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夫卡

法蘭茲·卡夫卡(德文:Franz Kafka,1883年7月3日-1924年6月3日),出生於奧匈帝國的德語小說和短篇故事作家,被評論家們譽為20世紀最具影響力的作家之一。 --來自 維基百科


最新文章

2022/11/25 | 精選書摘

卡夫卡《給父親的一封信》:許多年後我仍然被那想像所折磨,那個巨人,我的父親

卡夫卡在他離世前五年,寫了一封長達103頁的信給父親,道盡對父親既崇仰又恐懼,急於逃離又交織著歉疚的矛盾情感。

2022/01/27 | 精選書摘

曾珍珍《同樣的心》:多識草木蟲魚鳥獸——訪楊牧談解識自然

想完整認識楊牧——被譽為最有希望榮獲諾貝爾獎的華人詩人,《同樣的心》將是不可或缺的一塊拼圖。看曾珍珍從生態詩學的研究專業,析論楊牧詩作的生態意象;從中西比較詩學的還原再現,發掘楊牧譯作的修辭策略與音樂性;從師生關係、研究同行的雙重角色,勾勒楊牧創作的自覺與反思。同樣的心,呼應成章。

2021/08/16 | 郭梓祺

【無腔曲專欄】為卡夫卡招魂

利志達的《卡夫卡》每章雖由抽象線條開始,但或許所有歷史都是當代史,所有改編和閱讀都是當下的事,哪怕對權力或壓迫的普遍描述,結尾也往往令人想到近年一些畫面或氣氛。

2021/07/25 | 藍玉雍

【書評】《失去影子的人》:如何不被「事物的影子」迷惑?一則身份與金錢的寓言

我們總以為影子是自然而然、每個人都會擁有的東西,但卻常常忘記,其實影子並不是一個真正存在的實體,他是太陽、光線在人們身後投射出的東西。就像你的各種身份一樣,身份是社會投射在眾人身上的事物。

2021/06/26 | 精選書摘

【小說】《短暫的一生》導讀:用獨特而原創的話語張力,反陳虛構的如何不可能

奧內蒂是存在主義的信仰者,《短暫的一生》是奧內蒂樹立風格之作,採用大膽手法構思小說與人生的關係。奧內蒂的小說多以他的出生地蒙德維的亞,以及移居之城布宜諾斯艾利斯作為故事的發展背景。令人窒息的城市生活,一直是他小說中揮之不去的夢魘。他常常將經歷的人事物,清楚地折射在他的小說字裡行間。

2021/06/26 | 精選書摘

【小說】《短暫的一生》導讀:用獨特而原創的話語張力,反陳虛構的如何不可能

奧內蒂是存在主義的信仰者,《短暫的一生》是奧內蒂樹立風格之作,採用大膽手法構思小說與人生的關係。奧內蒂的小說多以他的出生地蒙德維的亞,以及移居之城布宜諾斯艾利斯作為故事的發展背景。令人窒息的城市生活,一直是他小說中揮之不去的夢魘。他常常將經歷的人事物,清楚地折射在他的小說字裡行間。

2021/05/14 | 王偉雄

讀卡夫卡《下一個村莊》:人生階段與時間感

卡夫卡作品中《下一個村莊》的祖父無法理解年輕人的決定;然而,他也曾經是年輕人啊,是過來人,為何有此「無法理解」?

2021/04/12 | 戲言

卡夫卡在柏林:房租被提高,他將女房東勢利性格寫進小說中

一戰後的柏林,百物蕭條,通貨膨脹,加上戰爭賠款令整個德國陷入經濟與政治危機。卡夫卡也避免到市中心,除了混濁空氣對他的健康不佳外,還想避開政治的不穩。

2021/03/07 | 精選書摘

哈金《湖台夜話》:西方文學界的確看不起現當代漢語中的長篇小說

他以多元的創作者身分,細細書寫創作與生活的關係。《湖台夜話》共分三輯:重建家園、紙上生活、小說天地。從漢語到鄉愁、政治到國族、論者到讀者,哈金一針見血卻又不帶痕跡的訴說與創作最貼近、且最為真實的面向。

2020/08/27 | 精選書摘

《歐文.亞隆的心理治療文學》:海明威自殺的原因之一,正是對死亡的恐懼

我相信,如果我們能夠承認我們存在之中的孤立處境,並堅決面對孤立,我們將能夠懷著愛面對別人。反之,如果我們在寂寞的深淵前被恐懼征服,我們將無法朝向他人伸出手。

2020/02/22 | 精選書摘

《撒旦的探戈》譯者序:與作家表現欲一同膨脹的,還有文字的野心與詩意

在拉斯洛看來,短句簡單無趣,能承載的東西有限,當一個人思維奔湧、表達欲膨脹時,肯定會選擇用長句,就像酒館裡的客人一樣喋喋不休,不使用句號,一晚上只說一句話,當然,作家的嘮叨與酒鬼不同,與表現欲一同膨脹的還有文字的野心與詩意。

2019/12/14 | 藍玉雍

卡夫卡《蛻變》X 奉俊昊《寄生上流》:蛻變的不可能與翻身的奇幻夢

「蟲」在《寄生上流》裡,就像《蛻變》一樣,不只是個比喻,更是直指一個必須平常一直壓抑、隱藏、不能被揭穿才方能存活的心理現實。代表一種被他人嫌棄、鄙視、無法同理的傷口。

2019/11/29 | 精選書摘

《意猶未盡的黃金時代》:當紀德老後,他會將回絕《追憶逝水年華》視為此生最大錯誤

普魯斯特將《追憶逝水年華》第一部的厚厚手稿寄給多間出版社,全都遭到拒絕。其中一間的回絕信由安德烈.紀德親手撰寫。普魯斯特的手稿他讀到70頁就讀不下去了,因為他發現其中對髮型的描述,有一處句法有欠準確,使他難以忍受。

2018/12/04 | 精選書摘

《永夜漂流》鍾文音推薦文:兩條孤獨線索各在北極圈與太空漂流,不絕望、不放棄

小說彷彿為孤獨重新給了新定義,孤獨者是強大者,能撐過孤獨的人,就是堅忍者,就是一心一意投入生命的人,因為一切的困難皆能視若無睹地活下去。如此才能走到黑暗的絕對人生旅程裡。

2018/05/18 | 精選書摘

卡夫卡〈中國長城〉:中國題材的小說中,美學成就最高的作品

以中國為題材的小說中,最具美學成就的三部作品都是在二十世紀寫成—卡夫卡的〈中國長城〉,波赫士的〈歧路花園〉,以及卡爾維諾的《看不見的城市》。

2018/05/17 | 精選書摘

卡夫卡〈中國長城〉:以中國為題材的小說中,最具美學成就的作品

以中國為題材的小說中,最具美學成就的三部作品都是在二十世紀寫成—卡夫卡的〈中國長城〉,波赫士的〈歧路花園〉,以及卡爾維諾的《看不見的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