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口罩

口罩(英語:mask,respirator),指的是一類用來防止佩戴者吸入空氣中有害成分的器具,可以阻擋煙、蒸氣、氣體、及懸浮粒子如灰塵和空氣傳播疾病的微生物等。 --來自 維基百科


最新文章

2023/09/07 | nippon.com 繁體字

前身是口罩公司、僅有5名員工,「CoreEnergy」的防護腰帶為何風靡日本棒球界?

有一次,川上的私人教練不經意地對一位朋友說:「要是有一種腰帶,能讓人投球時就像穿上了緊身衣那樣感覺不到疼痛就好了。」這是改變棒球腰帶常識的創意誕生的歷史瞬間。一般人可能回應一句「真要有就好了…」,然後結束話題。因為當時聽到這一訴求的是白鴿公司的社長橫井隆直,所以這次對話並未止步於閒聊。

2023/05/24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COVID-19第4波流行估6月底達高峰,5/24起長者打疫苗領500元獎勵品

疾管署副署長曾淑慧昨(23)日例行疫報預估,COVID-19疫情進入第4波流行,約6月中旬至6月底達高峰,後續才有下降趨勢。據疾管署統計,5月17日至5月23日中重症及併發症住院每天平均病例數204例,這是3月20日通報改制後新高。

2023/04/16 | 李芯

口罩規定再放寬:4/17起大眾運輸可免戴,仍有一場所強制佩戴

雖然搭乘公共運輸工具與復康巴士、校車等特定運具將不會「強制」配戴口罩,但指揮中心仍「建議」配戴。除此之外,指揮中心也建議有發燒或呼吸道症狀、年長者或免疫低下者外出,或在人潮聚集且無法保持適當距離及通風不良的場合,以及和年長者或免疫低下者密切接觸時,還是要配戴口罩。

2023/04/15 | ASEAN PLUS 南洋誌

【東南亞週報】泰國潑水節疫後強勢回歸|緬軍空襲反對派活動遭國際撻伐|印尼高等法院裁決大選將如期舉行

泰國宋干節落在每年4月13日至15日,三天各有其意義及特殊習俗。泰國旅遊局(TAT)預估在此為期三天的節慶期間,所有觀光客將創造高達185.3億泰銖(約新台幣165.7億元)的觀光收入,而Kasikorn Research Centre則更樂觀,估計光是泰國本地遊客的消費就可能高達230億泰銖(約新台幣205.7億元)。

2023/04/07 | TNL 編輯

口罩再鬆綁:4月17日起搭乘大眾運輸不需戴口罩、8個場所還需要戴

指揮中心宣布,如疫情持續穩定,自4月17日起放寬公共運輸戴口罩的規定。不過在醫療照護、老人福利、長期照顧、榮譽國民之家、兒童及少年服務、身心障礙福利等機構,仍需配戴口罩。同樣放寬限制的還有探病篩檢、中重症解隔離的規定,並且新增三類適用單株抗體Evusheld的對象。

2023/03/11 | 方格子vocus

對脫下口罩產生社交焦慮?透過三點練習回歸「無罩生活」

對於脫下口罩會引發的社交焦慮,我是抱持保留的態度,但的確,面對已經實施兩年多的習慣,一下子要我們改變的確會碰到阻力,不過,因為焦慮所會產生的生理與心理不適,並沒有那麼明顯。而我們對於脫下口罩的練習,我們還可以做以下幾點:

2023/02/19 | TNL 編輯

800多天口罩令鬆綁:2/20起哪些場所不再強制戴口罩?哪些情況還是要戴?6大QA一次看

從2月20日開始,消費者進入餐廳、超商、百貨公司、非學校內的圖書館、運動場館與游泳池,可以不用戴口罩。包含遠東SOGO百貨、全家與7-11、全聯福利中心、麥當勞等公司皆表示,明起配合政府防疫措施規範,視消費者自身意願,不強制進店顧客進配戴口罩,但仍會要求員工配戴口罩。

