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反送中

反對《逃犯條例修訂草案》運動(英語:Anti-Extradition Law Amendment Bill Movement),是指香港自2019年3月15日開始、6月9日大規模爆發的社會運動,逾萬人被捕。 --來自 維基百科


最新文章

2023/09/04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港區國安法」實施3年多,港人心中有紅線,香港文學、電影、藝術創作走下坡

曾在2017年獲得金馬獎最佳動畫短片的《暗房夜空》,影片中有半秒涉及「雨傘」運動畫面及「莫忘初衷」的字眼,創作團隊拒應電檢處要求刪剪而取消播放。不只「反送中」題材,就連描述疫情期間病人被送進方艙躺平生活,而逐漸感到靈魂被囚的短片《艙》都被禁映。除了電影外,文學創作也受到無形限制。

2023/08/19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歐盟《香港報告》稱一國兩制瓦解、企業外資退場,中國外交部:港人自由保障更好

《香港情勢觀察報告》指出,在《國安法》實施第2年下,236人遭逮補,145人及5家公司被起訴,定罪率100%。而截至去年10月,由於外企撤離和港人外移,2年來香港共流失14萬工作人口。

2023/08/07 | BBC News 中文

香港移民潮疊加退學潮:全面中國化下掙扎中的家長,與「寒冬」裡的學校

不願具名的英文中學校長對《BBC中文》形容,退學潮對直資學校打擊很大,每年的學費收入以百萬計銳減,政府按學生人頭提供的資助也即時減少。這些種種都讓教育界捏一把汗。「每一次西方國家放寬移民條件,都震蕩香港社會和教育界。不知道有多少學校能熬過這個寒冬。」

2023/07/16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香港反送中「理大圍城」125人裁定暴動罪,最高超過5年刑期

警方2019年11月18日在理工大學外圍拘捕213人,全部被控暴動罪,分拆成17起案件處理,首起暴動案於2022年4月開審。迄今有10起案件已經在法院完成審訊及判刑,其中141人被裁定暴動罪成,2人被裁定暴動罪不成立。

2023/07/01 | 歪脑|WHYNOT

誕生在社會動盪之間,烏克蘭、台灣、香港的年輕獨立新創媒體如何夾縫求生?

Sergiy強調,偵查報導和事實查核(fact-check)在戰爭中顯得尤其重要:「在2月24日前幾個星期,假消息充斥著整個社會,如何為民眾理順當前的局面、闢謠,成為我們那個時候最重要的任務之一。」其後,《基輔獨立報》展開調查報導,並視此為一個重要的發展方向。

2023/06/30 | 杜晉軒

大馬華人真的都親中嗎?訪問00後大馬華人,談對香港反送中的記憶

在四年前的香港反送中運動時期,網路上有不少馬來西亞華人網民對這運動發出批評的聲音,為了解這現象,本文訪問了數名公元2000年後出生的馬來西亞華人,談談當時他們是怎麼看這場運動?同時也訪問了在台的香港學生,了解他們如何看待其他華人社會不同的聲音。

2023/06/12 | BBC News 中文

香港「反送中」運動四週年:禁書、禁語、自我審查與香港人被「再教育」

香港浸會大學政治及國際關係學系教授陳家洛對《BBC中文》指出,過去三年官方透過不斷打壓和拘捕,製造漣漪效應。「什麼都是國家安全,這種無限上綱、無遠弗屆扣帽子的氣氛,令市民自己作出調整,什麼都避諱。」

2023/06/11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BBC》:香港反送中4週年,學生自我言論審查、公務員需表忠誠

反送中運動後,香港政府要求公務員宣誓擁護「基本法」和效忠香港特區,甚至在「公務員守則」刪除「政治中立」,公務員也被要求完成更多「政治任務」。在教育方面,香港教育局會隨機到學校視察老師教學過程,如果老師被抓到說錯話,會被視為不專業,香港當局也規定每個科目都要有維護國家安全的元素。

2023/06/07 | 德國之聲

港府向法庭申請禁制令禁播《願榮光歸香港》,以免誤認國歌

香港政府向法院申請,禁止公眾以任何形式在網路等平台傳播《願榮光歸香港》,即便旋律或歌詞也不行,以免藉此意圖煽動分裂國家、混淆成「香港國歌」,甚至意指香港為獨立國家。

