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

2023/04/17 | 雞湯來了

【電影】《夢遊樂園》:「等孩子大一點再離婚」,真的比較好嗎?

使美樂感到痛苦的或許不是爸媽離婚本身,而是自己在過程中未曾被聆聽、考慮與告知,這往往導致孩子對爸媽有更多的憤怒與不諒解。如果自己或身邊有人正處在離婚風暴中,可以把握3個要點,讓我們即使無法跟伴侶繼續走下去,仍能成為給孩子最少傷害的家長。

2023/03/19 | 精選書摘

《委屈是一道隔夜菜》:近鄰是最好的親情距離,既守得住秘密,又能相互馳援

兩代之間要取得成年後的和諧,在長輩方是比較吃力的,因為他生活繁忙程度不似過往,況且孩子是他一輩子全力以赴的投資,就算沒有期待回報,在情感上的依賴還是會由弱轉強,當雙方謹守一些默契時,父母尤其要先健全自己的生活。

2023/01/26 | BBC News 中文

60%媳婦與姻親女性成員不和,但女婿與岳母關係緊張只有15%,為什麼?

結婚後和公婆同住的傳統模式逐漸改變,但是婆媳問題並沒有一夕之間憑空消失。劍橋大學紐納姆學院(Newnham College)心理學講師阿普特(Terri Apter)對姻親關係做了20多年的研究發現,60%的女性認為她們和姻親家的女性成員之間關係不和導致長期的不愉快和壓力,三分之二的兒媳婦認為她們的婆婆嫉妒心重,佔有欲強。

2023/01/09 | 方格子vocus

協商時不要做「邏輯惡霸」,面臨對方的敵意時,想想唐鳳會怎麼做

我們都不喜歡吵架,但是當情況不利於自己,或是有損利益的時候,我們不得不強硬一點。但常常是架吵完了,也沒得到什麼好處。唐鳳在《唐鳳的破框思考力》中提到,當他有點名氣之後,每天至少都會有幾則酸民在留言區針對她做各種人身攻擊,他說一開始他也想砸電腦,但是電腦很貴,就不砸了。那他是怎麼跟這些酸民相處呢?

2022/12/25 | 精選書摘

《從女人,成為媽媽》:婚姻是「一張床上躺了六個人」,與伴侶觀念有差異該怎麼辦?

會來進行伴侶諮商的夫妻,常出現的問題是金錢觀與教養觀的不同。當然,在一個家庭的相處中,各種因素會互相牽絆,金錢態度和教養觀念與家庭觀交互影響著。當我們發現與伴侶之間在某個部分的觀念有差異,並且讓各自都產生困擾時,該怎麼辦呢?我們可以分成五個部分來思考:

2022/12/18 | 精選書摘

《午夜時分的心理課》:能熱吻的不一定能一起洗碗,我們該不該追求「遇上對的人」?

有些人很清楚知道,自己並不想要跟別人一起生活,只想要擁有戀愛的甜蜜感。如果是和這樣的人交往,你就不該自作多情,覺得你們這麼相愛,一定可以長長久久共同生活。當然,兩個人的關係到底是只能當戀人,還是可以當家人,都不是雙方一開始就能預知的。你能夠做的,就是想辦法釐清自己的期待,以及瞭解對方的期待。

2022/12/05 | 精選書摘

《找到強項,偏才也會變天才》:伽利略是「你白目」派的宗師,跟人爭辯問題幾乎沒有輸過

歷史上第一個正式的學會是義大利的猞猁之眼學院,很快發展成一個論壇──不是網路上的虛擬平臺,而是實體論壇,大家圍在一起談論問題,真人過招,每一句話都是實名制。史上第一位赫赫有名的吵架專家伽利略,就是從猞猁之眼學院出道,練就一身舌戰群儒的好功夫。

2022/09/26 | 李秉芳

張淑娟北檢控告周玉蔻加重誹謗罪,周道歉後與王鴻薇互罵「政治蟑螂」、「老鼠」

周玉蔻表示張淑娟覺得受到不明之冤,她願意公開向所有國民表達她在新聞工作上的錯誤並道歉。但蔣孝嚴夫婦當年隱瞞緋聞案女主角這個案子,應該繼續偵查。

TNL+ 2022/09/04 | 貓心(龔佑霖)

為什麼許多人把「你在情緒勒索我」掛在嘴邊?原因可能來自於我們的成長過程

「你是不是不愛我」、「就是不孝才不願意聽我的」⋯⋯。當你遭遇身旁的親友的指責,你大可選擇用「你在情緒勒索我」作為反擊,但這往往沒辦法對事件癥結點有所幫助,反倒是加劇口語上的爭吵。面對親友的「情緒勒索」,我們可以換個方式說⋯⋯。

2022/05/07 | 大人學

【大人學】為何買PS5要假裝是「空氣清淨機」?另一半曾因為你買的東西而生氣嗎?

網上傳出因為購買PS5和伴侶吵架,有些人會把這些故事當成笑料,不過如果你若仔細思考,會發現這其實是關係中必須正視的議題。也因此,我整理了四個可能的原因,你不妨也認真思考一下,看看你的關係衝突可能屬於哪一類,又該如何徹底解決。

2022/03/20 | 方格子vocus

挑選伴侶應該「互補」或是「相似」?我想最重要的是這五個關鍵字

要判斷兩人相處適不適合,除了個性與想法互補/相似的天然因素外,在不委屈求全、隱忍情緒的前提之下,願意微調自己原本的習慣,讓彼此在關係裡更舒適自在,這種相處而來的美好感受會為適合指數加分。

2022/03/12 | 貓心(龔佑霖)

批評、蔑視、防禦、築高牆⋯⋯當感情出現「災難四騎士」該如何拯救?

婚姻專家約翰・高特曼在關係中提出「災難四騎士」的概念,概念化伴侶之間爭執時,所採取的四種爭執方式。但糟糕的溝通模式與互動不是一天造成,本文介紹伴侶關係是如何一路滑坡到「或戰或逃」的狀態,並且該如何挽回到正常關係。

2021/07/30 | 研之有物│中央研究院

過了叛逆期還是會和父母起衝突,高齡社會下的成年親子關係如何解?

從成人與老齡父母的衝突,我們可以發現年長者的心理、精神需求經常被忽視——不只是子女未曾留心,整個社會體制也未必看見。這是邁入高齡社會可以積極補強的面向。

2021/04/13 | 大人學

【大人學】個性不同的合夥人要如何討論公司決策?以我們自己為例

我們在經營上意見相左的事情太多了,甚至有些同事還看過我們討論到起爭執。但爭執歸爭執,最終我們還是必須做出決策嘛!所以這十幾年下來,我們倒也發展出一個處理爭執的機制。

2021/04/06 | BabyHome

父母用言語拿刀互砍,孩子成為最無辜的重傷者

當父母互相以惡毒的語言,彼此辱罵、嫌棄,如仇人般互揭瘡疤,愛,早已蕩然無存,取而代之的是恨。此時,孩子美好而安全的世界開始崩垮。

2020/12/22 | 精選書摘

《家是個張力場》:算不清的勞動家庭帳本,這種「纏/鬥」是在關係中持續努力的模樣

國小時,爸媽的關係嚴重惡化,對彼此的折磨堪稱人間酷刑,我一人面對兩個隨時都會崩潰的大人。爸爸努力工作,清晨出門、半夜回家,賺來微薄的薪水卻填不滿一大家子的花用。爸爸指責媽媽不會算計,媽媽指責爸爸不會賺錢。爸爸半夜回家後經常跟媽媽對吼、打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