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台灣電影

臺灣電影是指臺灣生產、製造的電影,始於日治時代,並與各時代的社會發展息息相關。 --來自 維基百科


最新文章

2023/11/29 | 李展鵬

台灣的青霞,香港的青霞

一代女星的傳奇,訴說的是台灣香港兩個電影時代;台灣觀眾愛她,香港觀眾追捧她。她到底屬於哪裡?有那麼重要嗎?

2023/11/06 | 讀者投書

【影評】《惡女》:充滿和《台北物語》一樣的尷尬笑聲,「錯亂的女性價值」是最大問題

《惡女》應該是談女性追求更好生活的勾心鬥角,但展現手法就只有盡可能誘惑、滿足男性,再看到電影宣傳「林襄激戰男星大尺度」、「邵雨薇赤裸演出」的標題,更讓人唏噓。當電影只在加強刻畫刻板印象的社會現象,《惡女》的突破是否只剩邵雨薇和林襄的床戲?我該怎麼確定我看的不是朱延平或九把刀的電影?

2023/08/13 | 方格子vocus

臺灣有個好萊塢:戰後影視劇的臺語風潮(下) 哀豔與戲謔:臺語片中的臺灣社會縮影

在今天,那些刻畫「臺客」形象的電影裡,說臺語的主角貌似擺脫不了悲情和「魯蛇」的特質,比方說《當男人戀愛時》男主角邱澤在片中是個罹患癌症的催債小混混;《花甲男孩轉大人》主角盧廣仲家庭失和,學業也面臨瓶頸;茄子蛋熱門歌曲〈浪子回頭〉與〈浪流連〉MV主角皆為歷經滄桑的漂泊中年歐吉桑......

2023/08/13 | 方格子vocus

臺灣有個好萊塢:戰後影視劇的臺語風潮(中) 光輝歲月與彩色天花板:國語政策和底片限制下的臺語片

官方對臺語片發展造成的阻礙主要可以分為「國語政策」和「底片進口限制政策」,其中「底片進口政策」扼殺1950、60年代蓬勃發展的臺語電影希望,導致不少臺語電影人轉入電視界另尋出路,臺語電影的成長因此面臨長期停滯與真空,影響不可謂不深遠。

2023/08/13 | 方格子vocus

臺灣有個好萊塢:戰後影視劇的臺語風潮(上) 臺語影劇浮生錄:戰後影視劇發展史

本文將淺談戰後臺灣影視劇的發展歷程,討論國語政策對臺語影視劇的影響力——或是殺傷力,以及臺語影視劇「大喜大悲」的風格從何而來,最後回歸現代社會,思考臺語在此時此刻的臺灣扮演著什麼樣的角色。

2023/07/30 | 精選轉載

從奉俊昊導演《玉子》的500億韓元預算,談魏德聖導演的欠款風波

我想以奉導的名氣,硬要在韓國國內找尋資金應該不是真的做不到,但他研判,這一個計畫超出目前韓國電影能夠承攬的規格,甚至會排擠其他影視作品的預算,總體來說這部片完成了,即使他超級成功或許對韓國電影界也是百害一利,於是作罷。對比最近魏德聖導演的風波,格局與器量的差距就在這裡。

2023/04/30 | Taiwan Business TOPICS Magazine

美國商會:克服螢幕上那排一寸高的字幕障礙,台灣影視產業如何接軌國際市場?

憑藉才華橫溢的影視產業人才及創作人士、陽光明媚的亞熱帶島嶼、充足多樣的自然地貌及攝影棚、優渥的文化內容獎勵措施,台灣正快速發展為全球首屈一指的電影拍攝點,但要怎麼做,海外影視公司才會更具規模的運用台灣電影產業優勢呢?

2022/10/26 | 王祖鵬

國寶電影海報畫家陳子福逝世享耆壽97歲,文化部將呈請總統明令褒揚

曾獲得第43屆金馬獎終身成就特別獎,國寶級電影海報畫家陳子福長達五十多年的職業生涯,創作出囊括台語片、文藝片、武俠片等經典,全盛時期更需要每月繪製出40幅作品,一生製作累積近5000幅手繪作品,質與量兼具,是台灣電影史重要見證者與參與人。

2022/07/09 | TNL 編輯

【2022台北電影獎】最佳劇情長片《美國女孩》:厚實細膩的表演詮釋,好表現獲得媒體、影評、業界一致肯定

《美國女孩》導演阮鳳儀也提到,剛開始的時候很多人對因為自己的年紀,質疑自己能不能勝任這個工作,過程都是林書宇監製支持自己,讓大家走到現在,「希望這也代表很快會有其他的新導演,站在這個舞台上。」

2022/07/09 | TNL 編輯

【2022台北電影獎】卓越貢獻獎朱延平:電影圈的大家長,之後要做一輩子的終身義工

2022第24屆台北電影獎卓越貢獻獎由導演朱延平獲得。作品超過百部的朱延平導演,不僅是當代台灣電影文化代表,更是電影史不可或缺的存在,致詞中朱延平也表示,接下來接李行導演的棒子,做一輩子的終身義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