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司法

司法機關,又稱司法機構、司法部門,是政府機構之一,工作就是維護法律、確保法律正確執行、解決爭議;但「司法」的具體定義和司法部門的權力在不同法制有些不同。 --來自 維基百科


最新文章

2023/11/10 | 讀者投書

《國民法官法》年終評估:「恐龍」與「法盲」的審判和解,當「說故事」作為一種訴訟策略

國民法官制度牽涉諸多刑事審判實務的變革,大幅改變台灣的審判文化,但是審判文化的改變也讓我們必須回過頭來思考國民法官的制度意義,因為《國民法官法》的立法本質不應該只在如何促進人民對於司法信賴的提升,而是思考能否保障被告「受公平審判」的權利。

2023/09/27 | 李秉芳

判決書交給「AI草擬」民團憂心,司法院:用「規則法」提高準確性,不會像ChatGPT那樣明顯出錯

民間團體表示,審理案件並非單純的法律解讀,還涉及文化差異、當下情境以及當事人的真實想法。畢竟這些複雜的人性考量及每個人生命經驗所累積的判斷,無法透過單純的書類與文件提供給AI模型進行訓練,因而對目前的AI來說,判斷仍是一大挑戰。

2023/08/01 | TNL 編輯

8月11大新制懶人包:8類場所禁止提供PLA免洗餐具、星巴克停止提供免費紙袋、校園免費提供生理用品

8月起,青年購屋優惠貸款精進方案,將提高額度、延長年限、延長寬限,並加碼利息補貼。在減塑方面,連鎖便利商店、速食店以及百貨公司等8類場所,禁止提供生物可分解塑膠(PLA)製成之免洗餐具,而星巴克即日起也停止免費提供購物紙袋。

2023/07/19 | TNL 編輯

魏德聖4500萬本票欠債疑雲延燒,果子電影聲明稿:司法不公,壞人該被制裁

雖然郭台強持有魏德聖親簽的4500萬元本票證據,但魏德聖否認欠債,表示該本票是在他忙於拍攝電影時被對方要求簽署,他認為郭台強利用其名下的鑫鴻公司對他發起資產全面查封,是為了散播「魏德聖欠債不還」的虛假形象。

2023/07/06 | TNL 編輯

台德法務部長首度會面深談司法互助,德國司法部:支持台灣民主,會面符合「一中政策」

法務部長蔡清祥3日赴德會面布施曼,提議與德國司法部長布施曼簽訂引渡協定,司法合作上更甚密切有望,兩國友好關係浮上檯面。不過,儘管布施曼表態關心台海局勢,拒絕中國武力侵台,支持我國民主自由發展,但德方仍堅持「一中政策」保持不變。

2023/07/04 | 國際大風吹

如何借鏡美國經驗?「取消文化」不是#MeToo的幫手,反而容易讓運動失焦

取消文化之所以流行,是因為受害者用一般的方式很難討回公道,畢竟走法律程序往往不容易定罪,這個時候,取消文化等於把伸張正義的責任交給了一般大眾,但每個受害者想要的正義不一樣,每個加害者應該受到的懲罰也不盡相同,所以網路鄉民的公審常常會顯得太草率,反而製造更多爭議,或傷害#MeToo運動的正當性。

2023/06/20 | 方格子vocus

不能就這麼算了:如果為了公平,那就應該公平

Metoo的現象並不是訴諸司法,卻是大眾輿論,然而,至少最低程度我們也該做到「公平」,至少要對等對待任何一方,該留下空間讓被指控方有說話空間,同等對待他的答辯。畢竟初衷不正是在「公平」嗎?因為,資訊匱乏情境下的判斷,永遠都是魯莽的。

2023/06/18 | 德國之聲

專家談MeToo風暴:每個說出的受害經驗都是「造浪」,越多人說出來要付的能量就相對少

「我們不要就這樣算了。」台劇《人選之人》這句台詞,引發台灣網路上一連串有關性騷擾與性侵的指控陳述。MeToo運動一時之間在台灣風起雲湧,不過社會的集體義憤卻讓專家憂心,宛如公審的氛圍並無助於對話。DW訪問專家,深入探討創傷的療癒與究責。

