好資方?做到這四點才能真正平息「一例一休」的對立

如今新的行政院長上任,想的就是要修法⋯⋯這種討好完勞工之後再來討好資方的方式,真的非常危險。我今天的這篇文章來寫寫我們現在最急迫需要改善的地方。

2017/08/04 | 讀者投書

空服員依法請假,政府不要成為長榮航空的法務部門

此時的民進黨政府正處於黨旗的綠色十字路口上,在當前勞動意識正萌芽茁壯的台灣社會裡,如果一味顢頇地選擇和慣性違法壓榨員工的工商團體站在一起、甘願淪為資方打手,將有愧於當初廣大支持者匯聚的民意,失足陷入萬劫不復的深淵。

2017/07/12 | 小花媽

還在歧視東南亞?越南勞工已經把台商視為最差的選擇了

希望終有一天,台商能成為越南人心中的首選,或至少前進個兩三名。否則,對越南人而言,某些台商的投資,就跟福壽螺一樣,是讓人煩惱的外來入侵者罷了。

2017/07/11 | 小花媽

還在歧視東南亞?越南勞工已經把台商視為最差的選擇了

希望終有一天,台商能成為越南人心中的首選,或至少前進個兩三名。否則,對越南人而言,某些台商的投資,就跟福壽螺一樣,是讓人煩惱的外來入侵者罷了。

2017/07/03 | 周 海威

醫院採取「負時數」要員工花錢買休假?別再濫用工時銀行的概念了

重點在於負時數這種概念在勞基法上根本沒有存在過,停工事由的歸屬性其實就可以把這個問題做一個解答了,花錢買回時數這種事情基本上就是荒唐至極,連想都不用想了。

2017/06/09 | 周 海威

全台最狂事務所六成獲利分員工,締造12年員工異動率低於1%的傳說

這一篇是要提醒企業,永遠把員工放在第一位,他們自然會把客戶放在他們心中的第一位。正向的循環下,各位你會認為這間企業不獲利嗎?

2017/03/20 | 周 海威

職場如球場:「持球三原則」讓你不會成為老闆秋後算帳的目標

老闆都會用很多的時機來測試員工,不要做表面功夫,反而要抱持著平常心,莫因心中的妄念導致無謂的情緒,結果就是做了一連串的錯誤決定。

2017/03/18 | 精選轉載

賺錢還是學技術?德國對「勞工福利」與「義務實習生」的討論與取捨

有研究單位提出,這些人不應該拿到最低工資的全部,應該拿一半比較合理,因為他們主要是來學技術的,不是來做工作的。但是德國的法律並沒有將他們排除在外的規定,於是實習生的薪水變高,位置變少。

2017/03/16 | 精選轉載

賺錢還是學技術?德國對「勞工福利」與「義務實習生」的討論與取捨

有研究單位提出,這些人不應該拿到最低工資的全部,應該拿一半比較合理,因為他們主要是來學技術的,不是來做工作的。但是德國的法律並沒有將他們排除在外的規定,於是實習生的薪水變高,位置變少。

2017/01/13 | 周 海威

給新鮮人一個建議:抗爭低薪是你的權益,但不代表你有競爭力

種種的事件其實說明了一個真相,那就是勞資永遠都是不平等的。因此創造合理的協商要件,並就行業別不同制定勞動條件才是解決的根本之道。

2017/01/06 | 周 海威

特休假放不完要折算現金嗎?人資專家教你該怎麼因應勞基法新制

我真的沒有想到在台灣有此等的幸福企業。但重點就在於《勞基法》的修訂其實也打破了不少企業的既有體系,這是無可避免的狀況。企業在這個時候真的要謹記溝通協調的原則,切忌自行決定勞動條件的去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