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NL+ 2023/01/03 |
環保團體的蕃茄湯:強迫我們在「保護藝術」與「保護地球」二擇一,這種論述讓人非常不安
Just Stop Oil並非攻擊邪惡富豪的畫像、也非攻擊代表藝術史名作,而就是扎扎實實地朝市場上高價目標著手,而他們「保護藝術」與「保護地球」二擇一的論述也讓人非常不安,因為藝術雖然絕對有資本的運作,但本質其實是人類美好的結晶。
2022/11/02 |
番茄汁、薯泥、巧克力蛋糕⋯⋯環保團體「戲劇性抗議行動」席捲歐洲,他們所為何來?
Just Stop Oil的行動引發正反兩方討論,英國外交大臣說人們應該「停止給這些『成年的幼童』一直想博取的關注」;愛爾蘭歌手格爾多夫則表示這些行動「1000%正確」,「他們沒有殺死任何人,但氣候變遷會。」
2022/10/31 |
德國環保人士自黏在恐龍骨架下抗議,藝術界喊話停止「適得其反」的破壞行徑
這些環保人士來自環保團體「最後一代」(Last Generation),這個組織的成員本月稍早曾在德國巴貝里尼博物館,將馬鈴薯泥潑向莫內價值1億1100萬美元名畫《乾草堆》;在荷蘭,氣候運動人士將自己黏在韋梅爾的畫作《戴珍珠耳環的少女》;「攔住石油」(Just Stop Oil)成員在英國倫敦的國家美術館把番茄汁潑向梵谷名畫《向日葵》。
2022/08/11 |
歐洲博物館「收藏當代」的政策與實踐(下):荷蘭「熱帶博物館」在解殖浪潮中如何轉型?
歐洲各博物館收藏當代的策略與目的儘管殊異,但相關實踐均反映了博物館對自身功能與定位的反思。新的收藏內容不僅拓展博物館既有的敘事視角與知識框架,亦帶來諸多有待思索的問題。
2022/08/11 |
歐洲博物館「收藏當代」的政策與實踐(上):COVID-19全球大流行如何賦予館藏新意?
值得注意的是,比起對時序性框架的反思,在許多情況下,將收藏範圍擴及當代,更關乎博物館作為社會機構的任務與功能,尤其是如何藉由多元的收藏——包含過往不被標籤為藝術品的日常圖像與器品——反映特定社會議題並促成更具包容性的展示論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