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北大西洋公約組織

北大西洋公約組織(英語:North Atlantic Treaty Organization,縮寫NATO;法語:Organisation du Traité de l'Atlantique Nord,縮寫OTAN),簡稱北約組織、北約,是歐洲、北美洲國家為實現防衛合作而建立的國際組織,其成員國擁有大量核武器、常規部隊,是西方世界重要的軍事同盟。 --來自 維基百科


最新文章

2023/09/11 | 精選書摘

《歷史六瓶裝》:當我們想到共產主義,會想到鐵幕;但當他們想到民主,則會想到可口可樂

對於共產主義者來說,可口可樂代表的是資本主義所有的毒素,特別是關於「經濟的原則是滿足消費者最微小需求」的概念。正如同可口可樂公司在一九四八年的年會擺出的一塊標語:「當我們想到共產主義者,會想到鐵幕;但當他們想到民主,則會想到可口可樂。」

2023/08/31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揚言只防衛台灣到2028美國晶片自主前,共和黨總統參選人挨轟「把台灣拱手讓給中國」

拉馬斯瓦米(Vivek Ramaswamy)上週末在愛荷華州造勢時說:「我清楚地說,我們將防衛台灣,起碼到我們國家取得半導體自主之前,屆時再進行評估。」他29日再度於一篇回應《華爾街日報》專欄的信函中寫說,在台灣議題上,「我支持採取戰略清晰:盡力保衛台灣,直至美國實現半導體自主,然後在美國風險較低時,恢復戰略模糊立場」。

2023/08/11 | 王昱晴

波蘭強化邊境軍力,新增1萬人以防進駐白羅斯的瓦格納傭兵

6月底,俄羅斯傭兵組織瓦格納集團在普里戈任的帶領之下,對普亭政府展開兵變。這場兵變只在一天就閃電落幕,普里戈任在白羅斯總統盧卡申科的「保護」之下,逃往白羅斯。波蘭政府昨(10)日表示,瓦格納集團正在朝波蘭邊境移動,使波蘭、立陶宛邊境變得敏感。

2023/08/07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中國打壓失利,立陶宛議員:台灣是最後的贏家,北京苦思如何讓其大使返回維爾紐斯

馬爾德基斯認為,從某種意義上說,立陶宛是一個榜樣,對其他國家,特別是歐洲國家,帶來了不同的作用力,3年前中國一直只被視為一個市場,一個可以出售產品的市場,而不是一個政治話題。但現在,歐洲人在提到中國時,關注的不再只是它的市場,還會考慮到安全威脅和人權等其他問題。

2023/07/31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土耳其促瑞典採具體作為防古蘭經焚燒事件,丹麥外長尋求法律手段阻止

丹麥政府將設法「找到法律工具」,讓當局能夠阻止民眾在外國駐丹麥大使館前方焚燒可蘭經。丹麥和瑞典近數週以來發生焚燒或毀損可蘭經的反伊斯蘭抗議活動,使得全球穆斯林遭到冒犯,兩國因此成為眾矢之的。兩個國家都對焚燒可蘭經行徑予以譴責,但也強調,根據保護言論自由的規範,無法予以阻止。

2023/07/14 | BBC News 中文

北約峰會閉幕:聯合公報強烈譴責中國,法國反對北約挺進亞太地區

法國在本次峰會中抨擊了中國與俄羅斯的關係,但馬克宏在峰會後的記者會上表示,北約與其他地區國家建立伙伴關係是好事,有助於共同管控在印太地區、非洲及中東的安全問題,但不應超越地理因素。馬克宏強調,「印太地區」並非北大西洋,北約不應有企圖在地理上擴張,並給人留下在其他地區建立認受性及地理存在的印象。

2023/07/14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維爾紐斯酒吧門口掛立陶宛、烏克蘭和中華民國的國旗,店員:我們支持台灣,就這麼簡單

自從立陶宛成為首個同意台灣代表處掛上「台灣」名稱的非邦交國,遭到中國「戰狼式報復」而成為全球新聞後,愈來愈多立陶宛人開始「認識台灣」,也出現了名為「福爾摩沙」的珍奶店。至於北約峰會場合,台灣的角色則是「看不見,聽得到」。北約秘書長史托騰伯格在記者會上明言,中國威脅台灣是各國元首討論的議題。

2023/06/08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法國學者:馬克宏反對北約東進不是「怕得罪中國」,台海有事必挺身

法國國際關係研究所(IFRI)亞洲研究中心主任朱利安(Marc Julienne)表示:「如今中國已進入北約分析框架之下。而法國的立場是,視中國為北大西洋的挑戰,特別是在網路、太空、影響力干涉等跨國領域;但以地域軍事而言,法國認為應由歐盟出面處理,而非北約」。

2023/05/14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2023土耳其總統大選今日投票,艾爾多安延續勢力的關鍵一戰

