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魏

北魏(386年2月20-535年2月3日)是北朝時期的第一個朝代,由拓跋珪所建立,定都平城(遺址在今山西省大同市)。 --來自 維基百科


最新文章

2023/03/10 | 方格子vocus

南北分裂之北魏皇權進化論(五):陸麗大權在握,整個北魏幾乎就是「步六孤」的天下

大權在握之後,陸麗更調大哥二哥往南方前線,守安徽湖北,四哥則轉鎮山東,七弟守河間,八弟主青州。陸麗本人居中坐鎮山西朝廷,冀州則是交給了合夥人源賀跟獨孤尼。整個北魏的天下,幾乎就是步六孤的天下。

2023/03/09 | 方格子vocus

南北分裂之北魏皇權進化論(四):史上最強宦官宗愛,給北魏上了一課「中式朝廷奪權術」

拓跋燾於451年正月大行封賞,中常侍宗愛,此時爵封秦郡公。崔浩的最高爵位,也是東郡公而已。走到這個高度的宗愛,不是有戰謀,就是有戰功。如果有「中國史上最強宦官」,宗愛應該也要有個一席之地。而他真正厲害的地方,還在後頭。

2023/03/08 | 方格子vocus

南北分裂之北魏皇權進化論(三):透過長孫氏派系興衰,看清楚北魏草創期皇權流動

透過長孫氏興衰,拓跋三祖孫的皇權流動,那是看得更清楚了。基本上,世祖拓跋燾之後,最開枝散葉的長孫氏,其實也是阿肥這一脈,道生系則是精兵政策這樣。

2023/03/07 | 方格子vocus

南北分裂之北魏皇權進化論(二):藉著北胡蓋吳起義,崔浩引發了北魏太武帝「滅佛」

。那我想大家也都清楚了,這場「三武滅佛」的第一武,完全就是一個政治操作。(拓跋燾諡魏太武帝)始作俑者,便是崔浩。他能在佛像裡藏玉璽,長安佛寺的兵器,搞不好也是他派人去放的。

2023/03/06 | 方格子vocus

南北分裂之北魏皇權進化論(一):「國師」崔浩成功幫助北魏集中兵權,也集中了帝權

重要的不是崔浩因何得罪魏世祖拓跋燾,從天堂跌落地獄,而是他成功了。崔浩成功幫助北魏,集中了兵權,集中了帝權。天下尚未統一,可儒皮法骨的帝制時代,回來了。

2023/02/23 | 方格子vocus

南北分裂之劉宋興起(四):劉裕發動「最後的北伐」,終結東晉103年國祚取而代之

西元419年底的時候,劉裕進為宋王,採曹操格式,是「禮與天子齊」的國王。隔年6月,進行禪讓大典。歷時103年的東晉政權,雖然沒有統一天下,但也是中國地區,東漢以降最長壽的國家了。

2023/01/20 | 方格子vocus

南北分裂之北魏崛起(五):拓跋燾統一北方不是單純征服中國,就連四夷來朝也一次完成

拓跋燾完成的北方統一,不是單純的征服中國故土,就連四夷來朝的吐谷渾跟高句麗,也一次完成。原本就有草原共主地位,如今平服中國北方,西域各國也是紛紛來朝。

2023/01/19 | 方格子vocus

南北分裂之北魏崛起(四):拓跋嗣建立國有軍隊,一步一步的穩定北魏

大事沒有,小事不斷的情況下,拓跋嗣逐漸推動著父親所想要的「漢化」。最關鍵性的動作,就是西元413年,國有軍隊的建立。

2023/01/18 | 方格子vocus

南北分裂之北魏崛起(三):北魏像多管閒事的傻大哥,只要有人求援就立刻出兵

中原地區一些什麼小小的協助要求,北魏根本連想也不想,立刻就出兵了。而且他們不是幫「北魏」的下屬喔,不管是燕屬秦屬還是晉屬,北魏霸主都一定要出手維護規矩。也就因為這個習慣,北魏接受了東晉的「洛陽防衛」邀請。

