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化石燃料

化石燃料(Fossil Fuel),亦稱礦石燃料,是一種碳氫化合物或其衍生物,包括煤炭、石油和天然氣等天然資源。 --來自 維基百科


最新文章

2023/09/11 | BBC News 中文

新德里G20峰會:領袖宣言譴責武力奪取領土的行為,但未直言批評俄羅斯侵略

這次宣言的措辭,相較去(2022)年的峇里島宣言弱。去年,成員國「以最強烈的措辭譴責俄羅斯對烏克蘭的侵略」——儘管它指出「對局勢和制裁有其他看法和不同的評估」。對基輔而言,避談俄羅斯「侵略」,意味著其西方支持者在與「全球南方」(Global South)就如何描述戰爭的爭論中敗下陣來。

2023/09/10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G20峰會成立「全球生質燃料聯盟」獲美國、印度、巴西支持,但峰會聲明未提淘汰化石燃料

美國、巴西和印度是全球3大生質燃料生產國,但生質燃料聯盟的成立,也受到歐洲國家的批評。歐洲國家質疑,發展生質燃料將砍伐森林以開闢新種植地和占用生產糧食的土地。而巴西外交部消息人士則指出,歐洲國家對生質燃料的抵制,通常與歐洲銷售技術(如電動汽車)的利益有關。

2023/07/07 | 賴明君

抗議活動不服警方執法,瑞典「環保少女」桑伯格遭起訴

桑伯格與環保倡議組織「奪回未來」,在瑞典南部的港口城市馬爾默,進行為期6日的示威抗議活動,試圖阻止裝載石油的油輪進港。由於未服從警方指示,擾亂當地交通,因此被檢察機關起訴,恐面臨6個月的監禁,而拒絕公設辯護人的桑伯格預計會在7月24日在地方法院單獨出庭。

2023/06/27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氫能新賽局5:仁川機場氫能飛機起跑中,拚當領頭羊擴建充電站練兵

空中巴士目標在2035年達成氫動力飛機商用化,開發計畫尚處研議階段,但仁川機場的再生能源與氫能相關建設早已開始。仁川機場作為亞洲第一個加入全球再生能源倡議(RE100)的機場,截至2021年為止已安裝10.5MW太陽能發電設備、8MW地熱發電設備,88個電動車充電站及2處加氫站。

2023/06/27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氫能新賽局4:下一個半導體產業?韓國如何光速打造氫能經濟王國

韓國產業部日前也宣布將投入280億韓元(約新台幣6.5億元),針對家用瓦斯配管內混入氫氣進行安全性驗證工作,規劃混入氫氣占比最多達20%,一旦瓦斯混氫政策順利上路,形同氫氣將深入民眾生活作息。可以想見,未來韓國家庭煮飯、燒開水等生活日常,氫能將扮演一定重要角色,意味著韓國往氫能大國再邁進一大步。

2023/06/27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氫能新賽局3:「未來石油」取代天然氣,俄烏戰爭加速德國綠氫發展

綠色氫能是透過太陽能和風力等再生能源,用電解水方式取得的氫能。綠氫在生產和應用的過程中幾乎沒有碳排,德國在2020年6月通過的「國家氫能戰略」稱之為「未來的石油」,可用來擺脫對煤炭、天然氣和石油的依賴。

2023/06/24 | 張博丞

【國際新聞圖輯】武裝份子進入烏干達中學大屠殺、瑞典環保少女的「世界末日」到了

中國正面臨嚴重的青年失業潮,16歲至24歲的失業率已超過20%,而今年夏天預計超過1100萬名的大學畢業生,在進入就業市場後,青年失業率預計會進一步飆升。除了青年,中國工人今年的收入也連帶減少,1月至5月,中國各地已傳出至少140次抗議和罷工活動,達到近7年來新高。

2023/06/21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砍樹種電4】 碳匯資料「見樹不見林」,造林、砍樹陷兩難

孫義方說,林地應該如何運用,一開始就需要規畫,為了維護生物多樣性,就不需要疏伐,若是經濟經營就需要;打個比方,原本種植2500棵、疏伐後可能只剩400棵,這是為了林木生產;不能用既有的林木經濟模式作為固碳的標準。孫義方也建議,竹林、檳榔園或是確定不能耕作的農地,若能釋出種樹也會有幫助。

2023/06/13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德國另類選擇黨躍居第3大黨,支持率與執政黨分庭抗禮,極右翼迅速壯大政壇敲警鐘

