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平

和平通常指沒有戰爭或沒有其它敵視他人行為的狀態,也用來形容人的不激動或安靜。 --來自 維基百科


最新文章

2023/05/28 | TNL 編輯

反駁「票投民進黨青年上戰場」,賴清德台大演講:不要天真以為九二共識就能和平

民進黨2024立委選戰宣布合作非民進黨籍的李正皓與鄭家純、苗博雅等「空降刺客」,現場有學生提問是否會因此在未來改變提名方式?對此賴清德表示,民進黨立委的提名方式有它的規定,目前有些年輕幕僚有表示不同的意見,對於這些選區的合作對象,有些還僅止於諮詢,並沒有定案。

2023/05/13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全文】郭台銘金門發表和平宣言,以「一中各表」基礎與中國重新談判

郭台銘強調,他願意直接、明白的回答,現在對中華民國台、澎、金、馬地區,實施壓迫性的軍機、軍艦繞台,採取最有敵意軍事作為,將台灣逼到戰爭危機邊上的,就是原本應該「兩岸一家親」,應該「同為中國人」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 

2023/05/04 | 精選轉載

「委屈的和平也是和平」?事實上台灣只要站隊G7陣營,「委屈」習近平一人就好

如果習近平一人「委屈」,卻能讓海峽兩岸億萬生靈免受塗炭,歲月靜好的過上太平小日子,何不就讓他一人「委屈」呢?我們只要選邊站隊以美國為首的G-7民主自由陣營,讓習近平「委屈到底」,台海就能風平浪靜了。台灣哪需要「委屈」自己呢?

2023/04/26 | 《思想坦克》

論投降主義的不道德性:虛妄的反戰自以為義,還誤將「躺平」作「和平」

無論反戰論者多麽想極力辯解,只要細究他們的反戰主張,都不難發現就是投降的體面說法而已。畢竟直接向處於戰爭邊緣的社會倡議投降,實在是件懦弱、有失格調、太low的事了,講「反戰」多麼清新而脫俗啊,然而這也意味著事不關己與脫離現實。

2023/04/25 | 德國之聲

龍應台《紐約時報》文章引爭議:「選對黨」可以預防戰爭嗎?

龍應台認為,台灣將於明(2024)年1月舉行關鍵的總統選舉,是對抗中國還是尋求和解的問題將在未來幾個月對我們所有人產生重大影響。「如果國民黨獲勝,與中國的緊張關係可能會緩和;如果民進黨保住了權力,誰知道呢?」

2023/04/18 | Abby Huang

中國準備好促進以色列與巴勒斯坦和談,他的目的是什麼?可能成功嗎?

中國外交部長秦剛17日分別致電以色列和巴勒斯坦外交部長,鼓勵衝突不斷的兩國恢復和平談判。秦剛強調,中國在此議題上「沒有任何私利」,只希望以巴雙方能夠和平共處,維護地區和平穩定。

2023/02/22 | Abby Huang

法國在台協會主任公孫孟:法國不求「粉碎」俄羅斯,但克里米亞應歸於烏克蘭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預計本週五(24日)發表對烏克蘭戰爭的和平談話,不過外傳中國正考慮提供「致命性軍援」給俄羅斯,是在玩兩面手法。為此公孫孟表示,他不了解後者詳情,但外交工作是長期的,「法國仍然對中國有希望」,希望中國能透過與俄羅斯特別的關係,為歐洲帶來和平。

TNL+ 2023/02/22 | 留德趣談

最大訴求是「返工」?德國國防意識

要是德國真心要為以往歷史負責,除了從小教育下一代警惕極端思想和種族主義外,必須教導他們加強國防是守護自由價值觀重要元素。

2023/01/04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新任中國國台辦主任宋濤提與台灣「有識之士」協商統一,趙春山:中共進入促統進程

淡江大學中國大陸研究所榮譽教授趙春山指出,從過去的經歷就可以看出,宋濤最擅長的就是統戰,所以宋濤說要準備跟台灣的有識之士開展協商。中共現在已經進入促統進程,未來宋濤的工作就是把統戰工作做到台灣內部,再加上宋濤過去也有涉外事務經歷,也會把統戰工作做到國際。

2023/01/01 | 精選書摘

【漫畫】黃色書刊《勇者系列/第三集》:堅持不殺勇者這點,實在是個錯誤啊!

堅持不殺勇者的魔族四天王「炎魔」,使得手下成為勇者輕鬆練等的犧牲者,最終民心盡失,被趕出自己的領地。當自身的信念不被他人認同,選擇堅持信念的炎魔是最「善良」的魔族?還是最「無情」的領導者?

2022/07/21 | 《思想坦克》

安倍的「東亞永久和平」構想:由民主國家構成的印太新秩序,取代美中共管的東亞秩序

而安倍也已經勾勒出他的藍圖了,對安倍身後的政治家,或者一般人來說,擺在眼前的是選項是:繼續相信美中共管,再輸出和平紅利一百年?還是認為地緣政治秩序已經落後歐洲快兩百年的亞洲,有一天可以正常化?

2022/04/01 | 彭孟嫻 Jessica Peng

在烏克蘭移民第二多的加拿大,我如何與不同學齡的孩子們討論俄烏戰爭?

身為父母一定要與孩子討論國際戰事,因為國際戰事的延伸,其實就是生活中的「衝突事件」。戰爭背後隱藏的「資源掠奪」以及美其名的「恢復舊有國土」,其實就像校園霸凌當中的「弱肉強食」以及「小團體穀倉效應」。

2021/03/07 | TNL 編輯

上任以來最危險的旅程:教宗方濟各出訪伊拉克,會晤什葉派最高領袖希斯塔尼

由於伊拉克近期才遭遇連串火箭與自殺炸彈攻擊,使得這趟行程成為方濟各上任後最危險的一趟出訪。他將訪問4座城市,包括曾是伊斯蘭國(Islamic State)大本營的摩蘇爾(Mosul)。

2020/06/16 | 吳馨恩(壞情感)

破除「女性與和平」神話,金與正給女性主義運動的最大啟發

金與正能給女性主義運動的最大啟發,就是比起訴諸有更多女性國家領導人,或是傳頌「女性與和平」的神話,我們真正需要的是,鼓勵「每一個女人」關心政治與投入公共事務,培力及組織女性政治力量,並且宣揚和平的理念。

2020/06/12 | 多維TW

只靠「八字箴言」和「美日歐命運共同體」,蔡英文兩岸政策可能成為夢一場

蔡英文開口閉口就是「和平、對等、民主、對話」,並宣稱要和美、日以及歐洲國家打造「命運共同體」,卻沒看到若想靠這兩帖藥方完全解決不了兩岸問題,以為這樣就能繼續執政、所有問題都能迎刃而解,那或許只能是黃粱一夢。

2020/06/04 | 新共和通訊

為何「六四」在台灣越來越淡?我們該用什麼心態面對今日的中共?

台灣社會對「六四」及香港議題的冷漠態度,有其歷史、政治與文化背景,而一個自由民主的社會,有其自身運作的邏輯,與其以民主價值或民族大義苛責台灣民眾,不如深入闡釋為何台灣應該也必須支持中港的善治與民主進程。 

2020/01/13 | 龍應台文化基金會

為什麼推動和平教育?對他人的不幸與痛苦「感同身受」

「把受害者放在中心、從基層培力做起」,是和平號、ICAN和川崎哲自己推動和平教育的信條:唯有對他人的不幸、痛苦感同身受,藉著努力不懈的對話和合作,我們才能為下一代創造更好的未來。