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厭女

女性貶抑(英語:misogyny),也稱仇女、厭女,指的是針對女性的憎恨、厭惡及偏見。 --來自 維基百科


最新文章

2023/09/10 | Readmoo閱讀最前線

父權又厭女的歐威爾,與被消失的歐威爾夫人

歐威爾早年一篇長文〈狄更斯〉(Charles Dickens),評述這位同樣把妻子當成糟糠的大作家:「一位作家的文學人格與他私底下的性格幾乎沒有任何關係。私底下的狄更斯,的確可能是個不管他人死活的自大狂⋯⋯」這不正是歐威爾的夫子自道?

2023/09/09 | Readmoo閱讀最前線

朱家安:「misogyny」是否不該翻譯成「厭女」?

我自己相信「厭女」有機會在不改變翻譯的情況下逐漸普及,就像我相信過去幾年來以比較合理的方式使用「歧視」的人越來越多。然而我也可以理解有些人覺得「厭女」會引誘人以字面理解,因此在倡議和討論上不好用。如果要用其他詞彙取代「厭女」或者並行使用,有哪些可能選項?

2023/09/04 | TNL特稿

吳曉樂讀《始於極限》:痛了就喊痛,人的尊嚴就從這裡開始

女性主義先驅上野千鶴子與新銳作家鈴木涼美,年齡相差四十歲,各自走過波瀾壯闊的人生。兩人以一年的時間互相通信,深刻討論情色資本、母女、戀愛與性、婚姻、工作、獨立、男人等,與女性切身相關的十二大主題。一字一句直指核心,無從逃避。從現實的極限出發,叩問真正的解答與希望。

TNL+ 2023/08/21 | 風恂

柯文哲身邊能做事的人愈來愈少,如何留住人才?〈出師表〉已寫下最好的建議

柯文哲自身如何做為,自然也會影響民眾黨的價值定位,然而柯文哲該如何做,才能改變他身邊沒有人才的事實?民眾黨也才會有長久發展的可能性呢?在諸葛亮〈出師表〉最後這段話,其實已經寫下了最好的建議。

2023/08/13 | Readmoo閱讀最前線

朱家安:為什麼歧視和厭女不見得都是出於「惡意」?

「歧視」隱含著「看不起人」的意思,但你不需要看不起人,也能歧視人,你只需要握有對對方不公平的刻板印象就行。「厭女」隱含著「厭惡女性」的意思,但你不需要厭惡女性,也能厭女,你只需要習慣某些父權秩序,然後在有人似乎不打算遵守的時候善意提醒他就行。

2023/08/04 | 賴明君

韓國《芭比Barbie》票房不佳,婦女運動人士:「怕被貼上女權標籤」為主因

韓國婦運人士Haein Shim向《衛報》表示,韓國的女性觀眾可能會猶豫是否要去看這部電影,畢竟在這裡,「害怕被貼上女權主義標籤」的恐懼是真實存在的。而《芭比》作為1部女性主義的電影,即便是以幽默的形式呈現,在韓國仍被視為相當禁忌的主題。

2023/07/23 | 方格子vocus

撕掉厭女的標籤?泰勒絲改動〈Better Than Revenge〉歌詞引發粉絲熱議

〈Better Than Revenge〉算是泰勒絲豎立她「復仇女王」封號的經典之作,所以許多粉絲對於歌詞改動是「不滿意」的。主要原因是大家對「She’s better known for the things that she does on the mattress」已經太習慣,也覺得舊的歌詞太經典了,新的自然就是「不對胃口」。

2023/07/22 | Readmoo閱讀最前線

朱家安:「厭女」就是討厭女性,對嗎?其實並不是

值得注意的是,厭女行動雖然是針對不服從父權秩序的女人,但實際上管轄和約束了所有女人。這就像是:就算一個獨裁王國只處罰反抗者,這個王國依然管轄和約束了所有國民:反抗者受處罰,而其他人則因此不反抗。

