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化學

化學是一門研究物質的性質、組成、結構、以及變化規律的物理的子學科。 --來自 維基百科


最新文章

TNL+ 2023/10/06 | 何郁庭

專家談2023諾貝爾化學獎得主:什麼是「量子點」?從半導體到醫療領域有哪些應用?

量子點指的是2奈米到10奈米大小的粒子,且在相關領域或業界內,只要提到「量子點」,絕大多數都是指無機的半導體粒子。究竟,量子點的技術能為全人類科技和生活帶來什麼貢獻?《關鍵評論網》邀請到奈米結構化學方面的專家——國立陽明交通大學應用化學系郭俊宏副教授,說明量子點研究的原理與概念,還有國內外相關的研究成果與故事。

2023/07/28 | 李芯

分科測驗數甲、化學頂標5年最低,考生8月1日開始填志願

今年數甲、化學的頂標均有下降,為5年來最低。去(2022)年首次分科測驗的物理科被外界評為「史上最難」,今年難度下降,5標均有上升,大考中心副主任、試務召集人沈青嵩說,今年物理計算量較少,均標以上級分數增加,高分群比去年多。

2023/06/13 | 精選書摘

《【牛津通識課10】元素週期表》:原子研究與「物理學入侵元素週期表」

本書簡要介紹元素的發現與分類、週期系統的建立與演變,以及相關的重要科學家與軼事,並收錄了包括1871年門得列夫發表的第一版等多種具代表性的週期表版本,也討論一百五十多年來出現了近千種週期表,是否有最理想的版本?透過本書,你將全面認識週期表的重要性,了解週期表不僅是枯燥的背誦,還蘊藏了豐富的價值與無限的可能性。

2023/03/06 | 物理雙月刊PSROC

克魯克斯發明的「陰極射線管」改變整個化學和物理學,晚年卻成為靈媒欺騙的對象

克魯克斯的一生是一項持續了67年的不間斷的科學活動。他的勤奮和才智被廣為認可,他在化學和物理方面的實驗以其設計的獨創性而聞名,他被認為是「出色的實驗家」。 他對純科學和應用科學、經濟和實際問題以及心理研究的興趣使他成為知名人士,並為他帶來了可觀的收入。

2023/01/13 | 李芯

112學測首日題目分析:數A難易度回歸正軌,物理、生物都偏難

得勝者文教數學老師解創智表示,今年的數A題目有回歸正軌,題目清晰,相較去年沒有會讓學生看不懂的問題。全國教師會教師群認為,題目敘述明確、計算量適中,花費的閱讀時間合理。

2022/12/30 | 林慶順教授

液體電蚊香含有合成的「除蟲菊酯」,長期使用會對健康有影響嗎?

台灣常有蚊子半夜叮人,故很多人有使用液體電蚊香的習慣。超市販售的液體電蚊香成分多為普亞列寧(prallethrin),濃度0.8% w/w ~ 1.5% w/w,不知道在睡眠時使用液體電蚊香,對人體是否有安全上的疑慮呢?

2022/10/05 | 黃皓筠

【2022諾貝爾化學獎】美國、丹麥學者以「點擊化學」研究共享殊榮,夏普勒斯成第5位二度獲獎科學家

諾貝爾委員會表示,夏普萊斯和梅爾達爾帶領化學進入「功能主義」時代,並為點擊化學奠定基礎。貝爾托西則將點擊化學昇華至新的高度,可利用點擊化學以最低干擾方式繪製細胞,3人對癌症標靶治療、探索細胞、追蹤生物過程有重大貢獻。

2022/07/12 | 李芯

分科測驗首日題目分析:數甲貼近生活、物理相當困難,未來「題海戰術」恐不再管用

補教業者認為,許多題目內容貼近生活、結合時事應用,也切合108課綱綱要。至於未來的考生應如何準備分科測驗,補教業者也提出看法,例如「題海戰術」恐怕不再管用、要把最基本的概念學清楚。

2022/03/28 | 《科學月刊》

為什麼地下室總有一股悶悶臭臭的「黴味」?該怎麼做才能有效除臭?

雖然味道與除臭科學的完整運作機制非常複雜,不過從黴味這個例子來看,我們可以了解味道是來自於空氣中有什麼分子。而除臭的方法之一,則可以針對臭味分子與特定材料的互動,補捉臭味分子進而達到除臭的效果。

2021/10/06 | 曾凡芸

【2021諾貝爾化學獎】美德化學家共享殊榮,「不對稱有機催化」改善製藥過程金屬殘留問題

諾貝爾委員會形容李斯特及麥克米倫的「不對稱有機催化」:像是引進了新的下棋方式,引導化學界可以用完全不同的、新的方式來「思考棋路」。不但把有機催化的效率提高到可以商業化的程度,更不會有金屬殘留的問題,造福藥學也讓化學研究「更環保」。

2021/09/09 | TNL 編輯

前中研院院長翁啟惠獲頒「威爾許化學獎」,外界看好諾貝爾獎之路已近

翁啟惠研發「程式化一鍋式多醣合成法」,用化學方法,合成天然與非天然的寡醣,並且將原先耗時1至2年的製程,縮短為短短幾分鐘,奠定了醫學及生物研究的基礎。威爾許基金會肯定翁啟惠的貢獻,頒發威爾許化學獎。

2021/06/19 | 《科學月刊》

解開無字天書的秘密:麻瓜也能輕鬆擁有的「隱形墨水」

沒有霍格華茲錄取通知書的各位麻瓜們,別擔心,這裡有科學魔法世界的小秘密,讓你再也不被無字天書所困擾!

2020/09/10 | 精選書摘

《化學有多重要,為什麼我從來不知道?》:負離子的走紅,完全是拜商業行銷所賜

不管我們用哪種手段製造出所謂的「負離子」,本質上就只是帶有電子的空氣。然而,如果你追求的是療效,目前在醫學上還沒有明確且一致的證據支持負離子對人體有益處。

2020/05/12 | 物理雙月刊PSROC

哈佛熱門通識課「Science and Cooking」:下課前記得把自己的實驗吃掉

Science and Cooking這一門課歷久不衰的魅力本質:我們每一個人對於「盤中飧」,其實都懷抱著深深的好奇與了解的渴望。

2020/01/18 | 法操FOLLAW

被化學耽誤的法律人──提出「質量守恆定律」的拉瓦節

拉瓦節被譽為「近代化學之父」。但他不但是法學學士,甚至具備律師資格。而拉瓦節之所以能有卓越的成就,幕後最大功臣便是他的妻子。

2020/01/15 | 《科學月刊》

皮蛋的特殊氣味從何而來?製作時真的需要「馬尿」浸泡嗎?

皮蛋製程最主要的生化反應,是透過利用氫氧化鈉的氫氧離子滲入蛋內,蛋白在pH值12.0以上會開始變性,使卵黏蛋白與溶菌酶的複合物不穩定而減少,因此蛋白的黏度降低而呈液態狀。

2019/11/19 | 公共衞生研究社

催淚彈毒害難以估計,政府須帶頭研究正視問題

近月警方施放催淚彈的數量之多,地區之廣泛,使香港變相成為化學武器的人體試驗場。政府在大量使用催淚彈的同時,更應同時負起責任,公開催淚彈和其他人群管制化武的成份,與學術機構和民間團體㩦手解決催淚彈帶來的遺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