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1/05 |
親子互動治療對於「侵擾性行為障礙症」的兒童有什麼幫助?
親子互動治療(parent-child interaction therapy, PCIT)主要是針對2~7歲具「侵擾性行為障礙症」(disruptive behavior disorder)的兒童和其父母所設計。具「侵擾性行為障礙症」的兒童,會一再出現與年齡不相稱的倔強、具敵意、不聽話和對抗的行為模式,或是出現嚴重攻擊和反社會行為。
2022/11/30 |
《不服從的藝術》:為什麼有時被制度欺負的人,反而比享有特權的人更用力捍衛制度?
作者近期的研究,都在探討「有創新思想的人,如何有效表達看法」。他整合了關於情緒、自我調節、創意、說服力、少數群體影響力、政治心理學、群體動力學等領域的發現,提出本書中的實用策略。
2022/04/13 |
我反抗,故「我們」存在:台灣怕的不是中國侵略,而是侵略發生時,我們沒有人抵抗
當年談到亡國感時,很多時候我們想表達的是一種深深的孤獨,是一種不被理解的狀態,或者,用卡繆的說法,是對現狀感到一種無以言喻的荒謬。
2020/02/21 |
讀許煜《閱讀抗爭》:人的三個部分──To work、To live、To resist
當「時代革命」漸漸成為香港今個世代的精神,我們要做的就不只是一刻的抗爭,也要準備長期的抗爭,這才能徹底地改變時代。而能夠使抗爭得以持續,閱讀是其中一種重要的思想裝備。
2019/09/06 |
筆和詩句更勝百發子彈:喀什米爾用「諷刺藝術」突破印度封鎖
在被占領的喀什米爾,其傳統民俗影院或街頭藝術表演把諷刺藝術和異議發揮得淋漓盡致。而年輕人們更把許多詩歌、諷刺模仿秀發揚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