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同性戀

同性戀,亦稱為同性向 、同性愛 ,是以同樣的性別或社會性別為對象建立起浪漫吸引、性吸引或性行為的親密關係,或以此性傾向做為主要自我認同的行為或現象。 --來自 維基百科


最新文章

2023/09/23 | 精選書摘

湯姆戴利《1.6秒決勝奧運金牌》:在2013年,基本上沒有同志運動明星有足夠的勇氣出櫃

在這本充滿個人色彩的《1.6秒決勝奧運金牌》中,湯姆探討了成長經歷如何形塑他的個人特質,以及他的成功。從他在世界級比賽中培養出的韌性,到他發現自己的性取向時所展現的勇氣,這都是源自於家庭生活為他帶來的視野,以及家人給予的支持。原生家庭、同性配偶、孩子,都是他人生重要的養分。

2023/09/19 | 精選書摘

《傅柯的多重人生》:他無疑會比較偏好《給那沒有救我的朋友》這本小說,而不是一部傳記

本書作者梅西對法國思想極為熟稔,他在艾希邦的首部傅柯傳記面世數年後展開另一個傅柯生平的研究、訪談與寫作計畫,不但獲得傅柯親友及艾希邦的幫助,更得到傅柯長期伴侶丹尼爾.德費的全力支持。梅西以英文寫作,對於並非出身自法國學術文化背景的讀者而言,其敘述顯得背景脈絡更加清晰,對各項細節的紀錄也更加詳盡。與艾希邦的傳記各有所長、互為補充。

2023/09/09 | 精選書摘

林辰唏《我們都有體驗自由的能力》:我從不覺得自己只能喜歡某一種性別

在《我們都有體驗自由的能力》一書,演員林辰唏以前所未有的自我剖白方式,寫下她過去與現在的生命歷程,書中她談關係、性別、身體、成長、失去、家人……談她的遭遇、她的體悟、她的感觸,她觀看事情的角度,更包括自由之於她是什麼。

2023/08/22 | 賴明君

義大利LGBTQ+權利倒退:限縮「女同志伴侶子女登記權」,無血緣不得登記為母親

保守派總理梅洛尼於2022年上任後,開啟了一系列「回歸傳統家庭價值」的政策,強調孩子須由異性戀伴侶扶養。今2023年1月,義大利政府下令政府機關,停止為同性伴侶的子女進行出生登記,孩子的出生證明上,需有具有血緣關係的「母親」與「父親」,而不是同性伴侶所希望的「父親與父親」,以及「母親與母親」。

2023/08/20 | 讀者投書

並讀柯裕棻〈一個作家死了〉與邱妙津《蒙馬特遺書》:思覺失調病症如何使文中主角產生被害妄想?

作為讀者,我們不能依靠文本分析來診斷作家。但當讀者們可以透過文本來認識當中描述的思覺失調病症,在閱讀的理解與討論上,我們便多了一種可能性。除了種種愛戀執迷之外,更有對於健康的渴求與盼望,以及對關係倫理性的探究,瘋狂抑或是背叛,孰先孰後?

2023/08/18 | 賴明君

讀多元性別童書給學生聽,美國喬治亞州女教師遭小學解僱

林德爾透過代表她的法律扶助機構-南方貧困法律中心發表聲明表示遺憾。「我只是讀了1本具有包容與肯定內容的書。」並表示學校董事會的決議,是「基於定義模糊的政策,而這將導致教師的自我審查。」

2023/08/14 | 人本教育札記

從天菜成為「菜渣」,他們如何長成一個跨性別?

跨性別男泰瑞與跨性別女芯妤,有著與一般人不同的性別認同及性傾向,同時也導致他們的成長過程格外艱難,不只是異於常人的孤立感,又或是遭人指指點點的外界壓力,都使他們在成長過程中難以自在的「做自己」。

2023/08/08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美紅十字會取消性取向限制,男男性行為者可捐血;台疾管署:愛滋若低於千例,將重啟討論

美國FDA新的評估政策,捨棄了針對性傾向的問題,有意捐血者只會被詢問「過去3個月內是否有新的或多位性伴侶」。如回答過去3個月內有新的性伴侶或1位以上的性伴侶,就會被進一步問「過去3個月內有無肛交行為」,若回答「是」,才會被要求延遲捐血。

2023/08/04 | G點電視

香港首個多元性向文化電台節目《自己人》停播,17年來見證了甚麼?

