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同志

同志可以指:

志同道合、有共同志向的人
同志 (政治):清末民初以來,革命黨人、共產黨人互稱彼此的稱謂。 --來自 維基百科


最新文章

2023/09/04 | G點電視

南亞首國!尼泊爾承認同婚,繼台灣後成亞洲第二

Sunil Pant是尼泊爾第一位公開同志身份的國會議員,亦是婚姻平權的推手。他指「很多人已經在慶祝了,還趕回故鄉拿證件結婚」。據他估計,幾個月內大約會有200對同性伴侶登記結婚。跨性別女子Pinky Gurung是尼泊爾性/別小眾平權組織藍鑽石協會(Blue Diamond Society)的會長,5月亦有份入禀。她說:「我想這項裁決顯示大家漸漸接納我們了。」

2023/08/31 | 王祖鵬

《關於我和鬼變成家人的那件事》代表台灣角逐奧斯卡最佳國際影片,文化部:展現台灣文化及生活

大賣將近4億新台幣的國片《關於我和鬼變成家人的那件事》,在Netflix上播映也獲得不錯的觀看數字,而昨日也傳出另一則好消息,將代表台灣參與角逐奧斯卡最佳國際電影,理由為:「傳統習俗與現代觀點巧妙結合,幽默與情感兼具,展現台灣文化及生活特色。」

2023/08/16 | 王祖鵬

鬼月應景看《關於我和鬼變成家人的那件事》,登上台灣等地Netflix電影排行榜冠軍

《關於我和鬼變成家人的那件事》挾著高人氣以及搭上鬼門開的話題熱潮,順利登上台灣、香港、新加坡和越南Netflix電影排行榜冠軍,也進入泰國、馬來西亞、印尼、菲律賓等Netflix前十名電影榜單,更在Netflix全球非英語電影排行榜第7名。對於此成績,主創團隊也紛紛對觀眾致上謝意。

2023/08/04 | G點電視

香港首個多元性向文化電台節目《自己人》停播,17年來見證了甚麼?

從那個「自己人」要在床上帶耳機偷偷聽節目的年代,走過2008年第一屆香港同志遊行、名人出櫃潮、2014年第一屆香港「一點粉紅」(PinkDot HK),再到現在大小企業都會表態支持性/別小眾議題、同性伴侶在街上拖手已成常態⋯⋯2006年啟播的《自己人》,絕對是跨越年代的見證。

TNL+ 2023/07/22 | TNL國際編譯

韓國BL文化:「男男戀故事」如何在保守反同的社會中蓬勃發展?

BL作品起源於1970年代的日本,當時的少女漫畫作家,開始描繪「纖細的美少年」所發生的愛情故事。BL故事中「攻」與「受」、「陽剛主動」與「陰柔被動」的分類方式,某種程度也是複製了傳統異性戀的愛情故事腳本,只是將「陰柔被動」的那方,替換成了生理男性。

2023/07/18 | 精選書摘

《後青春幸福相談室》:「同性伴侶」能保有財產分配權利,或為對方做醫療決定嗎?

「我們同居這麼久,同婚也合法了,如果房子用她的名字買,未來如果有狀況,我可以享有財產分配的權利嗎?因為她的家人也不太贊成我們在一起,她年紀比我大一些,我擔心有一天她不在,我跟她的家人會有紛爭......」

TNL+ 2023/07/04 | TNL國際編譯

共和黨總統候選人爭相拉攏、美國自由派批仇恨團體,「自由母親」是個怎樣的組織?

自由母親成立初期的運作宗旨在於對抗COVID-19疫情下的強制戴口罩政策,然而該組織很快便將注意力轉移到下架觸涉及種族、性別、性或LGBTQ等刊物的倡議中,或支持移除該團體認為疑似涉有「反美」觀點的書籍,並要求「改革」與性取向和性別認同的課程,同時反對學校進行對性別、種族多樣性與包容性的部分討論。

2023/07/03 | 張博丞

韓國社會近六成反同,首爾同志大遊行場地遭基督教團體搶走,台灣彩虹公民行動協會到場聲援

LGBT在相對保守的韓國社會中,仍不受待見。韓國有59%的民眾反同,在有接受調查的G20國家中,排名第二,僅次於印尼。有韓國人表示非常羨慕台灣已通過同婚法案。台彩協會成員美克今指出,許多韓國同志團體對當地保守的社會氛圍感到絕望,許多民眾礙於社會眼光無法出櫃,甚至不敢參加酷兒活動。台灣具備長年的同志運動和同婚法案歷程,可以透過國際交流分享台灣經驗。

