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募款

贊助是一種雙方得益的公共關係活動。 --來自 維基百科


最新文章

TNL+ 2023/11/30 | TNL國際編譯

共和黨大金主科克旗下AFP Action宣布力挺前南卡州長海利,盼在初選擊敗川普

海利近幾個月來在部分州的支持度確實穩健上升,但其競選團隊仍缺乏充足的財務資源及穩固的選民支持,然而AFP Action這個堪稱全美最具規模的保守派草根組織,無疑為海利的聲勢注入一劑強心針。

TNL+ 2023/10/12 | TNL國際編譯

美共和黨提名史卡利塞為新任議長,眾議院長時間空轉對美國和國際社會帶來哪些衝擊?

眾議院議長的空缺已引發華府的擔憂及關切,主因是議長的職位若繼續難產,國會將無法通過任何對以色列與烏克蘭在軍備、國安層面上的援助法案。雖然現在幾乎可以確定由史卡利塞接替麥卡錫的職位,但共和黨的眾多立法者對增援烏克蘭抱持懷疑態度,且當前連共和黨內部對於是否繼續援助烏克蘭都出現嚴重的分歧。

2023/08/09 | 李芯

學費不夠付薪水、私校呼籲漲學費,高職校長:收支怎麼可能平衡?

一名高職校長直言:「私立學校的預算都是假的啦!」教育部要求預算收支平衡,但學生數不足、老師又不可能不聘,「怎麼可能平衡?」所以當學校沒錢,董事會就要想辦法去募款。

2023/02/14 | Abby Huang

外交部說明土耳其賑災最新進展:衛福部專戶善款金額直逼5億元,20噸愛心物資專機直送當地

除我政府宣布200萬美元(約6000萬新台幣)賑災援款外,衛福部賑災專戶截至昨日下午5點,總計募得新台幣4億9064萬餘元的善款,外交部已協調國防部軍用卡車,協助土耳其物資運送到桃園機場,交由土航運往土耳其。而外交部資助台灣-雷伊漢勒世界公民中心(簡稱台灣中心)執行長裘振宇遭爆鬧出爭議,外交部也做出說明。

2023/02/11 | TNL 編輯

土耳其「台灣中心」執行長裘振宇過去疑有募款爭議,今早臉書6點回應

土耳其、敘利亞邊境6日發生大地震,目前已知至少造成2.3萬人死亡。消息一出民眾捐款踴躍,皆希望透過一己之力給予溫暖。然而長期在土耳其的非營利組織「台灣-雷伊漢勒世界公民中心(簡稱「台灣中心」)」昨(10)日卻傳出過去疑似有募款爭議,台灣中心今天上午也緊急於臉書上撰寫長文回應。

2022/12/28 | TNL 編輯

柯文哲戴上「魔戒」成立基金會拚2024,坦言「人要一無所有的時候,才看得清楚自己」

2014競選台北市長的柯文哲說:「錢就像魔戒,掛上去就捨不得拿下來。」如今他決定成立基金會,並坦言「之前當市長時如果有人捐個100萬、500萬,結果隔天又拿個陳情案來,執政還要大聲就很困難,所以等到卸任、不當市長了,這個基金會有人要來捐錢,說謝謝也比較沒有壓力。重大選舉還是要雇人或什麼的,所以也不可能連人都不雇。」

TNL+ 2022/10/05 | TNL國際編譯

捷克民眾發起「給普亭的禮物」募資計畫,募得130萬美元買「T-72復仇者戰車」送烏克蘭軍隊

該募資計畫同時得到了捷克國防部,以及烏克蘭駐布拉格大使館的認可,捷克國防部長切諾秋娃(Jana Cernochova)更直接在推特上發文諷刺俄羅斯,其表示「捷克民眾給10月7即將迎來70歲生日的普亭,買了一份『相當合適的禮物』。」

2022/05/19 | 台灣觀光地方創生協會

在地方,與企業豐富ESG影響力(上):創生團隊不該只把企業當募款來源,更要成為合作對象

ESG趨勢下,有地方團隊常把企業視為慈善捐款人,說「請你支持一下」,但若把企業看作在地社群的利害關係人,將有不同態度——從請求給予,變成邀請參與,大家一起創造影響力,而台灣其實也有很多「合作社」型態的成功典範。

