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印度

印度共和國(印地語:भारत गणराज्य,羅馬化:Bhārat Gaṇarājya;英語:Republic of India),通稱印度(印地語:भारत,羅馬化:Bhārat;英語:India),是位於南亞次大陸上的國家,面積位列世界第七,是亞洲面積第三大的國家,實際控制領土面積約316萬6千平方公里。 --來自 維基百科


最新文章

2023/11/30 | BBC News 中文

COP28聯合國氣候大會:「發展中國家」中國和印度是否應該為氣候資助基金買單?

「我們現在看到的巨大損失和損害,是30年來已開發國家在加快減排並向發展中國家提供氣候融資方面拖拖拉拉的結果 ,」 海因里希・伯爾基金會助理總監莉亞娜・沙勒卡特(Liane Schalatek)說。「要求發展中國家與已開發國家同步向新的基金會付錢,在道義上是錯誤和虛偽的,」她說。然而,已開發國家卻認為,對發達和發展中國家的劃分已經過時,需要修訂。

2023/11/30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學者:只討論印度移工太可惜,應努力簽署台印教育協議;專家:爭取印度學生來台,起步困難但效益可期

清華大學印度中心副主任方天賜建議政府再積極勇敢地推動國際產學、建教合作專班,過去雖有發生一些問題,但不該因噎廢食。台灣可以爭取「勤工儉學」的印度生,慎選產業提供合法的工讀機會,讓他們自己賺學費、生活費,並同時彌補台灣的缺工。

2023/11/27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COP28聯合國氣候大會11/30登場,各方目標與潛在弔詭之處一次看

77國集團(G77)+中國是最龐大的與會方,實際成員達134國,幾代表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公約定義下的全部開發中國家。他們的目標是保持團結一致立場,呼籲氣候災損重建基金適用所有開發中國家,而非美國與已開發國家主張只讓小島與未開發國家適用。他們並堅持,各種應對氣候措施不能被當成貿易壁壘的藉口或淪為變相不公。

2023/11/27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兩年前COP26峰會後全球化石燃料補貼不減反增,各國作法一次看

月底將在杜拜登場的COP28氣候大會,歐盟國家將力求落實COP26的相關協議,推動2030年底前逐步取消化石燃料補貼,但目前不清楚這項提案能獲多少支持。況且因俄烏戰爭引發能源安全疑慮,歐盟各國自身也屬增加化石燃料補貼國家之林。

2023/11/27 | 《思想坦克》

中國若能撐過2024年的幾項考驗,無疑是全球民主第二次期中考的不及格

中國在十月的聯合國人權理事會中,仍然以一百多票持續當選人權理事會會員,繼續在全球推廣習思想並改寫民主定義。也因此可以看到中國仍有底氣在台灣附近繞行軍隊、在南海繼續跟菲律賓軍艦衝撞、也在持續抵制日本食品、韓國偶像。

2023/11/26 | BBC News 中文

在「消除霧霾之戰」中,印度德里為何落後於北京?

北京摒棄煤炭和柴油的速度比德里快得多,因為北京所做的大部分決策,在(像印度這樣的)民主國家是很難實現的,德里和印度應該借鑒歐美城市控制空氣污染的做法。此外,儘管取得了進步,但根據空氣品質生活指數,北京的污染程度仍然比美國污染最嚴重的城市洛杉磯高出三倍,也沒有躋身地球上污染最輕的城市之列。

2023/11/23 | Abby Huang

國人醞釀遊行抗議引進印度移工,學者驚「從未遇過這種反彈」分析兩國合作好處、誤解根源

印度學者指出,從外交的層面來看,印度和台灣關係更好,因此有更多的印度人到台灣工作,這點是合乎邏輯的。再者,印度是藍領階級最大的來源國之一,許多印度勞工已經到中東、新加坡等其他國家工作,「我們從未遇過像台灣(社會)這樣的反應」,許多印度人對台灣社會的反彈也很震驚。

2023/11/20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中國手機製造7年巨變,本土品牌出走印尼和印度,年出口量減少5.21億支

報導說,中國手機業者海外設廠雖非一帆風順,例如vivo去(2022)年被印度執法局突擊搜查,同年小米也遭印度執法部門指控非法匯款,在印度價值約人民幣48億元的資產慘遭扣押,但業者仍認為,長遠來說,手機生產線「走出去」還是必然。