極右翼崛起尤其影響東部布蘭登堡(Brandenburg)、薩克森(Saxony)與圖林根(Thuringia)3個邦,這3邦明年都有選舉,德國另類選擇黨在當地民調都居領先。德國統一後,原本屬東德的地區持續經歷就業率、經濟發展偏低,極右或極左政黨在當地都頗受歡迎。

2023/04/21 | 精選書摘

《ESG新價值投資》:睽違兩百年的電動車全盛時代,各國政府與國際投資人都拍手叫好

當綠色標的成為市場公認的利多趨勢,投資人該如何洞察企業競爭潛力,抓住未來的穩健獲利機會?本書讓你重新認識低碳的經濟影響力,從政府到金融圈;從歐美先行的案例到亞洲的市場改變;從科技業到餐飲零售業,介紹環境友善的投資標的。

2023/04/21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73所大專出版「永續報告書」,專家:節約能源步調應與政府一致,宿舍別放任學生挖礦

簡又新提到,大學是非常耗電的場所,因此節約能源的步調應跟政府一致。這涉及校園生活形態的改變,例如許多學校規定每個實驗室都要設置電表,追蹤和管理用電情形;宿舍也要加強管理,不能放任學生挖礦(指架設硬體消耗學校的電力,獲取加密貨幣)。

2023/04/18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美國《降低通膨法案》減稅吸引歐洲綠能產業投資,歐盟能源轉型恐落後苦追

美國這項法案透過稅收減免和退稅支持北美的清潔能源技術,以啟動美國轉型擺脫造成氣候變遷的化石燃料。這項法案在去年8月完成立法時讓歐盟措手不及,使美國在全球減少碳排放的努力邁向超越歐盟,並引發歐盟領導人對有利於北美產品的規則表示憤怒,因為這項法案恐將從歐洲吸走綠色投資並引發補貼競賽。

2023/03/28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韓國貿易協會副會長:台灣與韓國先天能源匱乏處境相似,「氫能經濟」可望成新轉機

韓國政府在2019年就推出氫能經濟發展路徑圖,車廠、能源等企業也爭相投入氫能車、氫能電池、氫能電廠等相關技術與產品開發,進攻應用發展較快的歐美市場。「但台灣好像還沒有像韓國一樣關注這個領域」,鄭晚基說,台韓都是尖端技術開發、製造強國,在氫能產業上定能找到許多合作方式。

2023/02/22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俄烏戰爭促歐洲減少對俄依賴、加速綠色轉型,成為能源體系改變的歷史轉捩點

再生能源專家勒塞紐向《法國24》(France 24)分析,這次能源危機衝擊民眾荷包,讓人民體驗能源依賴的風險。據Ember報告,許多家庭都紛紛加裝太陽能板。他表示,儘管再生能源開發是近10多年來的趨勢,「但俄烏戰爭確實加速了綠色轉型。它總結了各國對減少天然氣進口重要性的辯論,並真正喚醒再生能源重要性的意識」。

2023/02/15 | 精選書摘

《史上最大投資機會》:在你憤怒地燒掉這本書來取暖之前,請允許我為鈾辯護

經濟、政治、職場、社會都不再像以前一樣。我們面臨人類史上最大的經濟斷層與財富移轉潮。新冠疫情並非造成當前危機的原因,它只是加速了危機的爆發。作者已經有五本《明鏡》暢銷書的紀錄,在本書中揭示如何為自己善用此次危機帶來的獨特機運,並預示接下來還可能發生的動盪,讓讀者在心理和財務上提早做好準備。

2023/01/29 | BBC News 中文

海洋運輸減少污染的新技術:電力水翼船、合成氣、人工樹葉、多桅帆船

全球貿易90%要通過海上航運。國際海運行業的排放佔全球總排放的3%。如果把行業看作一個國家,那麼它的排放排列世界第六。航運業能實現自我清潔嗎?

2023/01/25 | BBC News 中文

最新研究:埃克森美孚早在1970年代就凖確預測燃燒化石燃料將如何使地球變暖

若將埃克森美孚的工作與1988年敲響氣候警報的NASA科學家的詹姆斯・漢森的工作進行比較,埃克森美孚出色的氣候模型,至少在性能上可與現代歷史上最有影響力和最受尊敬的氣候科學家相媲美,而這也顯示埃克森美孚「故意誤導」公眾和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