2022/04/02 | TNL 編輯

台灣賑濟烏克蘭募款截止共募得9.4億,8人團隊小兵立大功

這次烏克蘭難民以婦女跟小孩為主,未來就算戰爭結束,可能也難返家園,勢必衍生中長期安置問題,基金會董事有半數民間團體代表,會持續關注戰事發展,在官方人道救援之外,尋求與國內外相關組織合作可能。

2022/02/24 | 環境資訊中心

英國WWF發售NFT替瀕危物種募款,遭轟「高碳排」後急下架,同時激怒環團跟幣圈

由於大多數環保組織持反對態度,WWF突然決定停止銷售NFT,卻引起支持該計畫的加密貨幣社群的不滿,話雖如此,WWF似乎仍然熱衷於探索這個領域,且還有其他的計畫正在醞釀中。

2021/02/03 | TNL 編輯

繞花園百圈募11億抗疫的英國老兵摩爾過世,王室和首相哀悼致意「帶給全球鼓舞的英雄」

在全球疫情延燒期間,摩爾的挑戰是難得正面新聞,當時消息不僅迅速傳遍全國,也在國際間獲得關注。最終,善款大量湧進,摩爾募得超過3000萬英鎊(約新台幣11億5000萬元)。

2020/10/27 | 潘柏翰

【後同婚時代】專訪2020臺灣同志遊行總召:婚姻平權不是只有同性婚姻,而同志議題也不是只有婚姻平權

2020臺灣同志遊行總召的小鯨想強調的是,同志權益不是只有婚姻。他認為遊行是各個議題的發聲平臺,也是凝聚社群動力的方式。最後就是舉辦遊行是為了那些不能出來走遊行的人而走。

2020/08/08 | 英語島

跑馬拉松募款因疫情沒了,但我靠倫敦「2.6挑戰」讓封城生活變成公益活動

今年的倫敦馬拉松賽因疫情取消,主辦單位推廣「2.6挑戰」,鼓勵人們透過從事小範圍運動,在網路募款。經過26天持續運動後,挑戰者也能養成健康習慣。

2020/04/17 | 環境資訊中心

留住台中的輝煌華麗史:一人一萬元,全民價購「天外天」

因有很多開發壓力,在保存文資方面,台中一直以來都是個困難的地方,從土地重劃政策開始,這裡講求金錢效率,人們在此來來去去,台中似乎是個沒有記憶的城市,但它其實充滿了故事。

2020/04/07 | TNL 編輯

給義大利的捐款6天突破1億,神父呂若瑟緊急停止募款、感謝台灣「好國好民」

來台創立宜蘭羅東聖母醫院的神父呂若瑟,有感家鄉義大利疫情慘重,4月1日向社會公開募款,希望能捐助義大利靈醫會所屬醫院及安養院。但短短6天,募得金額竟接近1.2億元,超過過款小組可以整備的能力,呂若瑟因此特別發出公開信,除了感謝,也拜託大家「不要再捐了」。

2019/12/16 | Raphael

韓國瑜要韓粉在電話民調說謊,其實是四面楚歌下的不得不然

韓國瑜在做是一個提昇韓粉圈內聚力的動作。因為一而再出包、民調往下探底幾近破20%的韓市長,要避免崩盤再創洪秀柱以來更低點,他只能這麼做。從最核心韓粉開始穩住,這是如今慘敗的韓國瑜別無他法的悲哀選項。

2019/12/07 | 讀者投書

若有結餘為何還是大量勸募?綁住社福機構的「社會觀感」

在信任與監督前提下,好好工作將善款落實於服務是代理人的義務,那麼穩定生活品質來保持工作動能,也該是他們的權利。

2019/09/26 | 新公民議會

明明知道贏不了,為何有些人還是執意要參選?

很多人會問:「為什麼有些人怎麼樣都要參選?」事實上,扣掉一部分選爽的人之外,對手中握有資源的人來說,選舉其實是一筆穩賺不賠的生意,而其中的眉角,也不只是「政治獻金」這四個字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