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廷琰

吳廷琰(越南語:Ngô Đình Diệm/吳廷琰, 發音,1901年1月3日-1963年11月2日),其他華文媒體亦曾譯為「吳廷炎」或「吳庭艷」,聖名若翰洗者(法語:Jean-Baptiste;Gioan Baotixita),是越南共和國(南越)第一任總統(1955年—1963年),因為他的支持者來自自由之路行動南遷的天主教徒,加上他本人是天主教教徒,因而相對偏袒天主教,歧視大多數越南人口信奉的佛教,引發佛教徒危機,造成多名佛教徒示威者死亡,並因而失去美國政府支持。 --來自 維基百科


最新文章

2022/04/28 | 精選書摘

《越南啟示錄1945-1975》:美國處決吳廷琰是一項災難性大錯,可說是「亞洲版豬灣事件」

在當年極度冷冽的冷戰氛圍中,對甘迺迪的白宮而言,與其退出越南、承認失敗而將越南讓給共產黨,繼續在越南撐下去的政治成本可能低一些。不過無論是甘迺迪或是麥納瑪拉,都沒有料到越南會為美國帶來如此嚴重的損害。

2020/12/01 | 張書銘

越南近代史上,一支由法國殖民政府支持的客家軍團:黃亞生與海寧儂族

越南近代史上也曾經出現過一支由法國殖民政府所支持的客家軍團,那就是黃亞生(Vong A. Sang)所領導的儂自治區(Khu tự trị Nùng)(圖1),這群屯墾於中國與越南邊界的客家人即為越南近代史上著名的「海寧儂族」。

2020/09/12 | Double A

【吳哥隕落後】朕即國家:柬埔寨的親王父親—諾羅敦・西哈努克

從西哈努克的一生也可以看到中、美、俄、法、日、越、泰20世紀初在中南半島的博弈;而從西哈努克所做的每一個斡旋,更可以看到一個弱小的國家為了維護自己的主權,是要如何周旋在每個列強之間

2020/08/28 | Click-Vietnam點點越南

那場十字路口的自焚,燒垮了南越政府的江山

57年前的那把烈火,燒枯了釋廣德的生命,也燒盡了南越總統吳廷琰的氣數,更讓南越政權陷入萬劫不復的火海中。

2020/08/20 | DD

曾遇空襲轟炸,如今列世界文化遺產:從順化古都看越南最後一個皇朝

順化皇城歷經了1968 年順化戰役期間的空襲轟炸後,至今有大範圍區域呈現斷壁殘垣的狀態,整修工程浩大,參觀時可以感受到一股沒落貴族的滄桑感

2020/06/24 | 許劍虹(Samuel Hui)

同樣都有美軍介入的韓戰和越戰,為何南越與南韓的結局卻截然不同?

天時、地利與人和作用下,南韓得到美國強烈的反共支持,然而越戰發生時,美國社會反戰聲浪興起,使得南越淪亡。儘管如此,作者認為南越軍表現比南韓軍強,能在缺少美國的支持下還能抵禦越共多年

2020/04/30 | 許劍虹(Samuel Hui)

【南越淪亡45年】一位Hold住國家的強人,「走向共和」卻行白色恐怖統治的南越總統吳廷琰

前南越總統吳廷琰與其弟弟吳廷瑈依靠白色恐怖統治,穩定了南越的政局,但對民主化的裹足不前引起了美國的不滿,而美國默許的政變卻加速了南北越的統一。

2019/08/15 | Double A

從越南河內到寧平,看風水寶地也看小橋人家

越南的導遊大概接三種團,一是帶越南人在越南觀光,二是帶外國人在越南觀光,三是帶越南人在外國觀光。第一種的人數最多、市場大,但小費最少,第三種最吸引人,但市場狹小,目前投入人數不多。

2019/02/21 | TIME

美國自阿富汗撤軍,如何與越戰時的倉皇出走相互呼應?

新成立的阿富汗政府就如同數十年前美國支持的南越政權一樣,因貪汙問題而裹足不前,同時更在意如何分配美國的援助,而非打擊敵人。

2019/01/28 | 精選書摘

《一行禪師傳記》:每一刻,釋迦牟尼和耶穌都應該在我們的內在相會

對禪師來說,這番體悟其痛苦程度有增無減,而且將使他啞口無言;他稱之為「抗爭」。這些體悟或許預示了他後來在全世界傳播和平訊息時的毅力和魅力之基礎。不論如何,從中都可以預見他不尋常的未來道路,亦即英雄之路。

2018/04/25 | 精選書摘

越南歷史,自古以來就是對抗外國入侵與殖民霸權的反抗史

誠如一位敏銳的觀察家在討論美國內戰時所說:「排斥所有另類思考,會讓我們在窺探難以預期的未來時,無法感受到可能有的感受。」

2018/04/24 | 精選書摘

越南自古以來,就是一本對外國入侵與殖民霸權的反抗史

誠如一位敏銳的觀察家在討論美國內戰時所說,「排斥所有另類思考,會讓我們在窺探難以預期的未來時,無法感受到可能有的感受」。

2017/07/07 | 關鍵評論網 ASEAN:Indochina

當南越總統府變成博物館

這座總統府,不是越南人自己蓋的,而是19世紀時的殖民母國——法國藉以展現統治權威的代表物。隨著越南歷史的更迭,當年的總督府、南越總統府成了今日的博物館。

2017/07/07 | 關鍵評論網 ASEAN:Indochina

當南越總統府變成博物館的那一天

這座總統府,不是越南人自己蓋的,而是19世紀時的殖民母國——法國藉以展現統治權威的代表物。隨著越南歷史的更迭,當年的總督府、南越總統府成了今日的博物館。

2016/04/17 | 翁 稷安

《在越南最後的日子》離去和遺留的人們

人們對越南或越戰的理解與想像,多半來自好萊塢的影像,不論電視或電影,也多半在自覺或不自覺之中承繼著影像背後的訴求與價值判斷。2014年紀錄片《Last Days in Vietnam》。當時間縱深拉開後,開出新意,不受限於既有的意圖與目的,重新喚回人們對這場戰爭的注意及思考。

2016/04/17 | 翁 稷安

《在越南最後的日子》離去和遺留的人們

人們對越南或越戰的理解與想像,多半來自好萊塢的影像,不論電視或電影,也多半在自覺或不自覺之中承繼著影像背後的訴求與價值判斷。2014年紀錄片《Last Days in Vietnam》。當時間縱深拉開後,開出新意,不受限於既有的意圖與目的,重新喚回人們對這場戰爭的注意及思考。

2016/04/17 | 翁 稷安

《在越南最後的日子》離去和遺留的人們

人們對越南或越戰的理解與想像,多半來自好萊塢的影像,不論電視或電影,也多半在自覺或不自覺之中承繼著影像背後的訴求與價值判斷。2014年紀錄片《Last Days in Vietnam》。當時間縱深拉開後,開出新意,不受限於既有的意圖與目的,重新喚回人們對這場戰爭的注意及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