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

北京市,通稱北京(漢語拼音:Běijīng;郵政式拼音:Peking),簡稱「京」,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首都及直轄市,是該國的政治、文化、科技、教育、軍事和國際交往中心,是一座全球城市,是世界人口第三多的城市和人口最多的首都,具有重要的國際影響力。 --來自 維基百科


最新文章

2023/05/11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中國多城市爭相鼓勵「地攤經濟」,專家稱創造虛假繁榮沒解決真正問題,官媒稱不該變「網紅經濟」

增加「城市煙火氣」成為中國今年拉抬經濟的指標之一,鼓勵「地攤經濟」成重要手段。北京、上海、蘭州、深圳等地陸續宣布放寬擺攤的規範與時程,而至今仍有大小城市持續宣布相關鼓勵擺攤的辦法。中國官媒《經濟日報》10日以「發展夜經濟得下大功夫」為題刊發評論文章,強調「夜經濟不是貴經濟,也不等於網紅經濟」。

2023/05/09 | TNL 編輯

中國突襲搜查諮詢公司凱盛融英,「反間諜法」定義模糊不利疫後吸引外資

近期中國國安機構,以竊取軍事與金融情報為由,對諮詢公司凱盛融英(Capvision)進行「公開執法」。外媒表示,北京的反間諜搜查行動,可能會損害中國在經濟開放與復甦上的努力。

2023/05/03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中國失業青年賣飯糰,整天只賺22元痛哭;北京、上海、蘭州鼓勵擺攤,「地攤經濟」取得正當性

中國官方上月發布的數據顯示,3月份中國整體失業率雖微降至5.3%,但16至24歲青年失業率卻高達19.6%,也就是說幾乎每5個16至24歲的中國青年就有一個工作無著。又因去年中國應屆畢業生數首次破千萬達1076萬,估計今年再創新高將達1158萬,如此因中國青年失業而衍生的社會問題勢必更雪上加霜。

2023/04/26 | 德國之聲

北京長峰醫院大火:假造民意、不給黨和政府添麻煩,中國的災難新聞報導發生什麼事?

北京長峰醫院火災造成至少29人死亡,網路輿論被嚴格控制。時評作家長平指出,宣傳官方二十年前不敢理直氣壯喊出的話,今天借助個體「網友」身份大肆撒潑。

2023/04/26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中國版「夜市人生」:疫情後的後車廂日落市集,北京外圍出現「擺攤經濟」

受限於中國政府的清零政策影響,去年中國GDP成長率創下過去40年來的次低僅3%。今年,外界將經濟發展重點擺在刺激內需,民眾消費的力度成為一大看點,但在此之前「錢袋子」能否有錢去消費可能更為重要。另外,更為棘手的是,中國青年失業率仍高達19.6%(16到24歲)。

2023/04/19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更新)北京長峰醫院大火增至29死,官方控制輿論封鎖消息8小時引公憤

北京豐台區長峰醫院昨天發生大火,奪走29條人命。中國社群媒體平台在事發後快速展開審查,官媒則直至8個多小時後才首次披露這次事件。當局對公眾討論的打壓引起了網友的不滿與憤怒。

2023/04/06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中國駐美大使空懸逾3個月,中國審慎斟酌如何與美國打交道

美國巴克內爾大學(Bucknell University)政治學與國際關係教授朱志群表示,北京沒有參議院,沒有國會聽證,(人選)定了就是定了,想必是北京在故弄玄虛,以表達對美方的不滿。他說,就是要讓美方知道北京很不悅,並期盼美國好好善待中國的新任大使。

2023/03/26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與其上班不如「上香」,中國年輕人寺廟求神佛受關注

綜合陸媒及社群網站評論,有觀點認為,「在上班和上進之間,年輕人選擇了上香;在求人和求己之間,年輕人選擇了求佛」,也有網友點出,年輕人愛到寺廟上香「這是因為努力能夠改變的東西越來越少,學歷能夠帶來的變化越來越小。」

2023/03/15 | BBC News 中文

中國兩會升級「民意收集器」國家信訪局,是重大改革還是為百姓畫大餅?

