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化療

化學療法(英語:Chemotherapy),簡稱化療(Chemo),是用化學合成的藥物來治療疾病,為目前治療腫瘤及某些自身免疫性疾病的主要手段之一,是透過干擾細胞中的 DNA、RNA 或蛋白質合成來影響癌細胞的生成[1]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來自 維基百科


最新文章

2023/09/17 | 精選書摘

《思念的延續》:「我的孩子都病成這樣了,叫我理光頭也無所謂啦!」

「癌症治療是一條這麼漫長的路,一路走來,內心其實是孤單的。若是有人在旁陪伴著,或一起行動,就比較不會寂寞、孤單。」小宇說:「這種陪伴,是很重要的支持!」

2023/09/01 | 精選書摘

《老派情書》:我們從不討論死亡,不是因為我們刻意迴避這個話題,只是在這裡,我們專心致志地活著

在本書中,迪麗亞描述至親至愛之人的死亡、浸沐於晚年愛情的喜悅,乃至對自身疾病與死亡的恐懼。全書的所有內容,奠基於她在這段期間所有的電子郵件、簡訊、信件草稿,以及通話紀錄。面對由現狀改變而來的各種情緒,她以文字誠實以待,坦然分享她真實不過的煩惱、不願直面的難題、心中的種種猶豫。

2023/07/22 | 精選書摘

【散文】林黛嫚〈我必須自己克服〉:如今我尚未開始創作推理小說,卻快要被化療腦打敗了

如果我總忘事,那不是我選擇記憶,而是化療惹的禍。這招對付我先生最有效,生活中的小「突搥」,一副無辜樣,不干我的事,一句「都是化療惹的禍」可以扺擋千軍萬馬。

2023/04/06 | 精選書摘

《被中斷的人生》:罹患危及性命的疾病,讓我變成時間國度裡的二等公民

大學剛畢業的蘇萊卡,擁有美好的愛情、即將實現的理想。然而,某日她的身體感到奇癢,接下來展開的竟是漫長艱難、如牢獄般的癌友生活。蘇萊卡體認到,疾病、分離、心碎,人們終其一生難免遭逢驟變,在兩個國度、兩種狀態裡擺盪。我們得找到在「中間地帶」活下去的方法,學習接受、應用現有的身心。

2022/06/11 | TNL國際編譯

美國新免疫療法震撼血液腫瘤界:6個月臨床實驗後,12名直腸癌患者「癌細胞清零」

這次紀念斯隆-凱特琳癌症中心的研究也顯示,醫院後續追蹤參與治療實驗的患者一年下來,沒有任何一名患者有癌症復發的跡象。

2022/02/19 | 精選書摘

苦苓《最後書》:如果我不幸罹癌,希望我的「不為」至少是個華麗轉身

說不定把最後的歲月活得更加多采多姿,也多給人留些念想——反正到最後,我們都已不在這世上,只能活在別人的心裡。說不定這段最後的歲月出乎意料的長,那不就是我賺到了嗎?人生的最後,難道還不敢賭這一把?

2021/11/07 | 劉子華 - 貓醫院獸醫師

貓咪長了惡性腫瘤,該治療嗎?要考慮的不只是壽命/存活時間那麼單純

若治療這個case有機會達到「明顯的效果」並可以負擔的話,就應該要嘗試治療,但若已經轉移了,或貓咪同時有其他嚴重的疾病,可能就要三思。也可以想想,若讓貓咪自己選的話,牠會想要什麼?

2021/09/06 | 照護線上

「急性骨髓性白血病」標靶藥物獲健保給付,掌握「421」口訣搶時間救命

急性骨髓性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在台灣每年約新增800例個案,是成年人最常見的白血病,而且發生率逐漸上升。患者男性略多於女性,好發於年長者,且隨著年紀增加,發病機率也會提高。發病原因主要是受後天基因突變影響,少部分如:曾接受化學治療或放射治療者、曾罹患血液疾病或是造血功能異常者,有較高的發病機率。

2021/06/05 | 精選書摘

《當呼吸化為空氣》:癌症的殘酷之處在於,它不只限制了你的時間,也限制了你的精力

即將攀上充滿希望的人生巔峰,死亡的陰影卻突然橫亙身前,一位三十七歲的天才神經外科醫師勇敢直視死亡,在所剩時間不多的急迫中,奮力一探生命的最根本價值。

2021/04/05 | 食力foodNEXT

不只是「難吃便當配菜」:研究發現「電話線」海茸可望改善化療併發症

台灣人熟知的便當菜「海茸」,因捲捲的外型被網友戲稱為「電話線」,不少人對其口感和味道有所意見。但有科學家發現,海茸其實富含一種岩藻醣,可望有效解決癌症治療過程中的併發症「白血球減少症」。

2020/08/30 | 照護線上

乳癌治療關鍵報告:根據基因表現區分亞型,治療策略與常見併發症有哪些?

根據乳癌基因表現區分亞型,判斷患者是屬於管腔A型、管腔B型、HER-2陽性型,或是所謂的三陰性型,各自有不同的治療組合及預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