2023/11/15 | 王昱晴

印度山區高速公路隧道工程坍塌,40工人受困逾70小時無生命危險、等待救援

印度喜馬拉雅山區一處興建中的高速公路隧道上週日發生坍方意外,40名工人至今已經受困超過72小時。當地政府表示,所有受困的工人都平安,救難人員一邊搭建逃生通道,一邊利用管線為受困的工人們提供水、氧氣和食物。

2023/11/15 | 美國之音

緬甸軍政府在兩條新戰線受到攻擊,數千民眾往鄰國印度避難

新的戰鬥讓疲於應對的緬甸軍政府再次受到打擊,對政變和隨後鎮壓的憤怒已經導致反軍方陣營的擴大並加強。智庫國際危機組織緬甸事務資深顧問Richard Horsey說,軍方對若開邦的戰鬥有經驗,但敵對部隊在不同地區展開試探性的攻擊,尋找軍方弱點,這有可能讓軍方難以應付。

2023/11/14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英國內閣改組,前首相卡麥隆出任外交大臣,會晤印度外長觸及印太戰略夥伴關係

英國預計明年舉行大選,首相蘇納克13日大幅調整政府高階人事,外交、內政、財政、科學創新暨科技、商業暨貿易、環境、教育、衛生暨社會照護、交通等部會,各有大臣或副大臣級人事異動。其中最受矚目的是原外交大臣柯維立轉任內政大臣;而已不是國會議員、且未活躍政治圈約7年的卡麥隆則「回鍋」、轉任外相。

2023/11/14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COP28聯合國氣候大會11/30登場,各國淨零排放期程一次看

根據聯合國預估,按目前各國提出的淨零碳排承諾,到2100年時全球氣溫增幅將達攝氏2.5度,達成《巴黎氣候協定》1.5度目標「機會之窗正快速縮小」。聯合國今年9月8日先公布一份關於全球盤點的技術報告,強調到2030、2035和2050年,需將溫室氣體排放量分別較2019年的程度減少43%、60%和84%,才有望將氣溫增幅控制在1.5度以內。

2023/11/12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大馬印度社群慶祝「屠妖節」、繪製「藍果麗」,點燈祈福象徵光明驅逐黑暗

馬來西亞除馬來與華人社群之外,印度社群比例約占6.6%,每年的屠妖節(Deepavali)是本地印度社群的重要節日之一,信徒在屠妖節假期前後均赴寺廟祈福。

2023/11/11 | TNL 編輯

台印洽簽移工合作備忘錄,最快年底引進10萬印度勞工,《彭博》稱此舉恐激怒中國

印度與台灣正深化雙邊經貿關係,雙方最快在12月前簽署相關就業協議,印度將派遣10萬名移工到台灣,主要是填補台灣工廠、農牧業與醫護工作。不過這項就業協議恐怕會激怒中國。

2023/11/08 | 王昱晴

印度首都又見嚴重霧霾,學校持續停課中,專家形容:如每天吸入25到30根香菸

自上週五開始,在印度首都新德里(New Delhi)測得的空氣品質指數是「危險」標準的兩倍,PM 2.5濃度更遠超過世界衛生組織標準的80倍。一名肺部專家形容,在新德里的空氣中所含的有毒物質,就像每天抽25到30根香菸。

TNL+ 2023/11/05 | TNL國際編譯

社群平台過度審查「色情」強化「性是骯髒且錯誤」的觀念,正在剝奪青少年性知識受教權

如果貼文包含「性愛、陰莖或陰道」等詞語,就可能遭到刪除。在TikTok上,包含陰戶(vulva)、性高潮(orgasm)或自慰(masturbation)等詞的內容就是有問題的。其中一個避開審查的方式是使用表情符號,例如使用桃子和茄子,以及故意拼錯單字,例如將「sex」拼成「seggs」。然而,恩格爾認為,故意拼錯單詞助長了「性是骯髒且錯誤」的觀念,對教育來說適得其反。

2023/11/01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華爾街日報》:富士康遭查稅,外資加速撤離中國去風險化

當中國對於在中國投資的幾家大型外國製造商進行一番「敲打」,而且最終被處以巨額罰款,或陷入其他代價高昂的政治或安全困境,這些製造商可能就會加速撤離中國。「隨著外商對中國投資在2023年初驟降,中國現在最不需要的就是進一步打擊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