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合作住宅

合作住宅(cohousing),亦有翻譯為「共同住宅」,非單純指合作社,而是取其強調合作互助之精神,相較於其他名詞(共同、共用)更為貼切。 --來自 維基百科


最新文章

2023/04/26 | JuJuJudy

EP39|《互住時代:打造社區共融生活的合作住宅》:買與租之外的第三種選擇?

居住市場的既定印象,一向只能在「買」與「租」之間二擇一。要穩定,就有要窮盡一切換取所有權的心理準備;只想暫居,就得遷就房東臉色,不斷在都市各角落漂泊,兩種市場幾乎涵盡台灣目前的居住選項。至於福利色彩強烈又數量稀少的社會住宅,根本無法列為一般家庭的考量,於是社會集體陷在買與租的兩難之間,別無選擇。這本書提出了第三種路「合作住宅」(Cohousing)一群志同道合的夥伴,基於共同的生活需求或是理念價值,而選擇共同居住在一起。

2022/02/27 | Abby Huang

《星期天晚上》S2EP3|通膨時代來臨:不買房,以後有「家」嗎?

這一集的《星期天晚上》,我們來聊聊這輩人遇到的典型難題:戶頭裡面有限的存款,是要先完成夢想,還是先背房貸?

2019/05/27 | 眼底城事

居住的第三條路:不只是共居的「合作住宅」,如何避免淪為炒房工具?

「住宅合作社」是建商興建的住宅和政府興辦社會住宅、出售型住宅(如國民住宅、合宜住宅)之外的第三條途徑,合作住宅的社員除了可以參與規劃設計自己的家,還有哪些優點?而如果要避免淪為炒房價的工具,合作住宅得實踐七大原則。

2019/02/10 | 新作坊

從蘇黎世住宅合作社模式,回望台灣「合作住宅」居住的N種可能

隨著「家/社群」的想像和邊界更加流動多元,合作住宅的論述空間也隨之撐開,成為市場與國家提供以外的第三條路徑,重新將社群與城市空間的實際需求,捏塑成居住生活中的磚磚瓦瓦,搭造起一個能永續共治的新生活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