從那個「自己人」要在床上帶耳機偷偷聽節目的年代,走過2008年第一屆香港同志遊行、名人出櫃潮、2014年第一屆香港「一點粉紅」(PinkDot HK),再到現在大小企業都會表態支持性/別小眾議題、同性伴侶在街上拖手已成常態⋯⋯2006年啟播的《自己人》,絕對是跨越年代的見證。

2023/07/23 | TNL 編輯

The 1975男男吻遭馬來西亞禁演後取消台灣演唱會,民眾:為何已通過同婚法還受到牽連?

考量到台灣被譽為是LGBT的堡壘,也通過同性婚姻、跨國同婚合法化等一系列LGBT法案,因此演出取消引發民眾的不解,認為台灣沒有像馬來西亞一樣的限制,受到牽連並不合理。大批粉絲向主辦單位喊話要求延期,更有粉絲直言:「可以跟The 1975說我們是亞洲第一個通過同婚的國家嗎?」

2023/07/18 | 賴明君

匈牙利書店未將同志文學《戀愛修課》封膜,被政府以《兒童保護法》開罰百萬

《兒童保護法》禁止向未成年人分享任何含有同性戀、雙性戀,以及跨性別等多元性別的內容。政府表示此舉是為了保護兒童,並打擊戀童癖。不過性別相關倡議組織則認為,政府將同性戀、多元性別與戀童癖作不當連結,目的是為了打擊其國內的LGBTQ群體。

2023/07/10 | Swissinfo瑞士資訊中文

在瑞士,人們對LGBTQI越來越開放,但威脅和仇恨性犯罪行為也越來越多

為什麼在一個對LGBTQI人群持越來越開放態度的社會,同時仇視行為卻在上升?對此粉十字組織的赫格利表示,仇視LGBTQI的人在社會上還是佔少數。「近年來社會上越來越大的接受程度也招致了一種反對情緒,而且目前這種情緒還非常高昂。現在,在電視上和政治討論中,對同性戀的可接受性和人權的質疑,又開始被公眾所接納。而最終結果就是導致了更多的仇視行為。」

TNL+ 2023/07/04 | 黎蝸藤

美國最高法院符合保守價值的四大宣判,是拜登競選連任求之不得的彈藥

在這四個案件看來,保守派當道的最高法院,並非「共和黨」的捍衛者,而是「保守價值」的捍衛者。否則,在選區劃分案上,就不會作出有利民主黨的判決。於是,在政治上的實際效果就是對共和黨大大不利。

2023/07/03 | 張博丞

韓國社會近六成反同,首爾同志大遊行場地遭基督教團體搶走,台灣彩虹公民行動協會到場聲援

LGBT在相對保守的韓國社會中,仍不受待見。韓國有59%的民眾反同,在有接受調查的G20國家中,排名第二,僅次於印尼。有韓國人表示非常羨慕台灣已通過同婚法案。台彩協會成員美克今指出,許多韓國同志團體對當地保守的社會氛圍感到絕望,許多民眾礙於社會眼光無法出櫃,甚至不敢參加酷兒活動。台灣具備長年的同志運動和同婚法案歷程,可以透過國際交流分享台灣經驗。

2023/06/23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民調:新加坡同婚支持度上升,32%民眾挺同婚合法,57%支持同性伴侶領養權

全球市場研究調查公司益普索(Ipsos)昨(22)日發布一項調查顯示,32%的新加坡民眾同意應允許同性伴侶合法結婚,比例高於去年調查的27%。

2023/06/20 | 賴明君

6月同志驕傲月:紐約彩虹旗3度遭破壞、國土安全部稱LGBTQ+易受仇恨暴力攻擊

紐約市警察局18日表示,石牆國家紀念區有33面彩虹旗被破壞,而這已經是6月以來,第3起彩虹旗遭破壞的事件。美國國土安全部公布報告,顯示針對LGBTQ+族群的暴力事件在過去1年當中,有顯著的增加。研究亦顯示,LGBTQ+族群受到仇恨犯罪的可能性是非LGBTQ+族群的9倍。

2023/06/20 | 精選書摘

《認同而不出櫃》:中國傳統觀念束縛同性戀者,為了盡孝「自然而然地」進入同直婚

一些婚姻中的男同性戀者會因「愧疚」試圖贖罪,有些同性戀者甚至選擇有智力障礙的女性作為妻子,更有甚者還找他人去滿足妻子的性慾望,通過這種「交換」的方式來換取自己的性自由和心理上的自我安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