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台灣黑熊

臺灣黑熊(學名:Ursus thibetanus formosanus,布農語:tumaz、賽夏語:somay、泰雅語:ngarox、德路固語:kumay、鄒語:cmoi、卡那卡那富語:cumai、排灣語:cumay),俗稱:狗熊、月熊。 --來自 維基百科


最新文章

2023/09/01 | 環境資訊中心

花蓮連兩日「熊出沒」:今年累計七起黑熊誤中套索陷阱,如何減少是當務之急

28日卓溪鄉的清水部落有黑熊入侵住家後方雞舍,雞舍圍籬被黑熊破壞、吃掉7隻雞,於是施放大龍炮進行驅趕,並請民眾配合移除雞隻及飼料,避免再次吸引黑熊。而近來花東地區7天內就發生2起黑熊的通報,此數字雖顯示民眾主動通報意願增高,但如何減少黑熊受困套索,仍是當務之急。

2023/07/03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花蓮卓溪台灣黑熊受困陷阱,縣府與林務局合作推廣電圍網,呼籲勿用獸鋏、山豬吊

林務局花蓮林區管理處表示,卓溪鄉民眾通報,1隻台灣黑熊因誤入山豬吊陷阱而受困,救援小組初步觀察黑熊左手掌受傷,健康狀況良好,後續仍需觀察傷口復原狀況,因此將受傷黑熊送至東部救傷中心由野灣野生動物保育協會照養並擇期野放。

2023/06/08 | 李秉芳

黑熊受困「山豬吊」陷阱疑脫水死亡,黃美秀呼籲分布熱區應「零吊子」並強化獵具管理

農委會於2011年6月29日修正《動保法》,明訂任何人不得架設山豬吊,事實上,山豬吊依然普遍存在以及被使用。陷阱哪一種可以用,哪裡可以放,多久應該巡視等等議題,黃美秀表示,這些都是管理上應該處理的。

2023/04/12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衛報》:台灣黑熊痛扁小熊維尼臂章成熱賣商品;美軍也有臂章諷刺共軍「棍棒和石頭」

有飛官配戴「台灣黑熊揍維尼」臂章升空攔截共機,引起外界叫好,但未來須經核定才准配戴,令外界議論軍方太保守;事實上,這在美軍被稱士氣臂章,近期更曾製作過MQ-9鎖定中國、嘲諷解放軍朝印度軍方丟石頭的臂章。

2023/04/07 | 李秉芳

3年內獵殺4隻台灣黑熊還有水鹿,屏東檢警追緝後依野保法起訴9人

檢調後續發動9次搜索,搜索25處,發現顏家父子三人與另6名親友,在2020年1月至去年12月,2年多內,連同上述母熊共槍殺了4頭台灣黑熊。4人在訊問時指出,獵殺黑熊是供自己及親人吃,並未販售。

2022/12/28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林務局發表《一隻台灣黑熊之死》紀錄片,盼國人反思人熊理性相處之道

林務局局長林華慶說,東卯山黑熊最後遇難中的陷阱是原住民老獵人帶著年輕獵人學習狩獵所設,是文化傳承,但他們怕通報會受懲處而未通報,所以林務局要重申可用專線0800-000-930通報,非狩獵黑熊,不會受懲處。

2022/12/19 | 讀者投書

死在槍口下的台灣黑熊:原民傳統規範與政府管理的同步失能

近年多起台灣黑熊被獵,都顯示政府應加速管理制度的建立,針對瀕危物種例如台灣黑熊,也應該有配套保護措施,例如陷阱規格和使用的規範。根據林務局的資料,至今已有超過20個部落參與狩獵自主管理試辦計畫,政府有義務讓民眾了解,原住民狩獵自主管理試辦以來,究竟成效如何?部落自主管理,也應有外部監督機制以昭公信。

2022/08/24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櫻花鉤吻鮭等6種保育類生物棲地驗出微塑膠污染,雪霸處考慮列入長期監測