2023/02/09 | 賴詩涵

今日本土新增2萬572例、死亡45例:除了醫療機構與公共運輸,2/20起放寬室內免戴口罩

由於疫情穩定,經綜合評估,自2月20日起實施室內戴口罩放寬之通案性規定,但於醫療機構內及公共運輸工具上,還是要戴口罩。雖然目前國內疫情發展推估符合預想,且國內抗病毒藥物充分,較不容易發生感染後中重症的情況,指揮中心建議最好還是每6個月接種1次追加劑,才能更有效保護身體健康。

2023/02/09 | 李芯

口罩鬆綁:各級學校配合連假與全國不同步,3/6起原則僅保健中心、校車須戴口罩

教育部考量各級學校開學前歷經春節及寒假,且在開學後還有228連假,期間學生、老師會出入人潮壅擠的觀光地點或是旅遊行程,雖然指揮中心規定從2月20日開始便實施口罩鬆綁新制,但各級學校是從3月6日起實施室內空間「自主配戴口罩」措施。

2023/01/31 | 李芯

指揮中心臨時記者會「未鬆綁室內戴口罩」,7日起取消中國來台旅客機場唾液篩檢

台灣今日確診數超過3萬人,達到將近1個月以來的高點,有記者詢問是不是因此才沒有鬆綁口罩政策,指揮官王必勝解釋,口罩令會影響很多部會,例如教育部主管的學校、勞動部主管的移工,以及交通部主管的大眾運輸工具。

2023/01/30 | TNL 編輯

今日新增2萬2138例、死亡30例:疫情連5天上升,BA.2.75成主流病毒株,本週將公布口罩鬆綁政策

國內今(30)天新增2萬2291例COVID-19(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新冠肺炎、武漢肺炎)確定病例;另確診個案中新增30例死亡。指揮中心表示,BA.2.75正式超過BA.5成為主流病毒株,並公布第10輪家用抗原快篩試劑實名制辦法。

2023/01/21 | TNL 編輯

韓國月底將取消室內口罩禁令,總理韓德洙警告確診數恐攀升

韓國總理韓德洙在COVID-19因應會議上說:「儘管中國病例攀升令人憂心,韓國的每日新增確診病例數持續下滑,這裡的情況獲得控制,沒有重大問題。」

2023/01/19 | 賴詩涵

本土增1萬8024例、48死,王必勝:春節除COVID-19,還有流感跟諾羅病毒都不容小覷

王必勝提醒,冬季以呼吸道為主的疾病每年都會盛行。前3年大家口罩都戴得緊,病毒比較不會入侵,但隨著開放,互相接觸頻率高,疾病都會升溫,尤其諾羅病毒傳染力非常高,要更注意衛生習慣。如果接著春節疫情穩定,會在1月底宣布口罩第二階段開放政策。

2022/12/30 | 潮健康

專家解析COVID-19趨勢:病毒大流行不會超過三年?下一代疫苗與藥物是關鍵

「第一,相信科學與證據,第二,趕快去打次世代疫苗,這是美國防疫專家佛奇在近期最後一次簡報上的提醒,疫情已經進入了下一個階段,防疫的選擇權會慢慢回到民眾自己手中。」新光醫院副院長洪子仁表示,今年以來疫情出現明顯變化,變種病毒不再劇烈攻擊下呼吸道,卻增加了專責病房內慢性病照護的需求。

TNL+ 2022/12/18 | 謝達文

疫情期間英國不僅無力打造「國家隊」,甚至引發6500萬英鎊的議員弊案?

英國上議員蒙恩引介了一家叫做PPE Medpro的公司給政府,還為此與兩位部長開會討論。2020年5月,這間公司在沒有經過競標、沒有其他公司被邀請投標下,就獲得了兩紙合約,總價額2億300萬英鎊,用於生產口罩和防護衣。這間公司最終交貨的2500件防護衣,經檢查並不符合要求,最後從來沒有被醫護人員使用。

2022/12/13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COVID-19、流感和RSV夾擊,美公衛官員重啟口罩議題;馬斯克不滿防疫措施呼籲起訴佛奇

美國2020年年初爆發COVID-19時,佛奇率領政府因應疫情,成了許多右翼人士的仇恨對象。推特老闆馬斯克昨天發推文除了敦促懲罰佛奇,說「我的人稱代名詞是起訴/佛奇」,也嘲諷跨性別與非二元性別族群偏好使用的代名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