2023/06/16 | TNL 編輯

寶成副總羊曉東涉性騷擾員工,台中市政府解聘市政顧問,羊對爆料市議員提告毀謗

律師楊凱雯說,羊曉東涉及的性騷事件並沒有經過司法調查的程序,今天市議員林祈烽在台中市議會現場,把性騷事件說的繪聲繪影,好像真的一樣,此事已對羊曉東的名譽造成非常大的損害。

2023/06/10 | TJ

【關鍵眼中盯】讓加害者「社會性死亡」,政黨該做的不是「止血」而是排出髒血

我們當然不可能像布萊德彼特在《惡棍特工》裡對待納粹軍官一樣,拿匕首在每個加害者額頭上刻下印記,但相較許多政黨或候選人因為選舉考量,用盡各種手段力求「止血」,若真有心要剷除權勢騷擾問題,負責任的領導者應該是要不斷提醒社會這些加害者的存在,盡可能讓他們現形。

2023/06/04 | 德國之聲

法國專家:「廢死」會讓民主台灣更不像專制中國

中國是世界上執行最多死刑的國家,而台灣雖然承諾「逐步廢死」,但專家認為台灣政府沒有推動實質進展。法國「共同反死刑組織」(ECPM)執行長到台灣參加亞洲區域研討會,他告訴DW,台灣應該加快腳步廢死,展現不同於中國的民主價值。

TNL+ 2023/03/27 | 橫議拉美

《阿根廷1985》雖未收穫奧斯卡,但軍政府恐怖統治至今仍影響阿根廷政局

尼斯曼預定於2015年1月18日至國會作證,其報告可能對克莉絲汀娜・費南德茲(Cristina Fernández)總統妨礙司法公正做出爆炸性證詞,未料就在他出席作證前幾個小時,被發現離奇在寓所浴室中槍身亡,當局雖研判應該是自殺,但其家人說他沒有自殺理由。由於未發現遺書,在野黨認為檢察官係遭「暗殺」身亡。

2023/03/09 | 李秉芳

15位大法官將全由蔡英文提名,民團呼籲總統「禮讓提名權」給副總統、立法院長和在野黨

1997年修憲時制定交錯任期制度,大法官任期有4年、8年的交錯設計,是為了不要讓15人都由同一位總統提名。但是前總統馬英九時代,打亂了這樣的「交錯制度」。

2023/03/08 | 財訊

賴清德子弟兵相繼中箭,綠營內部集體焦慮意外促成黨內巨頭大團結

行政院前發言人陳宗彥、民進黨新北市前議員陳文治相繼出事,被認為都是劍指副總統賴清德,也是賴清德問鼎2024大選的卡關戰。,綠營內部也憂心這不會是最後一槍,未來的時間裡,相關爆料案恐怕層出不窮。

2023/01/16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以色列10萬人上街抗議極右翼政府控制司法,納坦雅胡表弟也反對「改革法案如當年納粹」

示威活動的演說者,除了過去和目前的政壇要角,還包括總理納坦雅胡的表弟丹納坦雅胡(Dan Netanyahu)。他表示,他的母親,也就是納坦雅胡的姨媽韶莎娜納坦雅胡 (Shoshana Netanyahu)曾任高等法院法官,去年10月過世,如果她還活著,會反對目前政府推動的改革。

2022/12/28 | 李秉芳

司法院民調:全程參與的國民法官在實際體驗後,對司法審判「非常信賴」從2成提升至近6成

劉小姐分享擔任國民法官的經驗,她表示,一開始對是懷疑的,「沒有法律專業背景的人,真的可以做好國民法官嗎?」但在全程參與模擬法庭後深刻體會到,台灣的司法經常被認為是不接地氣的;但將來民眾可以直接參與審判,近身參與司法審判運作,要批評也會更有所本、貼近真實的。

2022/12/28 | 李秉芳

台灣陪審團協會年度民調:84.4%不信任司法,今年司法院成績代表字是「爛」

民團表示,司改國是會議直到目前為止,有非常多,尤其在司法院、司法系統的改革或是獄政改革上的結論性意見都還沒徹底做出來,甚至有些連開始都沒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