2023/01/17 | 方格子vocus

南北分裂之北魏崛起(二):前秦興亡讓拓跋鮮卑從塞外共主,變成邊塞爭奪戰的一員

有趣的是,拓跋珪在稱代王3個月後,就改號魏王。這顯示出他們所爭奪的區域,不是更北方的大草原,而是近中土地區。失去了更北方的大鮮卑聯盟,也就是後續的柔然,丁零,以及突厥。總之,拓跋鮮卑從塞外共主,演變成了邊塞共主爭奪戰的一員。

2023/01/16 | 方格子vocus

南北分裂之北魏崛起(一):拓跋鮮卑率「聯邦」攻入中國,就像「美國總統親征越南」

《魏書》在表示的只是拓跋氏順應天命,北上南下。這種國際立場,在中國史上也屬於罕見。我認為可以稍為拉遠一點,用類似「美國駐軍越南或朝鮮」的情況來看拓跋鮮卑。只是變成了美國總統,鮮卑皇帝自己來到前線。

2022/02/16 | 精選書摘

《大逃離》:到了西元1000年,當羅馬帝國體制逐漸消失之際,中國的霸權帝國傳統卻比以往更為堅實

為什麼大逃離不是出現在中國?為何歐洲與中國在帝國發展上,走上了如此不同的道路?是地理環境的影響,還是人為制度的操作? 本書將全方位解析中、西方在打造大一統帝國上的經驗異同,以及這些差異如何導致十九世紀「西方崛起、中國衰落」的現代經濟大分流。

2021/04/29 | 精選書摘

《逆轉的東亞史(3)晉、燕、齊篇》:齊魯相爭:濱海之國和內陸之國的衝突與融合

齊魯的合併產生了有利於魯而不利於齊的效果。這就像是英法百年戰爭以後,英國人如果真的征服了法國,那麼英國國王也勢必要搬到巴黎,變成法蘭西的君主,結果反而會對英格蘭本地的紳士不利,很可能會把英格蘭變成法蘭西的行省,而使後來的英格蘭無法出現。

2020/11/11 | 方格子vocus

《木蘭詩》見證胡漢混血帝國的興起:誰是胡、誰是漢?答案其實撲朔迷離

「花木蘭」的故事雖受歡迎,但大多數人對她所生活的南北朝年代卻相對陌生,不免阻礙了對這首詩的了解與欣賞,也讓影視改編的主題多集中在木蘭從軍過程中與軍中弟兄的相處與曖昧,很少觸及這首民歌背後的胡漢交會。

2020/09/10 | 黎蝸藤

《花木蘭》不僅充滿歷史錯誤,還把她對父親的「愛」曲解為「孝」

迪士尼出於更好地適應中國市場,迎合「中國價值觀」,於是新版本中才特別烘托出「孝道的美德」。而這在1998年的動畫版中完全不是這麼回事。

2019/11/11 | 精選書摘

《讓我們來到北朝》:孝文帝漢化的隱憂若是一座冰山,太子、皇后之死就是露出的那一角

北魏後期的歷史,其實可以視為孝文帝一面倒文化政策的後果。如果沒有孝文帝的激進政策,北魏在漢化的大方向不變之下,漢化的速度應該會減緩,帶來的衝擊也隨之變小、變慢,全國比較容易協調。孝文帝激進的漢化政策加上配套措施不足,使潛在的問題擴大並提早顯現,因此也可以說是他對北魏的遺禍。

2019/06/04 | 精選書摘

《木蘭與麒麟》:懼犬或親犬?古代亞洲的犬科動物形象

當華夏群體徹底切斷了其與之前的「犬戎」兄弟姻親之間的文化聯繫,這個過程導致了「純粹」遊牧生活的出現。東方的「懼犬性」傳統最終消滅了西方的「親犬性」緒餘,史前東亞的東西衝突模式被如今長城所劃分的農業南方和遊牧北方之間的對抗所取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