TNL+ 2023/06/12 | TNL國際編譯

美國Z世代「少年清教徒」訴求「取消色情」,重新點燃女性主義者兩派論戰

女性因色情而受到傷害的同時,色情產業也為一些人提供了生計,有時也被視為一種藝術和滿足人們慾望的方式。這樣的矛盾某種程度與80年代女性主義者所面臨的問題相似。我們是否認為色情根本上已腐敗不堪、難以消除?抑或色情產業根深蒂固,既然無法禁止便嘗試改革,追求該產業的解放和救贖?面對這個棘手的問題,或許40年後,我們仍會繼續為其爭辯不休。

2023/03/16 | BBC News 中文

Twitter再也無力替你抵擋網路酸民——知情人士曝光相關問題

調查期間,我收到了許多人發來的訊息,告訴我自馬斯克收購以來,他們的Twitter帳戶所收到的仇恨訊息有所增加,內容包括種族主義、反猶太主義和厭女症。獨家取得的學術數據與Twitter用戶證言支持了這些指控,顯示在馬斯克的領導下,仇恨正在加深——酸民們膽壯了,騷擾加劇了,關注厭女與侮辱性內容的帳戶增加了。

2023/01/23 | TNL 編輯

紐西蘭新總理:前總理阿爾登任內遭到「可惡霸凌」,呼籲男性終結厭女症

阿爾登宣布辭職後,針對其性別與衍生而來的抗壓力討論不斷。福斯新聞(FOX)主播稱她是「那個有大牙的女士」,甚至英國老牌媒體BBC也以〈阿爾登辭職:女人真的可以擁有一切嗎?〉為文章標題評論阿爾登為人母與總理的雙重身分,遭外界抨擊「令人震驚的性別歧視」。

2022/09/20 | 精選書摘

上野千鶴子《妳想活出怎樣的人生?》:為什麼日本政府不講「性別平等」,硬要說「男女共同參劃」?

上野千鶴子教授長年投身性別研究與女性運動,在本書中,她著眼於家庭、校園、感情、職場與社會等面向,透過淺顯易懂的筆法,以一問一答的QA形式回答44道乍看單純卻十分值得深入討論的性別議題,囊括女孩子在成長路上與出社會之際會面臨的各種困境,令人對性別意識有更多的認識和啟發。

2022/08/30 | 精選書摘

《我,不馴服》:女人讓自己自由所該做的努力,或許是讓我們的伴侶、父親、兄弟、兒子自由

作者格倫儂誠實自省,赤裸呈現自己不為人知的過往:暴食症、藥物濫用、性愛中的缺失感、抑鬱、自卑。這樣的誠實,引起讀者感動,掀起全美國女性的內心革命。跟著格倫儂一起,學習坦然面對自己的種種性格缺陷,理解修復的方法,朝更好的自己邁進。

2022/08/23 | 賴冠伶

美國網紅Andrew Tate因仇女遭各大社群媒體封殺,但TikTok粉絲頁面仍有數百萬觀看

Andrew tate因仇女言論遭各大社群媒體封殺,不過在TikTok上仍可見粉絲發布相關的影片內容。對此,反極端主義組織便表示,雖然TikTok刪除泰特主帳號的行為,是朝著正確方向邁進,但仍然走得不夠遠。

2022/07/07 | 好青年荼毒室(哲學部)

為何有人恨不得素未謀面的人慘死?有關厭女的反思

到底甚麼是厭女?如果按字面意思來看,厭女應該是憎恨所有女性。可是,假如這樣理解厭女,大概真正能稱得上厭女的人少之又少。

2022/06/08 | 讀者投書

女同學體育課作業影片被放到FB萬人社團意淫,「霸社」有毒的男性神話與根深蒂固的厭女情節

在霸社中,那些不跟著一起公審的人會被質疑;那些看不下去出來發聲的就是內鬼,我們見識到一種「巧妙的勞務管理術」,也是這一層厚厚的同溫層,保護並維持著社團系統的運作,靠著物化的情色玩笑、低級的偷拍監視、冒犯的地獄梗調侃,維持著這個群體的向心力。

2022/04/30 | TNL 編輯

英國保守黨議員質詢時看色情片遭調查,在野黨:如果強森還有一絲正直,應叫他立刻辭職

帕里什事件只是近來英國國會議員眾多荒腔走板爭議的其中一項,而下週英國就要迎來地方選舉,近期各種性別爭議與強森本身的「派對門」不僅將影響選情,更可能加深強森遭黨內逼退的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