2023/06/30 | BBC News 中文

世界各地歡慶「同志驕傲月」,中國取消所有有大型LGBT活動

上海驕傲節並不是唯一停止運作的LGBT組織。近年來,另外好幾個組織都不得不關閉,引發了對世界第二大經濟體打擊社會活動的擔憂。據報導,中國流行的社交應用微信上,幾十個關注LGBT話題的帳戶已被刪除。

2023/06/20 | 精選書摘

《認同而不出櫃》:中國傳統觀念束縛同性戀者,為了盡孝「自然而然地」進入同直婚

一些婚姻中的男同性戀者會因「愧疚」試圖贖罪,有些同性戀者甚至選擇有智力障礙的女性作為妻子,更有甚者還找他人去滿足妻子的性慾望,通過這種「交換」的方式來換取自己的性自由和心理上的自我安慰。

2023/06/20 | 精選書摘

《認同而不出櫃》:中國同性戀者權益意識淡薄,從公共領域中「自覺自願地」消失

從某種意義上而言,對同性戀的壓制並非是為了促進性別中立的司法制度,而是為了維護僵硬的性別角色規範。與此同時,絕大多數同性戀者不得不選擇在「他者」面前隱匿自己的性取向,他/她們中的一些人甚至內化了社會污名、恐同症,成為自我憎恨(self-hatred)的同性戀者。

2023/06/20 | Becoming Aces 未來大人物

【未來大人物彩虹擁抱2】夫夫之道:媽媽與菩薩啊,我是同志,可是我愛你的心完全沒不同

里歐跟媽媽出櫃那時,媽媽第一時間問他:「你有沒有愛滋病?」媽媽沒有錯,是世俗與媒體將同志與愛滋病的標籤植入大眾觀念。從小在篤信佛教家庭長大,阿凱哽咽地疑問同志會觸犯到五戒的邪淫戒嗎?釋昭慧法師回應:「離苦得樂才是佛法核心。」他們都想說:「媽媽與菩薩,我是同志,可是我愛你的心沒有不同啊。」

2023/05/31 | G點電視

盤點2023年香港流行樂壇酷兒音樂創作

2023年的香港本地樂壇作品,有觸動到大家的作品嗎?其實在這半年內,已有不少酷兒音樂創作出現,不論歌手本身,以至音樂班底、MV創作等都可見酷兒元素。就讓我們透過十首風格不同的歌曲,進入多姿多采的酷兒世界。

2023/05/19 | 賴詩涵

民團公布同婚4週年民調:僅跨國同婚支持度成長,其他議題微幅下降

彩虹平權大平台今日公布同婚4週年對同志議題台灣社會支持度的民調結果,今年唯一有正向成長的議題只有跨國同婚,其他議題支持度都小幅度倒退,性別平等教育的支持度更是在連續3年上升後首次出現下降。雖立法院近日已通過「同婚專法」修正草案,讓同性配偶得以共同收養無血緣的孩子,但此議題今年的支持度不但較去年的支持度下滑2%,反對意見還成長了5%。

2023/05/17 | G點電視

你知道國際不再恐同日在香港的緣起嗎?

香港在2005年已響應「國際不再恐同日」的活動,但原因卻與香港當時的情況有深切關係,2004年政府委託機構進行民意調查,訪問市民對同性戀的看法及對性傾向歧視條例立法的意見。然而,於2005年2月,發生了一件不愉快事件。

TNL+ 2023/05/14 | TNL國際編譯

印度同婚請願最高法院「保留判決」,《穆斯林法》與《婚姻法》束縛下「同志仍須努力」

LGBTQ+倡議團體「Sweekar」發起人迪賽(Aruna Desai),先前就曾遇過一名青少年焦慮地打給她,說他自己在搬回德里的家之後,和家人出櫃卻遭到父母要將他踢出家門的威脅,甚至還帶這名青少年去找印度教信仰治療師,無所不用其極為的就是要把他「治好」。

TNL+ 2023/05/06 | 陳娉婷

【港片小酌】《愈快樂愈墮落》觸不到的失魂之愛:暗湧流間,雙性戀的政治隱喻

相比起2001年上映的同志愛情小品《藍宇》,導演關錦鵬在1998年情人節的出櫃宣言之作《愈快樂愈墮落》,無疑更有神秘感,在魅惑的晃動鏡頭、午夜夢迴般的蒙太奇剪接片段裡,小心翼翼地訴說雙性情慾、性向流動的可能性,同時延伸出香港前途的不確定性,這煩囂城中,人心的焦慮和惶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