根據研究,塑膠微粒可能透過降雨、大氣對流移動,並可能會導致野生動物生長遲緩。而綠色和平針對台灣黑熊、石虎等6種保育類生物及其棲地、飲用水等進行調查,結果發現都受微塑膠污染,在棲地水樣中就收集到1323個微塑膠。

2022/05/19 | 黃皓筠

身體有彈孔、頭骨碎裂:東卯山黑熊疑槍傷致死,林務局推測因「返家行為」遇害

日前,東卯山黑熊遇害前一路迂迴向北移動,離開了安全的丹大山區。林務局與監測團隊察覺後也立即啟動緊急應變措施,期盼讓牠能平安返家。不幸的是,黑熊卻在人為活動頻繁的武界地區遇害身亡,除了頭骨碎裂,身上也有彈孔,目前事發經過與行為人動機檢警仍在調查中。

2022/05/11 | TNL 編輯

「東卯山黑熊」二度野放不到一個月頸圈消失、屍體遭掩埋,黃美秀:明顯是人為致死

有「黑熊媽媽」之稱的屏科大教授黃美秀表示,多次山豬吊虎口餘生的711終難逃一劫,明顯是人禍,究竟熊體上的傷是如何造成的?人為致死因素為何?人造衛星追蹤頸圈如今又何在?相信檢調單位會進一步釐清,才能更清楚掌握台灣黑熊野外的存續威脅。

2021/01/16 | TNL 編輯

「台灣黑熊」出現在美國務院官員和駐聯大使身邊,其實有個幕後推手

近年台灣黑熊不斷在外交場合曝光成為「彩蛋」並非偶然,因為這款布偶來自近年籌備紐約挺台入聯遊行的團體Keep Taiwan Free,主要成員吳丞峻受訪時說,台灣黑熊較不敏感又極具代表性,因而選擇當作宣傳主意象。

2020/10/01 | TNL 編輯

台灣黑熊受困果園陷阱已脫困,保育協會:誤傷事件若多到無法忍受,管理作為應更精進

面對又有台灣黑熊因誤觸陷阱而受傷、受困,台灣黑熊保育協會表示陷阱並非一成不變,在技術上是否有改善之處值得討論。保育協會並表示,「如果誤傷事件已經多至一個現代公民社會無法忍受之範圍,管理單位在管理作為上,理應更為精進、積極」。

2020/08/15 | 劉威良

黑熊是山的靈魂,別讓台灣多年的保育聲譽毀於一旦

近日一位身為台灣黑熊保育協會常務理事的友人傳來消息,讓人十足擔心,台灣這多年得來的保育聲譽將要被少數人毀於一旦。

2020/08/14 | TNL 編輯

山老鼠涉盜伐林木還把台灣黑熊吃下肚,黑熊媽媽黃美秀:「北台灣熊況榮景不再」

破壞保育類野生動物棲息區域,還獵捕殺害台灣黑熊、台灣野山羊,檢方今天偵結,15名嫌犯坦承犯行,依違反野生動物保育法、森林法起訴。

2018/07/22 | 李修慧

黑熊媽媽:想搶救花蓮小黑熊,不只人車,最好連食物也「淨空」

黃美秀也提醒,除了人車淨空,最好也不要再封鎖區域內有任何人為的食物,因為由在溪邊民眾烤肉野餐留下廚餘或垃圾來看,這或許也是吸引熊滯留的原因之一。

2018/02/02 | 關懷生命協會

從昔日的梅花鹿到今天的台灣黑熊,我們做足了保育努力嗎?

今日的台灣黑熊正處於物種存續的關鍵時刻,如果我們了解保育的經緯在於棲地保存與動植物的野外存續,在面對動物園裡的貓熊、與野外台灣黑熊的分身「熊讚」的時候,相信讀者心中的一把尺,已經能放置在適當的位置,並畫下精準、深刻的直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