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2/28 |
【專訪】《沒口之河》作者黃瀚嶢:永遠身處成為在地人的過程,是我不斷接近在地的動力
撰寫出版《沒口之河》後,黃瀚嶢在今年一月底前往知本觀看聯合年祭,那是兩年一度的大事,十個卑南族部落將共襄盛舉,今年特別辦在知本濕地,足見部落重視的態度。而這次年祭也是對於部落非常重要的縫合。知本光電案曾撕裂部落,贊成方與反對方各執立場,但黃瀚嶢從旁觀察,部落是擁有獨特自癒能力的。
2023/02/13 |
《白令海峽的輓歌》導讀:閱讀此書我不時地想到台灣,隔著海峽的西側同樣為共產主義政權
資本主義與共產主義的信徒,來到了這塊常年冰封的大地,將海裡游的鯨魚、陸上跑的馴鹿、地底埋的黃金提煉成文明的燃料。德穆思教授結合歷史、環境、科學,以及自身生活在北極地區的經驗,完整再現了這段文明與自然、人類與非人類之間交會與衝突的歷史。
TNL+ 2022/12/15 |
澳洲、紐西蘭致力於推廣原住民文化復振,台灣如何拓展南島民族外交?
台灣與大洋洲的原住民也因為共享南島語族身份,而有十分緊密的連結。近年來,因為南島語族「台灣原鄉論」學說的發表,台灣的南島原民外交也熱絡了起來。
2022/01/10 |
《1776革命未竟之地》:在1769年西班牙人開始加州北部探險時,當地印地安居民都「非常友善欣喜」
橡實雖富含脂肪,但橡樹很偶爾才會產果,而且這些果實必須先經過處理,去掉有毒的單寧酸後才能食用,西班牙士兵就曾因為未加工處理而得到過寶貴的教訓。
2019/05/28 |
吳豪人《「野蠻」的復權》:台灣修復式正義與轉型正義實踐的困境與脫困之道
「脫困」的唯一可能,恐怕就是需要台灣人民接受以下的事實:「我們的民主轉型其實並未成功。歷史的不正義不是過去式而是進行式。司法的不正義只是轉型失敗的必然結果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