2023土耳其總統大選今日登場,將於台灣時間晚上10點結束投票,因此大概今夜就能得知決選結果。民調顯示,總統艾爾多安最大的對手基里達歐魯的支持率些微領先。但如果兩人得票率都未超過5成,5月28日就得舉行第2輪決選。

2023/04/21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美國同意向土耳其出售F-16戰機升級設備,力促7月前批准瑞典加入北約

雖然瑞典長期與北約合作並被視為夥伴國,但不享有成員國提供的全面保護,尤其是最關鍵的第5條集體防禦。土耳其政府不滿瑞典對「庫德恐怖組織」的立場過於軟弱,多次要求在打擊恐怖主義上採取具體行動。美國之音(VOA)報導,雖然瑞典新反恐法即將上路,土耳其仍緊咬「這還不夠」。

2023/03/27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普亭將在白羅斯部署核武,歐盟警告祭新制裁,華府:未見俄移動核武跡象

俄羅斯總統普亭決定在白羅斯部署戰術核武後,烏克蘭昨(26)日要求聯合國安全理事會召開緊急會議,德國、北大西洋公約組織也譴責這種使核武更靠近歐洲聯盟(EU)的作法。歐洲聯盟外交暨安全政策高級代表波瑞爾今天表示,如果白羅斯讓俄羅斯在境內部署核子武器,布魯塞爾準備好對明斯克實施新制裁。

2023/02/01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兩起事件讓艾爾多安撿到槍:卡芬蘭瑞典入北約逾半年,土耳其成攔路虎為哪樁?

北約歷史性東擴見不見得曙光,除了芬蘭及瑞典如何做到讓艾爾多安滿意外,還得從他的競選連任考量說起。土耳其5月中將舉行總統及國會選舉。這對帶國家「走入」經濟泥淖的艾爾多安政府而言,無疑是背水一戰。

2023/01/29 | TNL 編輯

前北約將領帕維爾當選捷克總統:視中國為安全威脅,承諾扎根西方世界、消弭政治分歧

捷克總統大選結果出爐,前北大西洋公約組織(NATO)將領帕維爾(Petr Pavel)最終以58.32%的得票率勝出,將於3月初正式就職。

2023/01/24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愛沙尼亞、拉脫維亞要求俄國大使離境,歐盟再增對烏克蘭軍援5.45億歐元

俄羅斯昨(23)日以愛沙尼亞反俄為由,將彼此外交關係降級並驅逐對方使節後,愛沙尼亞與鄰國拉脫維亞也要求俄國大使離境。這兩個波羅的海國家同為北大西洋公約組織(NATO)成員。歐盟外交部長理事會則在昨天同意加碼對烏克蘭2筆軍事援助,共5.45億歐元。

2023/01/13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前北約秘書長拉斯穆森投書英國《金融時報》:民主世界萬不可讓台灣遭受與烏克蘭同等命運

拉斯穆森提到,確保烏克蘭勝利對嚇阻中國而言至關重要。一旦俄羅斯成功奪取烏克蘭領土、藉由武力建立新的現狀,這將建立危險先例,中國及其他專制政權將認定,民主世界意志薄弱,而核武恫嚇和軍事侵略是有效手段。拉斯穆森指出,若相信民主台灣的價值、信奉以規則為基礎的國際秩序,民主世界就該盡力確保烏克蘭得勝。

2022/12/11 | TNL 編輯

烏克蘭敖德薩遇襲斷電,俄羅斯暗示率先使用核武,北約憂成歐洲大戰

烏克蘭日前坦承,敖德薩地區兩座發電廠遭俄羅斯無人機襲擊,非關鍵基礎設備全遭斷電,目前約150萬人無電可用。另外,據外媒報導,俄羅斯不排除率先使用核武攻擊,北約秘書長擔心俄烏戰爭恐演變為歐洲大戰。英國駐聯合國大使吳百納聲稱,俄羅斯與伊朗有軍事設備交流,美國也預計提高對烏克蘭的軍事補助。

2022/05/18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利比亞總理鬧雙包,兩派人馬於首都的黎波里爆發衝突,停火協議告終

支持巴夏加的武裝團體3月已部署在的黎波里外圍,引發外界擔憂雙方爆發衝突,令2020年10月以來實行的脆弱停火協議告終。巴夏加先前數度嘗試進入的黎波里,但都和平退出,因為他的車隊被支持德貝巴的團體趕回去。

2022/05/13 | TNL 編輯

芬蘭做出「加入北約」歷史性決定,俄羅斯警告「被迫採取軍事回應」並揚言切斷天然氣

若芬蘭與瑞典決定加入北約,將是北約自2004年波羅的海三國加入迄今最大規模的擴張。無論烏克蘭戰爭最後發展為何,普亭可能會將此視為對俄羅斯勢力範圍的再次侵門踏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