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音樂

古典音樂是指根植於西方音樂傳統(包括宗教音樂和世俗音樂)的藝術音樂,包含了從大約11世紀直至當代的廣大時間範圍。 --來自 維基百科


最新文章

2023/04/24 | 音音有代誌

【專訪】古箏演奏家林辰樺:所謂的跨界,其實不一定要Mix在一起

多重音樂元素究竟該怎麼結合?藝術推廣又該怎麼執行,才能走進每個人心中?此刻的你可能有些迷茫,而自小修習傳統樂器古箏、長大卻在英美現代音樂裡闖出一片天,還打造出兩張「她的音樂多重宇宙」專輯的林辰樺老師,要替我們解謎,讓你的腦袋試著跳脫既定思維,還會發現日常生活中的音樂之美。

2023/04/22 | 音音有代誌

突破性別、種族天花板,奧地利交響樂團首位女性亞裔指揮陳美安的故事

2021年,台灣指揮家陳美安,正式獲聘為奧地利施第利亞格拉茲創藝樂團為期五年的首席指揮,也是首位獲得奧地利交響樂團聘約的女性亞裔指揮,在樂壇締造自己的新里程碑,成為台灣音樂學子心目中的嚮往之光。而這名指揮家,經過何種歷練才能夠有今日的成績?

2023/04/18 | 洪思行

情憑誰來定錯對——評《柴可夫斯基之妻》

《柴可夫斯基之妻》講述柴可夫斯基唯一的妻子Antonina Miliukova,由俄羅斯異見導演Kirill Serebrennikov執導。電影聚焦Miliukova,從她的角度描述二人的關係。故事內容虛實交錯,既有史實,不過更多是虛構的。但即使是創作為主,電影的故事性不算強,沒甚麼驚天動地的情節,觀眾只看到一個狂迷如何不能自拔,慢慢地將自己和柴可夫斯基推向痛苦的處境。

2023/03/08 | 丁瀚恒

傳統山水畫與西方古典音樂「留白」(下):西方古典音樂家,也喜歡透過「留白」讓人題跋

說到西方古典音樂,一眾作曲家其實也像中國傳統畫家一樣,喜歡透過作品的「留白」讓人題跋。這類的「音樂題跋」有一稱呼,名叫Cadenza,亦即華彩樂段。Cadenza原指意大利歌劇詠嘆調由獨唱者即興演出的段落,後來到了十八世紀,華彩樂段廣泛應用到噐樂協奏曲上,它們通常出現在樂章的結尾部份,而作曲家一般在樂譜「留白」,以一個帶有延音記號(fermata)的休止符代表整個樂段。

2023/03/08 | 丁瀚恒

傳統山水畫與西方古典音樂「留白」(上):中國的積極與西方的消極

中國自南宋以後的水墨畫(直到清末)留白的地方,大多帶有一種積極的涵義,能夠引導觀者從畫面空白的地方,聯想到各式各樣的東西。相比之下,西方世界所講的空白,卻常常帶有消極或否定性的傾向。例如在音樂語境中,我們一般把「寂靜」理解為聽覺上的空白。

2022/12/06 | 洪思行

活化歷史建築、教育音樂——「虎豹樂圃」為何做不下去?

前身為香港著名建築虎豹別墅的「虎豹樂圃」,2019年開始以音樂學院營運,需以社會企業的模式自負盈虧地營運,但在今年10月忽然宣布因長期虧損,於12月交還給政府。為甚麼虎豹樂圃會做不下去,提早兩年多退場?

2022/08/11 | 音音有代誌

壞壞惹人愛的古典音樂家們:白遼士、李斯特、華格納,偷吃、送綠帽樣樣來

在古典音樂圈中,過往不乏有些極富才華,但感情生活卻一團亂的音樂家。本篇文章就列出三位知名音樂家,探討他們過往的豐富情史。

2022/08/05 | 音音有代誌

盤點三部首演時砸鍋的經典作品,世界名曲也有被噓爆下台的一天

雖然這些名曲在一開始演出時並不成功,甚至一度讓音樂家失去信心,但後來都得到很高的評價,找到自己的出路。下次當你做某件事時,就算一開始不順利,也可以用這些曲子的故事鼓勵自己,或是學學史特勞斯越挫越勇的精神,不要馬上灰心。

2022/05/02 | 《思想坦克》

8000公里之外的自由民主共同價值觀友好國家──用古典音樂拉近台灣與東歐與波海國家的距離

義美食品董事長高志尚接任國家表演藝術中心董事長,他在接任致詞中提到:將致力國家表演藝術中心與國際網絡的連結。近期與台灣互動密切的東歐與波羅的海國家是十分合適的連結對象,音樂是進一步拉近彼此距離的橋樑。

2021/06/14 | 李梓成

天價的音樂噴泉,應該播甚麼音樂?

「應該播甚麼音樂」並非是以自己的審美偏好出發,如果我說應該播貝多芬,馬上就會有人跳出來問:「為何不播放莫札特?一首中國作曲家作品也沒有,是否不愛國?」我想帶出的是樂曲內容須符合周遭環境,才能令這音樂噴泉稍增內涵。

2020/12/20 | 《思想坦克》

貝多芬冥誕250週年:病痛纏身、30歲失聰,卻始終相信音樂可以拯救自己

貝多芬確實長年病痛纏身,在療養地寫下〈海利根施塔特遺書〉,透露出想自殺的念頭。然而,即使在這封滿滿負面想法的書信裡,貝多芬仍然透露出熱愛生命、熱愛音樂的堅定信念。在信裡他仍然相信生命的價值,也相信音樂可以拯救他。

2020/09/06 | 黎蝸藤

親近捷克文化,不妨從古典音樂開始——認識捷克「民族主義音樂」四巨人

認識捷克,不妨從音樂下手。捷克可說是民族主義音樂中的翹楚,誕生了史麥塔納、德弗札克等4位名家。捷克民族音樂的豐富性也和其歷史、地理特色有關,有別於浪漫主義中的其他風格。

2019/04/22 | 讀者投書

留在緬甸教古典樂的台灣女孩:改革開放後的緬甸,音樂教育體制仍處草創時期

2011 年,緬甸改革開放,網路乃至社群媒體臉書及Youtube於隔年解禁,言論逐步自由,資訊迅速湧入,外國人紛至沓來,西方古典樂音正重新被聽見;而這些於民間零星散落的音樂火種,也正悄悄引燃。

2019/01/22 | 精選書摘

古典音樂的十三堂職場狂想曲:伯樂舒曼.永遠守護克拉拉的暗黑騎士

舒曼的話,是一道詭奇的冷風,那天在回家的路上,不時往克拉拉心裡吹送。這只是舒曼給的見面禮,往後幾年,他總是對克拉拉吹冷風、澆冷水,形塑她的職場歷練與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