國家信訪局為中國國務院負責民眾來信和上訪接待工作的機構,但過去一直被詬病沒有發揮它應有的作用。本輪機構調整將該局升級,這個時間點尤為受到關注。有分析認為, 該舉措與近幾個月中國爆發的數輪大規模抗議有關,但另有聲音認為, 這次改革不會帶來什麼實質變化, 中國的信訪制度是為老百姓「畫大餅」。

2023/02/20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北京交通銀行將房貸還款上限延長到95歲,網友譏「債留子孫」、「貸貸相傳」

大部分中國網友對「房貸可貸到95歲」的作法,卻抱持嘲諷及批評的態度,有人直指「為了救房市,這是不是瘋了?」;有人則說「既不准提前還款,又讓人貸到95歲,這坑越挖越大越深」;有人則說「這是比賽嗎?坐等哪個城市接著推出『百歲貸』」。許多網友認為,這種作法是典型的「債留子孫」、「貸貸相傳」。

2023/02/10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國民黨副主席夏立言會見中國國台辦主任宋濤,陸委會:矮化與傷害台灣主權尊嚴

國民黨表示,整個會見過程,雙方都很坦率地溝通,也充分交換意見。夏立言最後強調,兩岸應用行動交流對話化解歧見、加強溝通解決爭端,才能積累兩岸互信,保障和平發展。陸委會對此表示,宋濤提及「貫徹解決台灣問題」總體方略,凸顯其對台政策意旨在對台灣主權尊嚴的矮化與傷害。

2023/02/03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北京三里屯「酒吧一條街」1/31關燈打烊,有緬懷有吐槽引熱議

在中國網路上,不少北京人紛紛指三里屯「酒吧一條街」是青春歲月的回憶,競相提及當年在酒吧裡發生的點點滴滴,有歡笑也有浪漫,還有不時出現的爭吵及鬥毆;但也有人直指,酒吧街店家拉客文化及宰客習慣,讓許多人擁有不佳的消費體驗,是當地近年來轉趨沒落的原因。

TNL+ 2023/01/28 | 躺平青年

北京「萬柳書院少爺」一夕漲粉百萬,恰恰反應中國人慕強慕權的奴才心態

在中國社會,你的經濟地位高低與否其實並不重要,它僅僅是一個靜態的貨幣或財富尺度,更重要的是別人對你的態度和看法,因為別人對你的尊重程度很多時候可以變現為你的財富值。

2023/01/19 | 德國之聲

北京亮馬橋「白紙運動」抗議之後,越來越多年輕人發現自己的朋友「失聯」了

11月27日晚的北京亮馬橋抗議事件已經過去一個半月,許多嚴格的防疫政策在此後不久就不再執行。這件事的討論熱度已經不如從前,但對不少參與這起抗議的當事人來說,他們的生活從此發生了不可逆的變化。

2023/01/16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中國民眾「和死神搶父母」搶購倍拉維,官方公布近6萬人「在院病歿」國際質疑數據真實性

「全中國都在和死神搶父母」成為最近中國網路流傳的一句令人辛酸的話。倍拉維儘管因價格談判破裂未能納入中國醫保用藥,目前僅是臨時醫保用藥,但不少中國民眾為了搶救家中染疫老人,不得不延續先前搶食物、搶退燒藥的傳統,透過各種非正規管道搶購數量極其稀少的倍拉維,成為最新一輪的自救行動。

2023/01/07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中國推第10版診療方案,快篩列診斷標準、廢止集中隔離;防疫鬆綁後,中國工程院半個月20位院士離世

中國政府放寬防疫管制導致疫情大爆發,諸多相挺政府防疫政策的專家屢遭抨擊。中國社群平台微博昨天公告,針對1120個發布攻擊專家學者言論的帳號給予禁言處置,包括被網友稱為「毛左」的北大學者孔慶東。

2023/01/05 | 莊貿捷

疫情重創經濟,中國三駕馬車失靈,傳北京將暫緩1兆人民幣晶片計畫補助

中國的經濟真的很糟糕,房市崩盤後造成內需市場熄火,又遇到了疫情供應鏈中斷,連帶拖累外銷出口,但是外媒仍強調,2012中國光電產業也有一波低潮,如今卻成為了行業的領導者,千萬不要小看中國業者的韌性。

2022/12/27 | 精選書摘

《新視界》:紫禁城利用廣場營造空間氣勢,對17世紀歐洲人產生無比壯觀的視覺效果

十七世紀下半以來,中國京城廣場圖像在歐洲流傳,展現一個全新的廣場功能意涵。對歐洲人來說,一幅中國京城圖,就是一個個大廣場與小廣場的連結圖,利用它的空間氣勢,可以產生無比宏偉、壯觀、氣派的視覺效果,能夠藉此製造國家威望或凸顯教會榮耀,它與歐洲放射狀及星形之集中式廣場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