2023/03/23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受香港反送中「Be water」啟發,法國反年改抗爭改採靈活聚散策略

法媒《重點週刊》(Le Point)21日報導,反退休制度改革的年輕人開始將香港Be water的抗爭方法運用在法國街頭,目的就是躲避警察壓迫圍捕。香港人民成功讓香港特首林鄭月娥於2019年6月宣布暫緩修訂逃犯條例,部分法國抗爭者正從中汲取靈感。

2023/03/10 | 德國之聲

稱香港反送中是「暴動」,政協委員甄子丹接棒成龍宣傳「中國好故事」

香港動作片演員甄子丹日前宣傳新戲時提到,2019年的香港反送中運動不是抗議,而是暴動,結果引起網友巨大反彈,發起連署,要求奧斯卡取消邀請他做頒獎嘉賓的決定。旅居台灣的香港媒體人曾志豪怎麼看甄子丹的這番表態?

2023/02/04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黎智英、陳日君等6香港民主派要角,獲美議員提名角逐諾貝爾和平獎

聲明說,這6位香港民主派要角獲提名因他們是香港自治、人權及法治的捍衛者,更是數以百萬計和平抗議香港民主自由被港府及中國政府不斷侵蝕的香港人民代表。藉著提名他們角逐諾貝爾和平獎,美國國會成員向香港所有面對壓迫,並以他們的勇敢與堅定,激勵世界的香港人表達敬意。

2022/12/23 | 讀者投書

【紀錄片】《憂鬱之島》:不只是一部「反送中」電影,更多是提醒香港人尋找自我與初衷

香港紀錄片《憂鬱之島》並不是一部「反送中」的電影,或應該說不只是。如果反送中、雨傘運動等事件是點,這一部電影就是有意識拉開距離,電影不斷回溯過去香港和中國的同心圓,歷時性地在幾個大事件上停留——1967左派運動、1989年天安門事件。《憂鬱之島》在歷史事件之中,如果找到了什麼規律,離散或流亡(diaspora)可說是其中之一。

TNL+ 2022/12/09 | 橫議拉美

赫緒曼逝世十週年:當代偉大的知識份子之一,學術遺產持續對拉美研究學界提供活水泉源

日裔學者福山稱讚「赫緒曼很少做量化研究,但他卻能用非經濟學者也能輕易看懂的英文撰寫一系列的書籍,他不受研究方法的拘束卻能優遊於社會科學的諸多重要領域,如政治學、經濟學或哲學,因此避開了一般學者常犯的『專業導致的學術貧乏』。」

TNL+ 2022/11/19 | 沈怡昕

【2022金馬獎】專訪《憂鬱之島》導演陳梓桓:走過香港這些年,你還相信50年前你相信的東西嗎?

入圍金馬獎最佳紀錄片的《憂鬱之島》,透過三個年代發生香港(與中國)的重大事件,映照2019年「佔領立法會」等抗爭的景況,這三個年代分別為:1970年代「(文化大革命)大逃港」、1989年「六四天安門事件」、1967年「六七暴動」。而當代香港人未來該何去何從,導演陳梓桓又是怎麼思考的?

2022/11/15 | 法操FOLLAW

何韻詩遭潑漆案民事一審出爐,「以觀光目的來台」就沒有集會遊行的自由嗎?

時隔三年,香港歌手何韻詩在台遭潑漆案的民事訴訟結果在近日出爐,台北地院認為以觀光目的來台的何韻詩,不受集會遊行自由的保障,因此無法主張該權利受侵害,僅就潑漆造成名譽權受損判賠40萬。

2022/10/27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反送中」社運迄今約1萬人被捕,逾一成18歲以下

香港保安局長鄧炳強表示,現時所有在囚的青少年均需接受中式步操訓練,懲教署又會以「紀律嚴」、「刑期短」及「阻嚇力大」為目標,務求在短時間內透過嚴格的紀律訓練及艱辛的體能訓練,令青少年明白犯罪的代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