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原子彈

原子彈,又稱分裂彈,是基於核分裂和核連鎖反應原理的一類爆炸裝置,為核子武器的其中一種。 --來自 維基百科


最新文章

2023/09/12 | 方格子vocus

《奧本海默》:面對人類啟示錄,之三個延伸閱讀

有幸寫下一萬字的影評之後,這部史詩般的電影《奧本海默》又讓個人產生多種聯想。例如,很多影迷、影癡、影評人,對《奧本海默》「不甚專業」的聲音運用,感到焦慮、困惑,個人卻覺得,這或許是電影一致性風格的精神展現——人類面對宇宙奧秘,宛如噪音。

2023/09/04 | 王祖鵬

《Barbie芭比》《奧本海默》帶動北美觀影熱潮,疫後5~8月整體票房首度突破40億美元

一般而言,北美電影市場將暑假檔期定義在5月第一個週末至9月勞動節週末,而今年北美突破的40億美元,相較去年的34億美元提高不少,也是肺炎疫情時代首度達到40億美元,這當然很大一部份歸功於《Barbie芭比》加上《奧本海默》的「芭本海默」熱潮。

2023/08/27 | 德國之聲

擁有該領域傑出科學家並取得先機,為什麼納粹德國沒能搶先造出原子彈?

80多年前,美國因為擔心德國先造出核武器,而啟動了曼哈頓計劃。最終,在奧本海默領銜下,美國率先研發出原子彈。那麼,當年納粹德國究竟距離造出原子彈還有多遠?

2023/08/17 | 《思想坦克》

與其要求美國道歉,更應該向廣島長崎人民道歉的恐怕是裕仁天皇

「冷戰」一詞始於歐威爾的文章,指兩個超級大國的對立僵局,雙方都有摧毀世界的的能力。對於20世紀冷戰的起始,不同的歷史學者有不同的觀點。如果認為核對抗是冷戰至少是前期的主軸的話,那麼1945年8月6日作為冷戰的起始可能更有理。

TNL+ 2023/08/14 | TNL國際編譯

核武試驗另類遺產「炸彈高峰」,意外成為法醫鑑定、確認「人類世」的重要指標

值得注意的是,「炸彈尖峰」雖然聽起來嚇人,卻不同於核爆炸產生的輻射塵,對人體無害。近年來,它也被證明對科學研究貢獻良多,有些科學家更將其形容為「蕈狀雲中的一線希望」。它除了可以協助法醫鑑定個案出生或死亡的時間,也能揭示大腦神經元年齡,甚至解鎖百歲鯊魚的實際年齡。

TNL+ 2023/08/10 | TNL國際編譯

《奧本海默》被部分影評人批「一團糟」:選角非猶太裔、醜化女性、無法體現原子彈對日本傷害

儘管該電影普遍獲得外界高度肯定,但英國、美國有影評人認為《奧本海默》尚有不足之處,部分評論者甚至在觀影後對該片感到失望,當中批評包括部分情節陳述與事實有所出入、無法體現原子彈對日本的傷害有多巨大、演員族裔的考量,以及過多與主線無關的劇情。

2023/08/10 | 精選轉載

看《奧本海默》:原子彈的道德爭議,該由科學家回答嗎?

《奧本海默》對原子彈的道德爭議,除了畫面上的浮誇表達外,其實不見得有帶領觀眾深思。對此,我覺得《金融時報》的這篇評論很有意思:要討論原子彈的道德爭議,應該討論的對象應該是美國總統杜魯門。

2023/08/09 | 國際大風吹

【國際大風吹】「原子彈之父」奧本海默呼籲國際管制核武,為何他的願望恐怕難以實現?

兩枚原子彈結束了二戰,但只是打響了全球的核武競賽。雖然認同應克制,目前擁有核彈的國家——包含聯合國安理會五常——普遍不願完全放棄。全球可部署的核彈頭數量持續增加,面臨地緣緊張的國家也想擁核自重。

2023/08/08 | 王祖鵬

諾蘭《奧本海默》持續創紀錄,票房破5億美元成影史最賣座二戰電影

在「芭本海默」(Barbenheimer)的觀影狂潮加持之下,《奧本海默》全球票房突破5億美元,成為影史票房最高的二戰電影,而此數字跟諾蘭的職業生涯對比,又會落在哪個落點呢?

