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最新文章

2023/10/01 | 美國之音

中國、俄羅斯、北韓外交動作頻頻,他們有可能形成「軸心國」嗎?

北韓需要能源、食物和援助,目前俄羅斯經濟捉襟見肘,無法滿足北韓的戰略需求。即使北韓能夠提供俄羅斯一些老舊武器,而俄羅斯能夠向北韓提供一些技術援助,這一因素不足以決定雙方更全面的戰略訴求——例如中國的經濟實力和不斷提升的國際影響力。

2023/09/28 | 德國之聲

習近平主動提議訪問韓國,意在制衡蠢蠢欲動的北韓

韓國官員24日透露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會晤韓國總理韓悳洙時,表示將認真考慮訪韓事宜。韓方也積極和中方進行協商,希望能促成習近平自2014年至今的首場訪韓行。學者向《德國之聲》表示,習近平主動提及訪韓,或許是想藉由打出「韓國牌」,隔空向北韓展現態度。

2023/09/25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太平洋論壇峰會:美國將與庫克群島和紐埃建交,對索羅門總理缺席感到失望

在去(2022)年與14個太平洋島國進行的峰會中,拜登政府承諾幫助各國抵抗中國的「經濟脅迫」,聯合聲明強調加強夥伴關係的決心,並表示他們擁有「民主將能夠蓬勃發展」的共同願景。白宮指出,今年將聚焦在氣候變遷、經濟成長、可永續發展、公共衛生和對抗非法捕魚等議題上。

2023/09/20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侯友宜馬拉松訪美,承諾扮演「和平促進者」,國會議員蘇利文表示對台灣的支持超越黨派

國民黨總統候選人侯友宜的訪美行程進入倒數第二天。昨(19)日,侯友宜參加美國智庫座談時承諾,將會扮演好「和平促進者」與「風險降低者」的角色。加上19日的行程,侯友宜此次訪美已會見16名聯邦參眾議員。

2023/09/20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王毅見蘇利文,學者:關鍵字句對美充分表達不滿,雙方仍未見關係緩解

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係學者時殷弘表示,從美國總統拜登上任以來,中美雙方高層交往與溝通幾乎沒中斷過,今年6月以後的高層溝通非常頻繁,但是溝通是一回事,溝通的結果要視中美在一系列關鍵問題上互相的態度與舉措。

2023/09/20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侯友宜華府智庫演說闡釋「3D戰略」,赴AIT華府總部會談1小時,傳美行政官員參與

談到對侯友宜第一印象,「德國馬歇爾基金會」印太研究主任葛來儀說,侯友宜已做好充分準備,對兩岸問題的回答非常全面;她認為,侯友宜確實充分理解台灣所面臨的挑戰,以及不僅是台灣、還包括美台必須共同完成的事情,並已經考慮到所將面臨的一些問題和挑戰。

2023/09/19 | 精選轉載

美韓加黃海軍演痛踩「甲午國恥」傷疤,共軍動員史上最多軍機擾台洩憤

9月15日至29日,美軍聯手韓國和加拿大在黃海展開大規模的海上軍演,讓中國備感威脅與羞辱。更深層的原因是:黃海是中國京畿首要之地的門戶。戰略位置非常敏感。美軍演習地點,最近距離北京僅500公里。「一劍穿心」的當面威懾意味深長。

2023/09/19 | 《思想坦克》

習近平不出席G20峰會,印度趁機崛起搶奪「全球南方」的領導權

隨著中國經濟弱化,使其對「全球南方」影響力的經濟支撐也受到限制,加上印度崛起,印度更有意在全球南方有其發言權。此次印度主辦G20會議,意味著在未來中印對「全球南方」競爭會日益激烈。

TNL+ 2023/09/18 | 湯名暉

中國與印度在G20、東協兩大峰會各顯神通,「全球南方」的主導之爭誰能勝出?

由於美國總統拜登(Joe Biden)缺席東協峰會,更能顯示中國才是峰會的主導者,各國也未就近期的南海問題提出意見。相形之下,8月份才遭受水砲攻擊的菲律賓顯得孤掌難鳴,雖然在人道考量的名目下完成對仁愛礁的補給,但是得連同美國的份吞下十段線的「苦水」。

2023/09/17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侯友宜訪美:赴智庫談兩岸「3D戰略」,李昌鈺出席僑宴力挺、「巧遇」紐約市長互祝成功

侯友宜15日展開訪美行程,首站前往紐約,並到外交政策全國委員會(NCAFP)、外交關係委員會(CFR)等智庫進行座談,針對智庫所關心的兩岸、外交、國防等議題與美方進行交流。侯友宜表示,盼藉此行向美國各界傳達,台灣不會成為麻煩製造者,會稱職扮演和平促進者與風險降低者角色。

2023/09/17 | 精選轉載

新加坡前外長建議兩岸建立「一個中國人的邦聯」,馬英九聽了都快昏倒

台灣人才濟濟,應對中國威脅已有70幾年的「實戰經驗」,實在不勞他來「指點迷津」。其實,楊榮文應該好好總結他敗選退出政壇的經驗教訓,何不更謙虛一點,來讓新加坡學學台灣的民主轉型經驗呢。

2023/09/16 | 德國之聲

美越關係升級代表越南倒向美國?歷史可以借鑑,但不能直接拿來類比

越美關係的升級是否會讓河內在對中美的選擇中事實上倒向美國,加入美國的反中陣營?政論家鄧聿文認為,河內在強化對美關係的同時也會小心翼翼,以避免觸怒中國。

TNL+ 2023/09/14 | TNL國際編譯

印度偕美國、歐盟及中東各國聯手打造「香料之路」,抗衡中國「一帶一路」

專家分析,IMEC的出現應是在對中國大肆宣傳的一帶一路倡議做出回應。《印度時報》表示,該倡議造成斯里蘭卡、蒙古、巴基斯坦、肯亞以及尚比亞等合作國家嚴重的債務負擔,相反地,莫迪也欲藉此傳遞出「IMEC能為夥伴國家注入經濟活力」的資訊。

2023/09/12 | 德國之聲

美、澳、歐盟正在長期被忽視的亞太展開外交攻勢,越南為何變得如此搶手?

本週日,美國總統拜登將到訪越南。曾經兵戎相見的美越兩國希望進一步強化雙邊關係,這同時也是美國阻遏中國影響力的一個組成部分。

2023/09/11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證實G20與李強會面,拜登:中國經濟困境不會導致它侵略台灣,事實上正好相反

拜登用「危機」形容中國經濟情勢,並且提到房地產業和高青年失業率等問題。他說:「他計畫當中一項主要經濟教條現在完全沒有發揮作用。我對這樣的情況不開心,但是那沒有起作用。」拜登指的是習近平。

2023/09/11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越美關係連升兩級,與中俄同為「全面戰略夥伴」,加強經貿科技與半導體稀土合作

《法新社》報導,拜登在結束20國集團(G20)新德里峰會後飛抵越南,和越南最高領袖、越共總書記阮富仲會面,雙方簽訂一項協議將兩國外交關係提升至「全面戰略夥伴關係」,這是越南最高的外交層級關係。

TNL+ 2023/09/11 | 許劍虹(Samuel Hui)

中共與俄羅斯聲稱要捍衛「戰後國際秩序」真是笑話,因為這兩個國家二戰時都不存在

習近平掌權與普亭回鍋後,「守護二戰成果和國際秩序」已逐漸成為中共和俄羅斯針對當前國際秩序推行「修正主義」政策的口號。何以帶來世界和平的「二戰成果」,如今會變成北京和莫斯科挑戰當前國際秩序的藉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