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性婚姻

同性婚姻(英語:Same-sex marriage),或稱為同志婚姻(Gay marriage),是指性別相同的人互相締結為婚姻的關係,當中亦可能會舉辦民事或宗教儀式。 --來自 維基百科


最新文章

2023/05/27 | 讀者投書

【書評】《婚姻生活》:故事情節從不完美,透過多元族裔解構傳統基督教婚姻

攤開《婚姻生活》,故事情節從不完美,教會訴諸的一男一女神聖婚姻並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各式各樣的重組家庭、外遇、離婚、再婚、同居關係。台裔美籍酷兒學者劉文評論《婚姻生活》時,以「單偶制」名之,將現行的普世婚姻將之視為一項有待公眾討論的社會制度。

2023/05/19 | 李秉芳

5億身價高三生與地政士助理登記結婚後墜樓亡,母控謀財害命⋯⋯律師談5億房產怎麼分?

清算夫妻剩餘財產後,接著配偶還是可以再以「繼承人」的身分繼承死亡配偶的遺產。繼承的順序,原則上是以親等較近的人優先,但配偶是當然繼承人,意思是說不論是由哪個繼承人繼承,配偶都可以一同參與分配,在此案中,假如婚姻成立,老公和媽媽可以對分價值5億元的房產。

TNL+ 2023/05/14 | TNL國際編譯

印度同婚請願最高法院「保留判決」,《穆斯林法》與《婚姻法》束縛下「同志仍須努力」

LGBTQ+倡議團體「Sweekar」發起人迪賽(Aruna Desai),先前就曾遇過一名青少年焦慮地打給她,說他自己在搬回德里的家之後,和家人出櫃卻遭到父母要將他踢出家門的威脅,甚至還帶這名青少年去找印度教信仰治療師,無所不用其極為的就是要把他「治好」。

2023/04/23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內政部預告同性婚收養子女比照異性婚,身分證省略「養」字

內政部說,按現行規定,同性結婚繼親收養者,國民身分證記載生父、養父姓名或生母、養母姓名,養父或養母,均不省略「養」字。修正草案中,為求一致,同性婚姻關係收養子女,比照現行異性配偶收養作法,省略「養」字。

2023/04/08 | G點電視

有分歧、議題複雜、具爭議性?一文還原香港性/別小眾現況及相關政策落實進度

港府一直未有就性傾向及性別認同歧視立法。聯合國建議港府「制訂一條全面的反歧視條例,保護性小眾免受歧視」。政府回應時指,香港社會對有關議題存在不少分歧,議題複雜及具爭議性。事實上,過去十年,每當提到反歧視法的立法或諮詢工作,政府都以此回應。反歧視立法在現今香港社會真的那麼有爭議性嗎?

TNL+ 2023/03/12 | 貓心(龔佑霖)

《關於我和鬼變成家人的那件事》:無論單身也好、有伴也好,你人生的課題並不會改變

在《關於我和鬼變成家人的那件事》之中有一句台詞,「當同志婚姻通過的時候,我以為我們的關係就會持續到永遠。」對我而言,找到一起生活、一起變老的伴侶,本身其實太過浪漫了。重要的其實是,你能不能做好你自己、找回自己的重心。如果有餘力談戀愛,那也很好。但有很多的課題,並不是戀愛裡面才會浮現出來的。

2023/03/02 | nippon.com 繁體字

全球唯一強制「夫婦同姓」的國家,日本家庭法如何擺脫「加拉巴哥化」?

關於日本修訂家庭法(民法中關於婚姻、親子關係和繼承等的法律法規)的討論,包括導入「選擇性夫婦異姓」和「共同撫養權」等的爭議甚囂塵上。其原因之一是明治時代基於父權制和性別分工的「家族制度」的陰影依然揮之不去。本文重新審視了阻礙現行民法發展的問題。

TNL+ 2023/02/14 | 瘋木聖上

「我們就是一對樸質無華的戀人」專訪跨國同婚合法化後首對台馬伴侶

2019年,台灣雖通過了同婚專法,但跨國同婚卻未被承認。跨國同性伴侶無法享有結婚權益,每一天都是「不能結婚的日子」。2016年的一聲「願意」,讓來自馬來西亞的斯翔與台灣籍的小昕從此為同運、乃至近一年來為伴侶盟奔波。 相戀九年後,隨著跨國同婚在2023年1月合法化,斯翔與小昕成了合法化後第一對登記結婚的台馬伴侶。在長達九年的相處中必定有許多大風大浪,兩人又怎樣在其中調試並達到平衡呢?

2023/02/14 | 歪脑|WHYNOT

偏保守型的華人社會台灣,為何屢屢能夠在性別平權方面走在世界前列?

