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韓

大韓民國(韓語:대한민국/大韓民國 Daehan Minguk),簡稱韓國(한국/韓國 Hanguk),港臺民間亦有稱南韓,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則稱南朝鮮(남조선/南朝鮮),是位於東亞朝鮮半島南部的共和制國家,首都為首爾特別市。 --來自 維基百科


最新文章

2020/07/14 | 許劍虹(Samuel Hui)

韓國名將白善燁逝世:跟郝伯村一樣充滿爭議,卻也足以代表整個韓戰世代

白善燁的離世,象徵的是南韓韓戰世代的凋零,顯見那個反共抗俄的年代與我們越來越遙遠。畢竟就在兩個多星期以前,我們還在紀念韓戰爆發70周年,筆者甚至還多次在文稿中提到白善燁與白仁燁兄弟,沒想到現在他們也都成為歷史了。

2020/07/07 | 讀者投書

越南、台灣和南韓:為什麼鑽研東南亞的你該留意這三個國家?

隨著貿易戰和冠狀病毒疫情爆發,往日在東南亞影響力最深的中國和日本都蒙受著極大的損失。而在新正常秩序之下,被中日兩國壟斷的東南亞地緣政治面貌將會變得更趨多元化;新南向和新南方兩項政策都將在政、商、學等界創造更多的機遇。

2020/07/02 | 精選書摘

《美中暖戰》:盤點西太平洋各國海軍戰力,但區域內沒有任何一國能完全稱霸

美國與中國已經在西太平洋開戰了。這是一場美中在海上「開打」的戰爭。但因為都還沒有到槍砲齊射、飛彈亂飛的局面,因此作者姑且在這個階段稱之為「暖戰」。雙方既不冷戰,也不熱戰。

2020/06/25 | 許劍虹(Samuel Hui)

韓戰爆發70週年(一):為什麼戰後韓國走上「反日」,台灣卻走上「親日」?

金九與李承晚的角色,更類似1945年後隨中華民國政府接收台灣的半山,一如謝東閔或者黃朝琴。他們因為過去領導抗日的歷史,完全掌握住了韓國民族主義論述的話語權。

2020/06/17 | TNL 編輯

【更新】北韓釋出兩韓聯絡辦公室爆炸照片,拒南韓派特使、揚言派兵進非軍事區

開城被視為北韓往南進入韓國的重要通道,2003年開城工業園區建成以前,開城及板門店一帶,駐有北韓軍隊。現在北韓可能重新在此部署軍隊。

2020/06/15 | TNL 編輯

北韓放話採取「軍事行動」,除了施壓美國、可能暗示新接班人已誕生?

針對北韓近日的隔空放話,南韓國防部表示,他們認為目前形勢十分嚴峻,南韓軍方正保持高度戒備,並密切關注北韓軍方的動態。

2020/05/31 | 李修慧

川普宣布G7峰會延後到9月後,為了因應中國,還可能擴大為G10

川普表示七大工業國集團已不能代表世界現在發生的一切,這是過時的國家集團,他認為加入韓國、澳洲、印度的G10或G11是個不錯的集團。白宮主管戰略溝通的官員法拉表示,這項會議將能匯聚傳統盟友,討論如何因應中國。

2020/05/20 | 台灣韓國情報站

《黎明前的半島記憶》書評:台韓七十年來彼此冥冥牽引的民主進程

要了解民主自由的得來不易之後所得到的「民族情感」才更應該是我們對家國認同的來源,不必須強調祖國四處征戰的光輝更不需要偉大的人民領袖,唯有瞭解被統治的人民彼此是國家真正的主人才會使反抗的記憶存有意義。

2020/05/14 | 精選書摘

《人民幣的野心》:中國透過「貨幣互換外交」,讓人民幣走上國際化的算計與政治

中國希望能夠盡量避開美國的政策與景氣動向所造成的影響。中國不喜歡受到匯率波動的控制,而且在大國意識越來越強的心理下,也開始意圖在貨幣上面獲得與自身經濟實力相符的國際地位。

2020/04/30 | 李修慧

韓國倉庫疑因「電梯施工」造成大火:38人死亡、10人受傷

2008年、同樣在利川市就發生過40死的爆炸事故,韓國政府也曾改善消防規定,但這次大火仍導致38人死亡,引起韓國輿論憤慨。

2020/04/13 | TNL 編輯

震驚全球的韓國「N號房」事件,主嫌遭檢方以14項罪名起訴

N號房事件不只主嫌引起群眾憤怒,觀看性剝削影片的會員也遭譴責,青瓦台超過300萬人連署希望公布會員的資料。如果此案適用「犯罪團體組織罪」,付費觀看不法色情影片的會員都可能被視為犯罪團體的一員,處以較重刑罰。

2020/04/07 | 羅樂然

保留原貌?創造原貌?——韓國景福宮重建,與文化遺產反思

文化保育好像成為了香港當下生活裡不可忽視的話題。筆者是次希望借鑒韓國的文化遺產作例,說明歷史文化遺產的議題,值得花更多的時間進行探究。

2020/04/07 | Lo's Psychology

心理學解讀N號房事件(一):性罪犯的行為動機

為何犯罪嫌疑人在線上線下的反差會如此巨大?從行為心理學(Behavioural Psychology)的角度出發,行為其實源自個人的思維方式,而個人的思維方式中又蘊含了其背後的行為動機。

2020/04/03 | 薛憲修(Johnny Hsueh)

相較美、義、日、韓、中,台灣抗疫模式是最接近理想的選擇之一

世界各國因應疫情的作為頗為分歧,反應時間落差較大,許多可分配資源比台灣更豐沛的國家卻沒有及早介入因應。所幸,至今多數國家皆已開始採取積極管理。自由市場派與計畫管制派的爭論始終難有壓倒性的優劣定論,但相較之下此次在民主體制下實行中央管控的台灣以結果論是可圈可點的。

2020/03/31 | 讀者投書

韓國「N號房」事件連署群情激憤,是為了「拯救」還是「報復」?

大家連署真的是為了拯救被害人嗎?抑或是抱持著想讓加害人受到懲罰的報復心態?若大眾只是以「報復」作為目的,那悲劇仍會不斷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