2023/08/06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廣島原爆78週年:廣島市長籲實現無核武世界,2名小學生用流利英文導覽原爆遺址「願不再發生戰爭」

8月6日,是原子彈爆炸紀念日。在紀念會上,廣島市長敦促執政者拋棄核威懾論,並呼籲大家應正視核威懾論的失敗。而針對北韓和中國持續增加核武,日本駐台代表泉裕泰則表示,北韓和中國的領導人應去廣島和長崎看看,並從人類過去的錯誤中吸取教訓。

2023/08/05 | 電影神搜

《奧本海默》主角席尼墨菲憂鬱的藍色眼睛:害怕公關又不懂社群,為何成為迷因王子?

首次在諾蘭電影擔綱主角的席尼墨菲,在《奧本海默》的熱潮下再度引起廣大討論,但你知道,席尼墨菲其實是一個很低調謙遜的演員嗎?在下戲之後,不擅於社交,更不擅長宣傳自己的作品(連觀看也不願意)。而且席尼墨菲自認太老而用不了社群媒體,不知道迷因,不知道emoji,甚至以為OMG是元素週期表上面的符號。

TNL+ 2023/08/05 | 何必問

《奧本海默》背後的科學探索:從原子論、原子彈到核融合的千年之旅

從發現原子核的存在,到釋放其分裂的能量而開發出原子彈,中間不過經歷了短短35年而已。但在發現原子核之前,背後累積的科學卻是橫跨千年。這篇文章帶你回顧文明發展的歷程,看原子彈背後的關鍵技術,是怎麼一步一步被人類探索發明出來。

2023/08/04 | 方格子vocus

得到更多,失去更多——諾蘭《奧本海默》的悖論與告解

《奧本海默》的爆炸說穿了,就是利用科學家從事軍備競賽的策略,最後成功引爆,電影以正確物理狀態的無聲爆炸聲,對比著,慶祝三位一體核試驗成功的實驗室同仁——眾人的歡慶鼓動聲恍若爆炸,與夢境般被炸彈燒焦的身體,如此心靈恐懼意味著,奧本海默步上不可回返的地獄之路。

2023/08/03 | 方格子vocus

《奧本海默》:物理學家接近生命真理的探索,卻逃不過「人性集中營」

我覺得重點不是奧本海默被政治迫害的是非對錯或他是否該被平反,而是導演透過這個秘密審判以及內閣任命所謂民主的過程,為我們展示了一件很重要的事情:這些國家機制是如何運作的?左派、右派或任何其他意識形態成為追殺的武器,政治就是這樣的過程,換了一批人換了一批意識形態,再重來一遍。

2023/08/01 | 精選轉載

《奧本海默》的配樂發生一連串菜鳥錯誤,背後煩人音樂三小時不間斷疲勞轟炸

《奧本海默》的配樂大過對白,某些戲甚而呈現60:40的打架對比,音樂早就喧賓奪主。這種初級錯誤,令我認為《奧》是sound editing & mixing 最差的一部。我要很吃力地把音樂和對白分開聽,才能聽懂演員在講什麼。而在美國戲院無英文字幕、又要吸收重金屬知識,加上背後煩人音樂三小時不間斷疲勞轟炸,這種觀影體驗令人終於失去耐心。

2023/07/31 | 王祖鵬

「芭本海默」第二週票房:《Barbie芭比》全球近8億逼近「瑪利歐」、《奧本海默》破4億創R級電影紀錄

「芭本海默」的票房熱度仍舊不減,《Barbie芭比》、《奧本海默》兩部片子上映進入第二個週末,也都各自持續朝向紀錄突破。《Barbie芭比》第二個週末,三天的總票房成為北美影史第7高,排在前面的是迪士尼的大軍;而《奧本海默》以R級電影之姿,連續10天收入破千萬美元,成為此分級的紀錄。

2023/07/29 | Cool3c

關於《奧本海默》的10個QA:彩色黑白畫面代表意義?核爆的畫面怎麼拍的?

電影《天能》中的印度軍火商人普莉亞,在與主角對話時就有提到曼哈頓計劃,與奧本海默擔心的連鎖反應,在《奧本海默》總算是將核爆後的連鎖反應解釋得更完整。拍攝《天能》後羅伯派汀森送了一本奧本海默演講選集給諾蘭,也造就了諾蘭拍攝這部電影的契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