台灣的性別平等法規前衛的一大原因,就是過去的法律太保守,因此一旦有了破口,便一潰千里。台灣婦運的這個階段,被現代女權主義研究歸結為「國家女性主義」的實踐階段,即透過「婦權會」等平台,或者其他制度框架,直接與民意代表和立法機構對話,以此建立新的機制。

2023/02/07 | 讀者投書

並讀《蒙馬特遺書》與《其後》:學運世代的同性情愛書寫,對當下已通過同婚專法的台灣何有特殊意義?

我認為《其後》與《蒙馬特遺書》所描述的大學、碩士班校園生活,仍延續著校園女子羅曼史,而女子間的愛戀,則是以浪漫的友誼展現,特別是以「朋友」、「知己」等詞彙稱呼彼此。這兩本小說也各自展現了女同志的次性別(secondary gender),即T的敘事(通俗劇模式)與婆的敘事(紀念模式)。

2023/01/19 | TNL 編輯

蘇貞昌請辭當日再推同婚一把,內政部最新函釋允許外國人與港澳人士來台登記結婚

2019年立法院三讀通過《748施行法》令同性婚姻在台灣法制化,但這僅限於伴侶雙方均來自承認同性婚姻的國家,才能在台灣辦理結婚登記。伴侶盟過去曾指出,對台灣的同志來說,伴侶的「國籍」成為能否結婚的關鍵,跨國同婚在台灣正面臨「一國四制」的處境。

2022/12/09 | 賴冠伶

美國眾議院正式通過《尊重婚姻法》保障同婚,各州須承認其為合法婚姻

「今天,我們的國家在爭取平等的長征上又向前邁出了一步。美國人一起改變了抗擊愛滋病毒/愛滋病的鬥爭。」裴洛西在推特上發出聲明強調,「我們一起把『不問,不說』(Don't Ask, Don't Tell)扔進了歷史的垃圾桶。現在,我們將婚姻平等寫入聯邦法律。」

2022/11/30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新加坡國會通過男男性行為除罪化,但修憲條文更強化了一男一女的婚姻定義

備受爭議的新加坡刑法第377A條文規定,男男性行為屬犯罪行為,一旦罪名成立,可判處最長2年刑期。儘管新加坡國會在11月29日正式對該條文除罪化,但同時也在修憲的新增條文強化了一男一女的婚姻定義,外電認為此舉是關上LGBTQ社群爭取婚姻平權的機會大門。

2022/11/19 | Readmoo閱讀最前線

【專訪】《阿姨們》作者羅毓嘉:究竟是什麼時刻,意識到自己逐漸成為阿姨?

身為性少數,羅毓嘉認為這是他幸運的開關,那些與生俱來、無法改變的自己,讓羅毓嘉更認識自己、清楚自己和他人的不同,而性別運動最終目的,無非是希望讓所有人都能自信說出「我是誰?我喜歡什麼?我喜歡我的樣子是什麼?」那是充分瞭解自我,也在足夠友善、平等的環境下才能達成的心願。

2022/11/17 | 賴冠伶

美參議院通過程序投票將表決《尊重婚姻法》,12名共和黨議員加入民主黨行列保障同婚

猶他州參議員羅姆尼(Mitt Romney)也表達支持,認為該法案是有意義的。「雖然我相信傳統婚姻,但奧貝格費爾訴霍奇斯案(Obergefell v. Hodges)一直是LGBTQ體賴以生存的法律,這項法案為許多身為LGBTQ的美國人提供了確定性,更代表國會和我會平等地尊重和愛所有的美國同胞。」

2022/11/11 | 德國之聲

東京正式實施「伴侶宣誓制度」,但同志權益在日本仍有一段漫長的路要走

日本東京都日前正式實施「伴侶宣誓制度」,承認同性伴侶,未來可在線上領取證書後,享有公營住宅申請服務,但接下來還有許多問題等待解決。

2022/10/06 | 美國之音

選區重劃、種族平權、言論自由⋯⋯美國最高法院大法官迎來艱難訴訟的秋季庭期

在美國最高法院上一個掀起風波的開庭期,大法官們廢除了憲法對墮胎權的保護。隨著新的開庭期即將開始,大法官們又要面對一系列可能造成動蕩的有爭議案件。

2022/09/15 | 精選書摘

《烏克蘭的不可能戰爭》:誰是「叛國者」?訪那些開戰後出走的俄羅斯人

《報導者》團隊所訪談的主角,從瑜伽老師、社運分子、銷售經理、程式設計師到脫口秀演員,是普遍存在於每個社會中堅的「平民戰士」。烏克蘭所經歷的每一次苦難與掙扎,正是因為有他們的抵抗,才給予其他烏克蘭人持續為未來奮鬥的勇氣和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